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06


<單選題>依據甲、乙二文,最符合文意的解說是:
甲、楊德祖為魏武主簿,時作相國門,始構樓梯,魏武自出者,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楊見,即令填之。既竟,曰:「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世說新語·捷悟》)
乙、梁蕭琛醉伏於御筵,武帝以棗投之,琛取栗擲上,正中面。帝動色,琛曰:「陛下投臣以赤心,臣敢不報以戰慄。」上大悦。(《續世說·捷悟》)
(A)楊德祖透過文字部件的組合方式,察覺魏武調其好大喜功
(B)蕭琛運用諧音雙關,將宴會上失禮的行為解釋為恭敬之舉
(C)楊德祖與蕭琛皆善於揣摩逢迎,洞悉主上行為背後的暗示
(D)楊德祖急中生智未讓主上失望,蕭琛大智若愚令主上激賞

答案

本題旨在測試對兩則文言短文的理解與比較分析能力。
甲文:魏武帝(曹操)在門上題「活」字後離去,楊德祖(楊修)理解「門」中加「活」即為「闊」字,推測曹操嫌門太大,於是下令改小。這體現了楊修的機智和對文字謎題的領悟力,但並未涉及「好大喜功」的批評或「揣摩逢迎」。
乙文:蕭琛在宴會上醉酒,梁武帝用棗投他,蕭琛則取栗子回擲,正中武帝臉部。在武帝變臉之際,蕭琛機智地解釋:「陛下投給我的是赤心(棗的諧音與赤色相關),我回報的是戰慄(栗的諧音)。」此舉利用諧音雙關,將失禮行為巧妙轉化為表達忠誠與敬畏的言辭,使武帝轉怒為喜。
(A)錯誤。甲文中魏武是嫌門大,並非調侃楊修好大喜功。
(B)正確。乙文中蕭琛確實運用「棗」與「赤心」、「栗」與「戰慄」的諧音雙關,化解尷尬場面。
(C)不完全正確。楊德祖是理解謎題,蕭琛是隨機應變,二者情境與動機不盡相同,且「揣摩逢迎」的形容過於負面。
(D)「大智若愚」用於蕭琛不盡貼切,他是在醉酒狀態下本能反應後才機智化解。
故正確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