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題>[題組:第38-40題]◎ 1930年代,蔣中正採取「先安內,後攘外」政策,以因應中國時局。一位中國現代史專家討論「安內攘外」政策的得失,有如下分析:資料一、日本堅持中國應與日本共同防共。因此,在許多中國人的心目中,蔣中正使用的「反共」、「剿匪」這類口號,被看作是迎合日本人。倒過來說,停止剿共,與蘇聯合作,就意味著共同抗日。民族主義的情緒發展成對中共的同情。資料二、蔣中正「作為民族主義運動的領袖,他需要民族主義作為統合中國的工具。但除非他願意抵抗日本,否則,他就無法利用這種工具。不幸的是,咄咄逼人、具有侵略性的日本,擁有軍事的優勢,蔣不得不避免與日本開戰。這就造成民眾對他最為痛恨的那股力量的同情」。38. 資料一中的「停止剿共,與蘇聯合作,就意味著共同抗日」,最可能是哪一方的主張?
(A)國民政府
(B)中共中央
(C)日本軍方
(D)美國政府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