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2會考國文考題_13

「茲鄭引輦」上高梁而不能支。茲鄭倚轅而歌,前者止,後者趨,輦乃上。使茲鄭無術以致人,則身雖絕力至死,輦猶不上也。今身不至勞苦而輦以上者,有術以致人之故也。」這段文字的主旨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團結就是力量
(B)做事要講究方法
(C)堅持到底才能成功
(D)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

答案

文中強調「有術以致人」即做事要講究方法。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2會考答案

Posted in

112會考國文考題_14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最恰當?
(A)寵物一生病就丟棄的人,真是「若即若離」
(B)他缺乏耐性,總是「急公好義」,莽莽撞撞
(C)經過這次教訓後,他「幡然悔悟」,痛改前非
(D)期末將近,大家都「庸庸碌碌」,忙得不可開交

答案

C選項「幡然悔悟」形容徹底覺悟,使用恰當。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2會考答案

Posted in

112會考國文考題_15

甲: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
——白居易〈魏王堤〉
乙: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
——晁沖之〈春日〉
關於這兩首詩的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甲詩描寫清晨春寒料峭的景象
(B)乙詩描寫春末溪邊所見的景致
(C)兩詩首二句皆對仗,表達情思
(D)兩詩皆屬七絕,只有偶句用韻

答案

乙詩「春去盡」明確指出春末時節。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2會考答案

Posted in

112會考國文考題_16

「蓋天下有反覆之小人,亦有反覆之君子。人但知不反覆不足以為小人,庸知不反覆亦不足以為君子。蓋小人之反覆也,因風氣勢利之所歸,以為變動;君子之反覆也,因學識之層累疊進,以為變動。其反覆同,其所以為反覆者不同。」根據這段文字,作者認為「不反覆亦不足以為君子」的原因,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小人若洗心革面,一反前非即可成為君子
(B)為應對小人反覆,不得不改變既有的策略
(C)順應民心的向背,選擇最適合現況的做法
(D)隨著所知的增長,會修正自己原本的觀點

答案

文中指出君子反覆是因「學識之層累疊進」,即隨知識增長修正觀點。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2會考答案

Posted in

112會考國文考題_17

18% 全球曾有過伴侶的 15至49歲女性 在過去12個月 經歷過 來自伴侶的 身體或性暴力 女 性 占 全球 39% 勞動力 甲 全球 27% 管理職位 乙 南亞20至24歲女性 仍有 30% 在18歲前結婚 (2018年調查) 丙

以上是根據聯合國《2019年永續發展目標報告》製作的圖表。下列關於圖表內容的推論,何者最不恰當?
(A)甲:82%的全球女性未曾遭受來自伴侶的身體或性暴力
(B)乙:全球女性在職場上擔任管理職位的比例較男性少
(C)丙:全球女性的參政比例有所提升,但仍為少數
(D)丁:2018年至少有30%的20至24歲南亞女性結過婚

答案

丙處圖表顯示南亞女性早婚比例,未提及參政比例。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2會考答案

Posted in

112會考國文考題_18

「商代人只在上、下午各吃一餐,因為農業社會耕作頗費體力,早上需好好補充精力,下午因太陽將西下,無法再工作,不如早睡早起,故不必吃得多。春秋晚期以來,隨著牛耕鐵器的廣泛使用,尤其是戰國時代鐵器的普及,生產力大大提高。社會的面貌起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生活內容漸漸豐富起來,許多人在夜間從事非生產性的工作,富人娛樂活動增加,便多一餐以補充體力。」根據這段文字,古人從兩餐變成三餐的原因,與下列何者最不相關?
(A)社會形態改變
(B)夜間活動增加
(C)耕作時間延長
(D)鐵器廣泛使用

答案

文中未提及耕作時間延長與用餐次數增加有關。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2會考答案

Posted in

112會考國文考題_19

「傳統布農族社會在舉行重大的祭儀活動前,族人會聚集在一起用木杵搗米準備製作小米酒,發現不同的木杵會產生不同的聲響,因而將其作為合奏的樂器。後來每當族人聽到杵音傳來,就知道最近聚落即將舉辦慶典,杵音也因而具有傳遞訊息的功能。」根據這段文字,下列關於傳統布農族社會的推論,何者最恰當?
(A)舉行重大慶典需要小米酒
(B)透過傳遞木杵來交換訊息
(C)依祭儀種類飲用不同的米酒
(D)以整齊的杵音宣告祭儀開始

答案

文中明確指出杵音與慶典準備相關,故舉行重大慶典需要小米酒。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2會考答案

Posted in

112會考國文考題_20

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下列關於詞句的說明,何者最不恰當?
(A)「看取眉頭鬢上」表達自己年華老去
(B)「酒賤常愁客少」意謂難以維持生計
(C)「月明多被雲妨」比喻美好的事物不可能長久
(D)「中秋誰與共孤光」流露想與親友團聚的心願

答案

「酒賤常愁客少」指因酒不好而客人少,非指生計困難。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2會考答案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