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0學測國文試卷-27


<單選題>乙文中,王夫之認為「或推或敲,必居其一」的原因是:
王夫之《薑齋詩話》云:「『僧敲月下門』,只是妄想揣摩,如說他人夢。縱令形容酷似,何嘗毫髮關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會心,則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靈妙,何勞擬議哉?」王夫之以為詩中佳境,對詩人而言,不可「預擬」,初無定景,初非想得,否則,「只是指大燈窗下鑽故紙物事」,或者「妄想揣摩,如說他人夢了」。佳句乃當時情景,即詩人「即景會心」、「因景因情」時所拾得,「何勞擬議哉」?
(A)若韓愈有近似的經驗,就無須揣摩賈島的實際狀況,可直接選出推或敲
(B)若韓愈能從全詩調和的情境來考慮,就能知道用推或敲,何者意境較佳
(C)若賈島能從傳統佳作中鍛鍊用字技巧,就能輕易選定推或敲,不必詢問他人
(D)若賈島能依據真實經驗,寫出當時景物及內在情感,就能清楚應選擇推或敲

答案

(D)正確。王夫之強調「即景會心」,詩人若根據真實經驗,自然知道當時是推門還是敲門。
(A)錯誤。王反對揣摩
(B)錯誤。王認為不應考慮調和,而應寫實
(C)錯誤。王反對鑽研故紙
故正確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