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選題>
韓愈〈師說〉:「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聃。閱讀下列有關老子、孔子論「禮」以及後學的相關討論,選出解釋適當的敘述:
老子: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孔子: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吳子良(宋代學者):蓋聃之於禮,尚其意不尚其文,然使文而可廢,則意亦不能獨立矣。此(指「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老子鑑文之弊,而矯枉過正之言也。
朱熹學生: 老子云:「夫禮,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孔子又卻問禮於他,不知何故?
朱熹:他曾為柱下史,故禮自是理會得,所以與孔子說得如此好。只是他又說這箇物事不用得亦可,一似聖人用禮時反若多事,所以如此說。《禮運》中「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等語,便自有這箇意思。
(A)依老子的看法,人間若有「道」,便無須用「禮」
(B)孔子「玉帛云乎哉」的看法,即憂心「禮」僅「尚其意不尚其文」
(C)吳子良認為:「禮」的形式與內在應為一體,老子有矯枉過正之弊
(D)吳子良和朱熹都認為:老子對「禮」缺乏深度認知,故評論有失偏頗
(E)朱熹認為:《禮運》所云:「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與老子對「禮」的看法相似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