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選題>依據上文,不符合作者想法的是:
文人達士,多喜言遊。遊未易言也,……淺遊不奇,便遊不暢,群遊不久,自非置身物外,棄絕百事,而孤行其意,雖遊猶弗遊也。余覽往昔諸名人遊記,驗諸目觀身經,知其皆嘗一臠,披一節,略涉門庭,鮮窺閫奧。……霞客之遊,在中州者無大過人;其奇絕者,閩粵楚蜀漢黔,百蠻荒徼之區,皆往返再四。其行不從官道,但有名勝,輒迂迴屈曲以尋之;先審視山脈如何去來,水脈如何分合,既得大勢後,一丘一壑,支搜節討。登不必有徑,荒榛密箐,無不穿也。……記文排日編次,直敘情景,未曾刻畫為文。……故吾於霞客之遊,不服其闊遠,而服其精詳;於霞客之書,不多其博辨,而多其真實。……霞客果何所為?夫惟無所為而為,故志專;志專,故行獨;行獨,故去來自如,無所不達意。造物者不欲使山川靈異久秘不宣,故生斯人以揭露之耶?(潘耒《徐霞客遊記序》)
(A)便遊、群遊與淺遊,屬嘗一臠披一節式的遊覽
(B)欣賞徐霞客的邊疆之記,更勝於他的中原之錄
(C)徐霞客按日期先後記錄,真實與精詳是其優點
(D)徐霞客以華藻曲筆狀寫情景,揭露造物的奇祕
答案
本題旨在測試對文言評論性文字的理解,並找出與作者觀點不符的選項。
(A)符合。作者認為「淺遊不奇,便遊不暢,群遊不久」,並批評許多名人遊記只是「嘗一臠,披一節,略涉門庭」,可見他將便遊、群遊、淺遊歸於此類。
(B)符合。文中明確指出「霞客之遊,在中州者無大過人;其奇絕者,閩粵楚蜀漢黔,百蠻荒徼之區」,且作者佩服之處在於邊疆之遊的「精詳」與「真實」。
(C)符合。文中提到「記文排日編次」說明按日期記錄,「直敘情景,未曾刻畫為文」說明其真實,並總結「服其精詳」、「多其真實」。
(D)不符合。文中明確說徐霞客的遊記是「直敘情景,未曾刻畫為文」、「不多其博辨」,即不靠華麗辭藻和曲折筆法,而是以真實、精詳取勝。他揭露山川奇祕靠的是親身探索與詳實記錄,而非「華藻曲筆」。
故正確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