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7指考國文考科-23


<題組題>[題組:第23題到第25題]
用「螟蛉子」代指「養子」,包含一段古人探索昆蟲世界的歷程。

從《詩經‧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負之」可以看出,上古時代人們已經觀察到蜾蠃有捕捉其他昆蟲幼蟲的習性。但捕捉幼蟲做什麼用,先秦文獻並無說明。漢代學者試圖解釋這個現象,揚雄《法言》記載:「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蠃,祝之曰:『類我!類我!』久則肖之矣。」意謂蜾蠃對捕來的幼小螟蛉念咒,時間長了,螟蛉就變成了蜾蠃。後世對於揚雄的說法,有人認同,也有人表示懷疑。南朝著名道士、醫家陶弘景根據自己的觀察,在《本草經集注》寫道:「其(土蜂)生子如粟米大,置中,乃捕取草上青蜘蛛十餘枚,滿中,仍塞口,以待其子大為糧也。… …《詩》雲:『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言細腰之物無雌,皆取青蟲教祝,便變成己子,斯為謬矣。」他認為,把細腰蜂捕捉青蟲說成是為了把青蟲教化成自己的後代,根本違背生物事實。
螟蛉:古代或稱「桑蟲」,為鱗翅目昆蟲的青色細小幼蟲。
蜾蠃:古代或稱「蒲盧」、「土蜂」,今屬膜翅目細腰蜂科。蠃,ㄌㄨㄛˇ。
陶弘景的看法後來得到更多證實,例如__________(10個下底線字元)。一千四百多年後,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在所著《昆蟲記》中,詳盡描述細腰蜂的生殖行為:牠總是將卵產在蜂房裡所儲備的蜘蛛身上,卵呈白色,圓柱形,有點彎曲。卵在蜘蛛身上的附著點位置都差不多,一般是蜘蛛腹部底端,偏向一側。新生幼蟲咬的第一口,就是卵的頭部那端所附著的地方,因此,牠剛開始啃咬的,都是汁液最豐富、最鮮嫩的肚子。這種暴飲暴食的生活,會持續八到十天。然後幼蟲開始結造蛹室。他的研究成果證明陶弘景等人的發現非常科學。(改寫自戴吾三《解開成語中的科學密碼》)
23. 依據上文,「螟蛉有子,蜾蠃負之」的真實生態現象最可能是:
(A)蜾蠃奪螟蛉之巢以育子
(B)蜾蠃是螟蛉之子的宿主
(C)蜾蠃代替螟蛉餵養幼蟲
(D)蜾蠃捕捉螟蛉以餵幼蟲

答案

答案:(D)。略解:D陶弘景證實蜾蠃捕蟲為幼蟲糧食,故真實現象是捕捉螟蛉餵幼蟲,正確;A、B、C均不符科學事實,故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