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選題>依據下文,不符合文意的解說是:
余曾論畫,以為人禽宮室器用皆有常形。至於山石竹木、水波煙雲,雖無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當,雖曉畫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託於無常形者也。雖然,常形之失,止於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當,則舉廢之矣。以其形之無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謹也。世之工人,或能曲盡其形,而至於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蘇軾《淨因院畫記》)
(A)畫作成敗的關鍵,往往在於常理得當與否
(B)常形失誤,較常理失當容易被一般人發現
(C)欺世盜名的畫作,往往以無常形之物掩飾不足
(D)高逸者多繪山石竹木、水波煙雲,故能辨常理
答案
本題旨在測試對蘇軾畫論的理解能力。解題關鍵在於掌握「常形」與「常理」的區別及其在畫作中的重要性。
蘇軾認為:人物、動物、宮室、器用等有固定形態(常形),山石竹木、水波煙雲等沒有固定形態(無常形)但有內在規律(常理)。常形的失誤大家都看得出來;常理的失當,即使懂畫的人也未必能察覺。因此,欺世盜名者常畫無常形之物來掩蓋技藝不足。若常理不當,整幅畫就失敗了。
(A)符合文意,因文中強調「常理之不當,則舉廢之矣」。
(B)符合文意,因文中說「常形之失,人皆知之」。
(C)符合文意,因文中指出「欺世而取名者,必託於無常形者也」。
(D)不符合文意,文中說能辨別常理的是「高人逸才」,但並未說高人逸才「多繪」這些無常形之物,只說他們能辨別其中的常理。
故正確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