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4會考自然考題_41

圖(二十五)為一篇介紹零碳排放飛機文章中出現的燃料資訊圖,圖中顯示單位質量與單位體積的燃料燃燒所產生的能量之比較。以產生相同的能量為前提,與其他燃料比較,液化氫具有下列何種特點?
(A)液化氫會較重,但占用的空間小
(B)液化氫會較重,且占用的空間大
(C)液化氫會較輕,且占用的空間小
(D)液化氫會較輕,但占用的空間大

答案

氫單位質量能量高但密度小,體積大。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參考答案

Posted in

114會考自然考題_42

瑞典學生拍攝影片表達節能的重要性,影片中請來奧運自行車選手踩單車發電烤吐司,最終選手踩到精疲力竭,才烤好一片吐司,如圖(二十六),過程中發電的平均電功率約700 W,總共產生的電能約0.021 kWh。若以一度電3元計算,上述過程產生的電能,其對應的電費應如何計算?
(A) \( \frac{700}{1000} \times 3 \) 元
(B) \( 0.021 \times 3 \) 元
(C) \( \frac{0.021 \times 700}{1000} \times 3 \) 元
(D) \( \frac{0.021 \times 1000}{700} \times 3 \) 元

答案

電費=度數×每度價格。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參考答案

Posted in

114會考自然考題_43

[題組:第43~44題]
閱讀下列敘述後,回答43~44題
綠蒜頭是一種醃漬食品,一般做法約20天可使蒜頭變綠色。陳同學想要探究影響蒜頭變綠色的原因,進行的實驗與說明如下:
蒜頭燒杯:先將蒜頭剝皮後,選取大小相近的蒜頭每6顆放入一個燒杯,共數杯。
實驗一:在數個蒜頭燒杯中各倒入15.0 mL食醋,杯口封膜後置於10℃的低溫環境存放,每天記錄蒜頭的「變色比例」。結果發現到第6天有6%蒜頭開始變綠色,直到第15天,所有蒜頭全部開始變綠色。
實驗二:因為全部變色的時間較長,所以陳同學改變存放蒜頭燒杯的溫度,步驟如下:
1. 在數個蒜頭燒杯中各倒入15.0 mL食醋,杯口封膜。
2. 分別置於三種溫度環境(–13℃、10℃、25℃),存放3天。
3. 由於蒜頭皆無變色,所以全部改置於25℃的環境繼續存放,於第5天時,變色比例如表(十)。實驗三:根據實驗一、二的結果,陳同學設計實驗三,探究蒜頭置於不同水溶液
後變綠色的變因。步驟如下:
1. 在數個蒜頭燒杯中分別倒入四種不同的水溶液15.0 mL,並加水稀釋至pH值
均為3.0,杯口封膜。
2. 置於10℃的環境,存放3天。
3. 由於蒜頭皆無變色,所以全部改置於25℃的環境繼續存放,於第5天時,
變色比例如表(十一)。
根據實驗結果,關於不同溫度對蒜頭變綠色的影響,下列說明何者最合理?
(A)全程在10℃,變色的速率最快
(B)全程在25℃,變色的速率最快
(C)先低溫處理,接著改在25℃放置會減緩變色的速率
(D)先低溫處理,接著改在25℃放置會加快變色的速率

答案

先低溫後常溫可加速變色。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參考答案

Posted in

114會考自然考題_45

[題組:第45~46題]
閱讀下列敘述後,回答45~46題
小花至醫院做「出血時間檢查」,步驟如下:
一、以針刺耳垂使其流血。
二、等30秒後以濾紙接觸耳垂。
三、每隔30秒後再次以濾紙接觸耳垂,以此類推直到出血停止。
小花檢測結果的紀錄如圖(二十七),圖中●代表每次以濾紙接觸耳垂所得到的出血範圍。表(十二)為本項檢查的參考數值與相關判定的資料。

僅根據小花檢測的初步結果,下列推論何者最合理?
(A)出血時間過短,須進一步檢查
(B)出血時間於容許範圍內,可能無異常
(C)出血時間於容許範圍內,但可能罹患X減少症或其他疑血因子異常
(D)出血時間過長,可能罹患X減少症或其他疑血因子異常

答案

出血時間超過5分鐘為過長。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參考答案

Posted in

114會考自然考題_47

[題組:第47~48題]
閱讀下列敘述後,回答47~48題
如圖(二十八),阿貢將砝碼掛在動滑輪下,在砝碼靜止不動後,施力使彈簧秤以穩定且緩慢的速度向上移動。他用質量100 g、200 g、300 g的砝碼分別做三次上述實驗,並記錄彈簧秤拉力讀數F與砝碼質量M的關係,如圖(二十九)。阿貴在做砝碼質量為200 g的實驗時,他施一個鉛直向上的定力將彈簧秤以穩定且緩慢的速度提高10 cm,並使砝碼上升5 cm,此過程彈簧秤拉力所作的功為多少gw.cm?
(A) 1000
(B) 1500
(C) 2000
(D) 3000

答案

功=力×距離,動滑輪省力費距離。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參考答案

Posted in

114會考自然考題_48

[題組:第47~48題]
阿貴經多次重複同樣的實驗所得結果均與圖(二十九)相同,而圖中的三點連線之延長線與縱軸F交點不是原點。若不考慮摩擦力,則關於交點不是原點的原因,下列敘述何者最合理?
(A)此實驗的誤差很大
(B)此實驗裝置屬於費力的簡單機械
(C)阿貴所記錄彈簧秤讀數F,其數值同時受到彈簧秤質量及砝碼質量的影響
(D)阿貴所記錄彈簧秤讀數F,其數值同時受到動滑輪質量及砝碼質量的影響

答案

動滑輪本身質量影響讀數。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參考答案

Posted in

114會考自然考題_49

[題組:第49~50題]
閱讀下列敘述後,回答49~50題
阿平想以一顆球作為模擬月球運行造成月相變化的道具,他先將球的其中一半塗黑,表示月球未受陽光照射的部分。圖(三十)為由球的正上方往下看的俯視圖,圖(三十一)則是進行模擬操作時,由頭頂正上方往下看的俯視圖。他將自己模擬成地球的位置,並將球置於甲處,以模擬上弦月時的月、地相對位置狀態,並依箭頭的路徑將球慢慢從甲處移至乙處,使球在乙處時模擬下弦月時的狀態。
考量月球在甲、乙兩處的月相,下列俯視圖何者最可能是阿平進行模擬時,球於兩處的亮暗面分布狀態?

答案

上弦月右半亮,下弦月左半亮。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參考答案

Posted in

114會考自然考題_50

[題組:第49~50題]
根據圖(三十一)模擬的月球移動路徑,當月球由甲處移動至乙處的這段時間,地球自轉或繞太陽公轉了幾圈?
(A)地球大約自轉了半圈
(B)地球大約自轉了15圈
(C)地球繞太陽大約公轉了半圈
(D)地球繞太陽大約公轉了15圈

答案

上弦月至下弦月約15天,地球自轉約15圈。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參考答案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