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選題>30-31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30-31題。
說明文人嗜遊山水,旅遊對他們而言,是一項綜合性的審美活動,標誌著生活的雅化。
文人遊賞之後,會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以詩文記錄下來。由於當時刻著作坊眾多,
文人雅士書寫的遊記,可整理出版,向公眾發行。撰寫遊記,便成為士人重要的文化
資本,用以塑造品味,並以此區別普通遊客。
從晚明文人的論述與當時出現的大量西湖旅遊書籍可知,西湖已成為文人旅遊的
重要目的地。文人在記遊詩文中,以自身的審美情趣,對西湖風景資源進行梳理、總結,
發展了與大眾不同的遊觀。作品發行後,對閱讀者多會產生行為與審美的指引,從而
不斷塑造並加強西湖景物的內涵。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然杭人遊湖,止午、未、
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極其濃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
俗士道哉!(袁宏道《晚遊六橋侍月記》)
西湖之妙,山光水彩,明媚相涵。圖畫天開,鏡花自照,四時皆宜也。然湯金門
苦於官皂,錢塘門苦僧,苦客,清波門苦鬼。勝在岳墳,最勝在孤山與斷橋。吾極不樂
豪家微貫,重樓架紡,優喧紛笑,勢利傳杯,留門趨入。所喜者野航兩棹,坐恰兩三,
隨處夷猶,侶同鷗鸞。或柳堤魚酒,或僧屋飯蔬,可信可宿。不過一二金而輕移曲採,
可盡雨湖之致。(王思任《遊杭州諸勝記》)
綜合上述三文,關於晚明文人的記遊,說明適當的是:
(A)偏重經驗的總結,而不著力於食宿行程的翔實記錄
(B)既用以記錄遊蹤,亦塑造了旅遊目的地的景物內涵
(C)遊記刊刻發行後,往往引發閱讀者跟風模仿其書寫風格
(D)個人的審美情趣、生活的雅化,在乙、丙二文中分別以待月、野航展現
(E)文人與大眾遊觀方式的不同,在乙、丙二文中都以空間選擇的差異呈現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