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題>[題組:第8題到第9題]「淡」必須是我們性格中最主要的特徵,只有「淡」,才能使一個個體同時具備所有能力,並且隨時證明他所擁有的能力。因此,只有平淡的性格才能使對立的質素互不排斥,確保性格的完整多面向,使個人得以毫無阻礙地隨其所處的情境而應變。任何一種才性,都不應當推展到強烈地獨占一個人的整個性格,而應當順著性格來發揮它。最理想的情況,不是英雄主義式的投入,而是保持一種虛待的狀態。如此,他與世界的脈動是協調的,而且能毫無阻礙地接收這些脈動。
中國古代文人都有出仕的懷抱,因此他們只能在當官和辭官退隱之間抉擇。由於文化中重視平淡,他們的人格通常不會特別往哪一個方向突出,而是向所有的可能敞開。聖人既能夠投入政治生活,也能夠以最大的彈性,視當下的需要而退隱。聖人因其本性中的平淡,而能擁有一切的美德,但又不陷溺在任何一種美德裡。通過投入或遠離政治生活,他總是能隨時隨地準備好要面對各種緊急情況。這就是天道,雖然看起來經常變化,卻永遠不偏移。(改寫自余蓮《淡之頌》)
8. 依據文意,最符合文中觀點的敘述是:
(A)退隱閒逸,能使人心境平淡,體驗人生百態進而陶鑄美德
(B)保持彈性,抱持英雄主義者能順時而為,與世界脈動同步
(C)不偏不執,成就性格的完整性,能因應變化而不偏離常道
(D)博採眾長,虛心接受不同意見,可有效處理各種緊急情況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