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34


<多選題>34. 某史家討論「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問題時,列出以下大事紀:一、胡斯(1370?-1415):捷克地區的教士,他否定教宗權威,反對教會販售贖罪券。二、金碧士(1380?-1471):尼德蘭宗教作家,著有《仿效基督》,主張個人靈魂可以追求神聖,並與上帝交流。三、伊拉斯莫斯(1466-1536):基督教人文主義者,以諷刺手法,批評教會腐敗、教士濫權而出名。四、馬丁路德(1483-1546):日耳曼修士,也是威登堡大學教授。1517年發表〈九十五條論綱〉,反對贖罪券,後來更主張「因信得救」,人人都可以讀聖經。從這位史家列出的大事紀,可以推斷他的用意應是:
(A)凸顯馬丁路德的改革思想缺乏原創精神 (B)認為「宗教改革」是十六世紀特有現象
(C)主張應從教會改革傳統理解路德的崛起 (D)強調宗教改革的發展具有歷史的延續性
(E)證明歷史的走向全屬必然,並無偶然性

答案

答案:(C,D)。史家列出胡斯、金碧士等前期改革者,意在說明路德改革是教會改革傳統的延續(C,D);非否定路德原創,宗教改革非十六世紀特有,未提必然性,故選(C,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