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12題


<單選題>12-13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2-13題。
這兩文在《人和動物的情緒表達》中指出:人類和較低等動物主要的情緒表達並非經由學習,而是來自天生或遺傳,越是相近的物種,情緒表達就越相似。例如許多動物在面對危險時會毛髮豎立,以使自己看來更威武、兇猛;人類的難度充裕其實正是汗毛豎立的輕微現象,也是哺乳類親戚表情的遺跡。
稍後的學者繼續探討此議題。多人主張情緒可分基本情緒和非基本情緒:前者如恐懼、快樂、驚訝、憤怒等,為生物的基礎反應;後者是由基本情緒混合而成的高階情緒,如恐懼和驚訝會混合為警覺,而恐懼和快樂則易混合為罪惡感。高階情緒通常被認為是認知的運作,比基本情緒更能顯示出物種和個體間的差異。
臉部表情、肢體動作和言行舉止都是情緒的表達方式,且有其展示規則。學者艾克曼表示:情緒的表達方式會受到學習和文化的影響而變弱,增強或以其他方式加以遮掩。「展示規則」界定了人可以在何時何地對何對象展示何種情緒,以及可以展示的方式和程度,這是社會化的一部分。(改寫自約瑟夫·李賓《腦中有情》)

下列敘述,符合上文文意的選項是:
(A)達爾文認為人和較低等動物的情緒表達完全相同,但稍後的學者修正該主張
(B)達爾文認為人類難度充裕的反應,乃哺乳類動物面對危險時情緒表現的遺留
(C)人和動物擁有同樣的基本情緒,但動物的認知能力較弱,無法擁有高階情緒
(D)高階情緒來自認知與學習,高階情緒越多的人,說明其表達力和道德感越高

答案

(A)達爾文未言「完全相同」。(B)符合文中對「雞皮疙瘩」的解釋。(C)未言動物無法擁有高階情緒。(D)未言高階情緒多與表達力、道德感直接相關。故正確選項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