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選題>23-25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3-25題。
| 甲 | 《論語》原文 | 朱熹的解說 |
|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 ①「大人」不止有位者,是指有位、有齒、有德者。 ②「畏天命」三字好。是理會得道理,便謹去做,不敢違,便是畏之也。如非禮勿視聽言動,與夫戒慎恐懼,皆所以畏天命也。 ③要緊全在知上。纔知得(天命),便自不容不畏。 |
| 乙 | 《孟子》原文 | 朱熹的解說 |
| 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堂高數仞,棣題數尺,我得志,弗為也;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弗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 ①這為世上有人把大人許多崇高富貴當事,有言不敢出口,故孟子云爾。 ②《論語》說「畏大人」,此卻說「藐大人」。大人固當畏,而所謂「藐」者,乃不是藐他,只是藐他許多「堂高數仞,棣題數尺」之類。 |
23.下列敘述,不符合資料甲意旨的是:
(A)君子得識天命所歸,遂謹於視聽言動
(B)小人處懵然狀態,故不知且不畏天命
(C)君子須知得天命,天命可知遂不可畏
(D)小人不畏天命,遂輕慢位高權重之人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