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0指考公民考科-34


<題組題>[題組:第34-37題]閱讀下列四個文本後作答第34-37題。
(一)關於應否完成核四廠興建、運轉,並繼續使用現有核能發電,各政黨有不同立場。2013年國民黨執政時,政府支持完成「核四」興建,但擬由立法院發動「是否同意核四停建不得運轉」的廢核公投案。該提案遭當時民間反核團體及向來主張「核四應公投」的民進黨所聯手阻擋。因彼等認為《公投法》通過門檻太高,公投不可能通過「停建核四」的提案。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行政院訂定「非核家園」的施政目標,並於2017年修訂《電業法》,明定政府應於2025年終結核能發電,同時新增「再生能源」占總發電的比率,實踐其廢核的一貫主張。立法院後來亦於2018年修訂《公投法》,調降公投案的通過門檻。
(二)2018年底舉行全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並合併舉行十項全國性公投。依據新修訂的《公投法》門檻,有七案通過,其中有三案與能源政策有關:1.「以核養綠」案: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即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2.「反深澳電廠、燃煤發電」案:『停止新建、擴建任何燃煤發電廠或發電機組(包括深澳電廠擴建)』3.「反空汙火力發電」案:『平均每年至少降低1%之方式逐年降低火力發電廠發電量』
(三)2020年我國經濟部列舉「展綠、增氣、減煤、非核」為2025年之前的能源政策目標,說明如下:

展綠 提升太陽能以及風力為主的「再生能源」發電比率
增氣 增加天然氣火力發電
減煤 減少燃煤火力發電
非核 對核能立場開放,但因持續依賴核能發電或重啟核四有難以克服之困難,故認定核能實質上不可行

(四)我國風力發電以離岸(海上)風場為主,興建與未來營運售電的業者,為政府標案得標並獲得許可之民間廠商。近來近海漁民抗議離岸電廠工程將衝擊海洋生態,並損害漁獲利益。34. 核能及能源議題引發各界爭辯不休,關於公益各有攻防立場。根據上述文本,從公共利益理念與實踐的觀點,判斷下列說法何者最不可能正確?
(A)近海漁民為生計問題抗議,主要因為離岸風電開發所帶來的外部成本及公益難以維護的問題
(B)若有環保團體持續反對經濟部的替代能源開發方案,代表二者對如何達成永續發展的公益立場迥異
(C)任何的公投倡議,不論是擁核或反核的立場,連署成案後都須達到贊成門檻才能產生實踐公益的效果
(D)新選任的執政黨,循政黨主張及法治程序中斷前任政府核能政策,合乎一般民主制度的公益實踐方式

答案

答案:(C)。公投需達成門檻才生效,但非「任何」倡議,如違反憲法或法律的公投倡議,即使成案也無效,(C)最不可能正確;(A)漁民抗議因外部成本,(B)環保團體與政府立場可能不同,(D)執政黨依程序中斷政策合乎民主,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