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21


<題組題>[題組:第21題到第23題]

 

 

 

 


作史與他文不同。寧失之質,不可至於蕪靡而無實;寧失之繁,不可至於疏略而不盡。宋子京不識文章正理,而惟異之求,肆意雕鐫,無所顧忌,以至字語詭僻,殆不可讀,其事實則往往不明,或乖本意。(王若虛《滹南遺老集》)

自分類興,而元氣剝削殆盡,未有如去年之甚也!幹戈之禍愈烈,村市半成邱墟。問為漳、泉而至此乎?無有也。問為閩、粵而至此乎?無有也。蓋孽由自作,釁起鬩牆,大抵在非漳泉、非閩粵間耳。(鄭用錫〈勸和論〉)

淡水環垣病最多,漳泉棍棒粵閩戈。因牛為水芝麻釁,一鬥經年血漲河。(陳肇興〈械鬥竹枝詞〉)
21. 依據甲、乙二表,下列關於華巧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華巧來自於形式雕繪,與內容無關
(B)修辭手法始於華巧,終於寧拙毋巧
(C)欲強化讀者感受,不能不追求華巧
(D)有華巧未必精確,有精確自有華巧

答案

答案:(C)。略解:A華巧含「辭格(內容與形式)」,與內容有關;B未提「始於華巧,終於寧拙」;C甲表藝術修辭(華巧)目的是「使人感受」,故強化感受需追求華巧,正確;D有精確未必有華巧(如規範修辭僅精確無華巧),故C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