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3會考國文考題_31

[題組:第31題到第32題]
請閱讀以下資料,並回答31~32題:

「鎮院國寶」展覽概述

范寬(約950-1032年)(粕山行旅)、郭熙(約1023-1087年)(早春圖)、李唐(約1049-1130年)(萬壑松風)素有故宮「鎮院三寶」之譽,2012年由文化部核定公告為國寶級古物。這三件巨幅立軸,分別代表了北宋「巨碑式」山水畫的典範,雖非全然模仿真境,卻是通過對自然的靜觀與體悟,重新組織而成的理想山水典型。據書上紀年推算,時代最近的《萬壑松風》,距今已經897年。因成書年代久遠且畫作的絹本質材脆弱,為保護珍貴古物,減少被光線照射的時間,每次展覽至少須間隔三年以上,且展期不超過42天。2021年故宮特別規劃推出「鎮院國寶」展覽,距離前次三寶合體展出已相隔十年。

根據展覽概述,下列推論何者最恰當?
(A)北宋時期的畫作可繪於絲織品上
(B)范寬、郭熙、李唐三人係師出同門
(C)北宋山水畫的典範首重全然描繪實景
(D)三者中《萬壑松風》的成書年代最早

答案

文中提到「畫作的絹本質材」,絹為絲織品,故(A)正確。其他選項文中未提及或與文意不符。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參考答案

Posted in

113會考國文考題_32

[題組:第31題到第32題]
右圖是阿嬤根據資料繪製的美術作業,同學小群核對後發現有疏失處,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10 / 06 (三) 2021 12 / 16 (四)
陳列室 202,204,206
(A)展出的起迄日期有誤
(B)應該標明是首次合體展覽
(C)沒有按照畫家出生年分先後排序
(D)未得官方核定不宜以「國寶」稱之

答案

文中明確說明「距離前次三寶合體展出已相隔十年」,故非首次合體展覽。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參考答案

Posted in

113會考國文考題_33

[題組:第33題到第35題]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33~35題:

2018年流傳一段影片,片中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克語出驚人地說:「川普總統完全是個笨蛋!」儘管片中歐巴馬臉部表情、肢體語言都像極了他,但卻不是本尊。影片隨後出現演員皮爾,原來這是他模仿的影片,藉由深偽技術,竟可變成歐巴馬談話的片段。美國媒體製作這段影片的目的在提醒大眾,此類影片極可能成為操縱輿論的利器。當它漸趨氾濫時,散布者的罪惡感也會相對減少,最大的危機就是造成民眾對社會產生不信任感,逐步地破壞民主制度。

深偽技術能製作的除了影像,也包括文字與聲音。一般人說的「人工智慧」,是一個很大的架構,其中一個領域是「機器學習」。而深偽技術是屬於「機器學習」裡的「深度學習」,它是以深度神經網路為架構,對資料表徵進行學習的演算法。

深度學習技術在偽造影像的生成與辨識,是運用「生成對抗網路」,由「生成器」和「辨識器」兩個神經網路組成。生成器就像是演算法透過大量資料去學習狗的模樣,直到可以畫出狗。辨識器則是可以分辨畫的狗和照片的狗。這兩個模型結合後,就像是一邊有一個人畫狗,另一邊有一個老師說這跟真的狗差不多,所以畫的人要再修改。直到有一天這個人畫的狗能騙過老師,而老師在一次尖刻斷中也越來越厲害。偽造影像的生成與辨識,就是生成器和辨識器之間的競賽。

深偽技術是近年新興的科技,若將它運用於影視作品,可節省製作電影或遊戲的時間,有正面的效益。但也有人利用合成的假影像標弄資訊,進而詐騙牟利、毀人聲譽,製造社會的動盪,讓這項技術引發爭議。

——改寫自《臺灣團隊研究辨識Deep Fake影片 深偽技術的正邪之戰開打》

根據本文,下列圖表何者最適合用來呈現「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三者之間的關係?
(A) (B) (C) (D)

答案

文中說明「人工智慧」包含「機器學習」,「機器學習」又包含「深度學習」,為層層包含關係。答案需從選項中判斷正確的包含關係圖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參考答案

Posted in

113會考國文考題_34

[題組:第33題到第35題]
根據畫線處的文句,下列關係的說明,何者最接近文中「偽造影像的生成」與「偽造影像的辨識」兩者之間的競爭?
(A)就像是光源和影子,透過光源的運用可使影子出現各種變化
(B)就像是投影機和螢幕,投影機投射的影像須藉螢幕顯示出來
(C)就像是自來水和水龍頭,當水龍頭開得越大,自來水的出水量就越大
(D)就像是駭客與防毒軟體,當駭客發展出新病毒,防毒軟體就會再更新

答案

文中描述生成器與辨識器相互競爭、不斷進化的關係,與駭客和防毒軟體的攻防戰相似。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參考答案

Posted in

113會考國文考題_35

[題組:第33題到第35題]
根據本文,下列關於深偽技術或深偽影片的敘述,何者最恰當?
(A)美國媒體藉由皮爾模仿的深偽影片操縱民主
(B)演員可以透過深偽技術增進自己的表演技巧
(C)氾濫的深偽影片將導致民眾對社會的信任度下降
(D)深偽技術的爭議在人類的創意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答案

文中明確指出深偽影片氾濫「最大的危機就是造成民眾對社會產生不信任感」。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參考答案

Posted in

113會考國文考題_36

[題組:第36題到第37題]
以下小說節錄自鐘肇政《魯冰花》,主角古阿明是來自貧困茶農家庭的小學生。請閱讀並回答36~37題:

古阿明昨天在茶園裡畫的作品,郭雲天認為是近一個月以來最好的一幅,也是最使他滿意的一幅。
古阿明畫的是茶蟲。那真是個奇異的幻想世界。在一面圖案化的綠色畫面上,各種各樣的大小茶蟲畫得猙獰可怖。此外還有幾個人物——古阿明曾向郭雲天說那三個人是姊姊,小弟弟和他自己。茶蟲有的在拼命地啃茶葉,有的在吃畫面上的一個人物手裡捧著的飯,有的在吃另一個人物的衣服。古阿明那小小的心靈裡的憤恨與恐懼,靠著他那獨特的、大膽的筆觸,毫無遺漏地表露出來。
郭雲天只有暗晦的份兒,幾乎沒有提供意見的餘地,因為古阿明一開始作畫,就好像已忘了周遭的一切,連他所尊敬的師長在身旁也都似乎渾然忘卻,手不停揮地畫下去。直到畫好後,郭雲天才得到機會提出他的修改意見。他指示他哪裡的顏色還不夠鮮明,哪一筆線條還要加強。
事實上,郭雲天的意見也不多。他不忍破壞掉那純潔的心靈裡所流露出來的,敏銳得就如電流一般的感覺。甚至他明知畫裡的一條蟲在生卵是錯誤的,也還是讓他保持原來的面目。他認為與其改正過來,倒毋寧這個樣子較合他的年歲。

根據本文,古阿明想透過畫作表達的意義,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以茶蟲代表大自然對人類開發的反撲
(B)以茶蟲象徵政府官員對老百姓的監控
(C)茶蟲不僅啃食茶葉,也啃食了古阿明一家日常生活所需
(D)茶蟲為了生存無所不吃,就像古阿明為了學童多方嘗試

答案

畫中茶蟲啃食茶葉、飯菜、衣服,象徵貧困生活中資源被剝奪的困境。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參考答案

Posted in

113會考國文考題_37

[題組:第36題到第37題]
根據本文,郭雲天對古阿明的畫作意見不多,原因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希望古阿明能自己發現缺失
(B)想要保留古阿明特有的創意
(C)古阿明作畫時太專注,給意見也聽不進去
(D)古阿明的畫作太完美,無法再提更多建議

答案

文中明確指出郭雲天「不忍破壞掉那純潔的心靈裡所流露出來的」感覺,想要保留孩子的創意。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參考答案

Posted in

113會考國文考題_38

[題組:第38題到第39題]
請閱讀以下二文,並回答38~39題:

【甲】
人讀聖人書二三十年,一旦遇事,便與里巷人無異,或有一聽老成語,便能終身服膺。豈老成之言過於六經哉?只緣讀書不作有用看故也。大抵看史見治則以為治,見亂則以為亂,見一事則止知一事,何取?觀史如身在其中,見事之利害、時之禍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當作何處之——如此觀史,學問亦可以進,智識亦可以高,方為有益。

——改寫自呂祖謙《東萊集》

【乙】
讀書時,須細看古人處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恩量?如何氣象?及自己處事接物時,又細心將古人比擬。設若古人當此,其措置之法,當是如何?我自任性為之,又當如何?然後自己過錯始見,古人道理始出。斷不可以古人之書,與自己處事接物為兩事。

——《左宗棠全集》

下列關於甲、乙二文文句的說明,何者最恰當?
(A)「一旦遇事,便與里巷人無異」是因書讀得不夠多
(B)「見一事則止知一事」意謂對事情的理解不夠全面
(C)「如何氣象」其意是思索今人當前所處的環境氛圍
(D)「我自己任性為之」意謂今人比古人更加不受拘束

答案

「見一事則止知一事」指讀書只知表面不知深入思考,理解不夠全面。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參考答案

Posted in

113會考國文考題_39

[題組:第38題到第39題]
關於甲、乙二文的說明與比較,下列何者最恰當?
(A)甲文認為耳熟能詳的淺近道理,更勝於聖賢之言
(B)乙文以古人處事的標準,評斷自身舉措是否合宜
(C)二者都認為讀書應活用,不應拘泥於古人的看法
(D)二者都覺得古人讀書講究方法,比今人更有效率

答案

乙文強調讀書時要將古人處事方法與自身行為對照,以古人標準評斷自己。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參考答案

Posted in

113會考國文考題_40

[題組:第40題到第42題]
請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40~42題:

楚人江乙為鄧大夫。有入王宮中盜者,令尹以罪乙,請於王而黜之。其母往言於王曰:「妾夜亡布八匹,令尹盜之。」王謂母曰:「令尹信盜之,寡人不為其富貴而不行法焉。若不盜而誣之,楚國有常法。」母曰:「令尹不身盜之也,乃使人盜之。」王曰:「其使人盜奈何?」對曰:「昔孫叔敖之為令尹也,道不拾遺,門不閉關,而盜賊自息。今令尹之治也,耳目不明,盜賊公行,是故使盜得盜妾之布,是與使人盜何以異也?」王曰:「令尹在上,寇盜在下,令尹不知有何罪焉?」

母曰:「昔日妾之子為鄧大夫,有盜王宮中之物者,妾子坐而黜,妾子亦豈知之哉?然終坐之。令尹獨何人,而不以是為過也?昔者周武王有言曰:『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上不明則下不治,相不賢則國不寧。王其察之。」

——改寫自《列女傳》

根據本文,下列文句「」中的字義,何者說明最恰當?
(A)妾夜「亡」布八匹:損壞
(B)令尹「信」盜之:隨意
(C)妾子「坐」而黜:受罰
(D)王「其」察之:難道

答案

「坐」在此為「因...獲罪」之意,即受罰。其他:(A)亡:遺失;(B)信:確實;(D)其:希望。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參考答案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