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第30題到第31題]
關於本文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藉由宏偉的建築,對比個人的渺小
(B)以不同年齡層的閱讀習慣,凸顯世代差異
(C)將靜態的閱讀比擬為交談,產生動態的效果
(D)視線推移自室內延伸至室外,強調知識的寬廣
會考112國文
112會考國文考題_32
[題組:第32題到第33題]
請閱讀以下兩篇短文,並回答32~33題:
【甲】
1968年霍普創辦月球大使館公司,推出購買月球土地的服務,只要19.99美元就能買下月球上的一英畝土地。這間位於內華達州的公司宣稱握有好幾個星體的土地產權。
霍普創立公司時正值失業、離婚,一切都糟透了。當時他想,如果他有土地,狀況或許會好一點。霍普回憶:「接著我看到了月亮,我想著,那裡有好多土地啊。」
於是霍普調查《外太空條約》,發現條約僅明文禁止地球的國家主張其他星球的土地所有權,卻未規範私營公司。在當時,沒人想到會有公司這麼做。於是霍普飛奔去跑流程,而且從未有任何地球政府挑戰他販賣外太空地產的權限。
——改寫自樂羽嘉〈你真的能買下月球的土地嗎?〉
【乙】
1969年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在月球上踏出人類的第一步,在此之前的兩年,聯合國大會才通過《外太空條約》並開放各國簽署,至今已有超過100個國家簽署。條約規定必須和平進行太空探索,並造福所有國家。此條約也提到,所有的條約圖都不可以主張天體的所有權,並要求條約圖不可破壞他國的探測器或基地,例如不能降落在這些物體之上或附近。但這也產生了漏洞,讓國家或私人企業能以先占先贏的手段獨占有利的地點。
2016年,美國天文物理學家艾維斯在《太空政策》期刊上提到:國家或私人企業都不能主張月球土地的所有權,否則將會引發「瓜分月球」效應,在某些方面就像1880年代許多國家開始「瓜分非洲」,在剛果爭相主張礦物資源的所有權一樣。
——改寫自曼恩〈月球土地先占先贏〉
根據甲、乙兩文,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1880年代剛果曾提出瓜分非洲礦產的主張
(B)月球大使館公司成立時,人類尚未踏上月球
(C)沒人能挑戰霍普販賣月球地產是因《太空政策》期刊的論文
(D)國家需實際登陸月球後,方可成為《外太空條約》的締約圖
112會考國文考題_33
[題組:第32題到第33題]
小貞讀過甲、乙兩文後,發現甲文中的霍普與乙文中的艾維斯對某項議題有歧見,這項議題可能是不列何者?
(A)太空探索是否應以和平進行為原則
(B)國家是否可以獨占有利的登月地點
(C)私人是否可以主張月球土地的所有權
(D)非締約圖是否可以破壞他國的探測器
112會考國文考題_34
[題組:第34題到第35題]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34~35題:
「隱私」是一種多元流動的概念,窗簾代表一種隱私,提款卡密碼是一種隱私,筆電防窺貼片是一種隱私。在我讀高中的年代,「隱私」意謂著上鎖的日記本、父母進房間前先敲門。
如今在網路上,瀏覽紀錄、按讚喜好、地理位置、基本個資等這些看不到的數據,都是商業可變現、政治可操縱的黑箱資料。
以往,我們常嘲笑將網站密碼設為「1234」或自己生日的朋友,然而,真實世界更幽微:
你是否知道,Google的智慧音箱、臉書的語音通話,都被他們錄下來,並交由人力聽取並抄錄,理由是「優化人工智慧」?
你是否知道,YouTube因未經監護人同意,違法蒐集兒童隱私,被美國政府重罰?
你是否知道,看似無關隱私的掃地機器人龍頭iRobot,執行長一度動念將機器人蒐集的用戶往家平面圖出售作為「智慧家庭」的數據資料庫,後因輿論反彈才作罷?
這些例子,說明數位時代「隱私」的高度複雜性,更別提,我們點閱特定產品網頁後,不管逛到哪個網站,同一產品廣告如影隨形。未來可能無論我們走到哪裡,戶外廣告牆會自動掃描每個人的眼球,播放符合個人興趣特徵的廣告。
關於網路隱私,當前最重要的挑戰是,當我們同意使用某一網路服務,形同自願交出私密資料。然而,我們完全不知道,誰可能取得這些資料,又會用在哪些地方?
——改寫自黃哲斌〈個資可以吃嗎?給現代公民的網路隱私守則〉
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智慧家庭」的數據資料庫能保護網路隱私
(B)網路上的瀏覽紀錄、按讚喜好具有商業價值
(C)只要設好高強度的密碼,就不用擔心個資外洩
(D)「優化人工智慧」是指電腦全面取代人類工作
112會考國文考題_35
[題組:第34題到第35題]
下列何者最符合本文的觀點?
(A)廣告客製化意謂著消費者主導了市場走向
(B)生活中使用網路服務,其實是用隱私換來的
(C)企業與政府受到輿論壓力而開始保護個人資料
(D)科技日新月異,可以保護我們的隱私不受侵犯
112會考國文考題_36
[題組:第36題到第38題]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36~38題:
名畫(拿破崙的加冕禮)現藏於羅浮宮,由首席宮廷繪師雅克路易.大衛在加冕禮隔年開始起草,約兩年多完成。
過去25代的法國國王都在巴黎東北方的蘭斯聖母院大教堂加冕。但拿破崙不願意被當成波旁王朝的繼承者,而自稱為「法國人的皇帝」,因此拒絕在蘭斯加冕,選擇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同時仿效一千多年前的「羅馬人的皇帝」查理曼大帝,由羅馬教皇庇護七世主持,而不是蘭斯大主教。
當年查理曼大帝都還是親自前往梵蒂岡,拿破崙卻要求教皇至巴黎主持加冕典禮。在大典開始前,拿破崙已經身著緯紅色皇袍,頭戴金質羅馬式的桂冠,手持權杖,且未等教皇拿祭壇上的皇冠,就自己戴上,接著又親手為皇后約瑟芬授冠。但對教會如此傲慢的態度,若如實畫出,真的好嗎?因此大衛決定採用皇帝給皇后加冕的畫面,而不談誰為拿破崙加冕。
畫面的正中央是代表神權的十字架。從十字架、拿破崙、教皇由高到低的位
置可看出拿破崙成了領軍人物,他跳過了代理神權的教會中介,直接實現了君權神授的完美結合。畫中拿破崙替皇后約瑟芬加冕,教皇庇護七世坐在拿破崙身後,面色凝重,但從教皇舉起的右手,還是可看出他正在為這一場面祝福。但這畫面仍有大衛虛構之處:當時拿破崙的母親根本沒有出席,也一併被畫在畫作裡。後來成為法國皇太后的她十分反對加冕典禮,擔憂兒子稱帝後將引發許多恐怖之事,因此遠走米蘭,在典禮結束後才回巴黎,將皇太后放入畫中是拿破崙本人提出的要求。至於畫作主角拿破崙,畫裡的他成了體型瘦高的男子,這自然是為了迎合身型矮小的拿破崙的虛榮心,好宣揚其驍勇善戰的英勇姿態,及帝王居高臨下、無人能左右的威權。
——改寫自中野京子《療癒羅浮宮》
根據本文,拿破崙選擇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的原因,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仿效查理曼大帝的做法
(B)承襲歷代法國王室的傳統
(C)強調自己是新帝國的開創者
(D)希望由教皇而非蘭斯大主教加冕
112會考國文考題_37
[題組:第36題到第38題]
根據本文,大衛選擇採用拿破崙為約瑟芬加冕的畫面,原因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強調皇后的重要性
(B)避免損及教廷顏面
(C)滿足拿破崙的虛榮
(D)聽從拿破崙的指示
112會考國文考題_38
[題組:第36題到第38題]
小銘畫了以下這張〈拿破崙的加冕禮〉的模擬圖,根據本文對雅克路易·大衛原畫的描述,小銘的模擬圖與原畫相比後有明顯的錯誤,下列何者最可能是這個錯誤?
拿破崙母親
十字架
拿破崙
教皇
約瑟芬
(A)十字架擺放的位置
(B)拿破崙加冕的對象
(C)教皇給予祝福的手
(D)拿破崙母親的出席
112會考國文考題_39
[題組:第39題到第40題]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39~40題:
大將軍仇鸞,始為曾銑所劾,欲倚嚴嵩以抗曾銑,故約為父子。已而鸞得帝重,嵩猶視之若子,遂浸相惡。嵩密疏毀鸞,帝不聽,而頗納鸞所陳嵩父子過,少疏之。嵩當入值,不召者數矣。嵩見徐階、李本入西內,即與俱入。至西華門,門者以非詔旨格之。嵩還第,父子對泣。時陸炳掌錦衣,與鸞爭寵,嵩乃結炳共圖鸞。會鸞病死,炳訐鸞陰事,帝追戮之。於是益信任嵩,遣所乘龍舟過海子召嵩,載值西內如故。
——改寫自《明史·奸臣》
根據本文,下列何者最可能是仇鸞與嚴嵩一開始交惡的原因?
(A)嚴嵩私下上奏,誣毀仇鸞
(B)嚴嵩與曾銑結盟,疏遠仇鸞
(C)仇鸞向皇帝稟告嚴嵩父子的罪行
(D)仇鸞權位日重,不願嚴嵩仍以子視之
112會考國文考題_40
[題組:第39題到第40題]
下列文句的解說,何者最恰當?
(A)門者以非詔旨格之:守門者將徐階、李本擋下
(B)嵩還第,父子對泣:嚴嵩與仇鸞兩人盡釋前嫌
(C)炳訐鸞陰事,帝追戮之:皇帝認為陸炳毀謗死者,憤而殺之
(D)遣所乘龍舟過海子召嵩:皇帝以高規格召回嚴嵩,以示禮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