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4會考國文試題_11

「旅行回來,一篇遊記常要寫上許久,有的終究沒寫成。有時不知怎麼濃縮剪裁,最後只是一片凌亂的札記和草稿。那些沒寫出來的,只好留待時間去處理了。」時間如果不是個偉大的作者,起碼是個傑出的編輯。也許它最後會告訴我:「不寫也罷!」根據文意脈絡,關於畫線處文的解讀,下列何者最恰當?
(A)真正優秀的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B)要寫出一篇好遊記,作者比編輯更重要
(C)成為傑出的編輯,需要時間與經驗的累積
(D)經過時間的沉澱,自然能澄清值得寫的是什麼

答案

畫線處將時間比喻為編輯,暗示隨時間流逝,會篩選出真正值得書寫的內容。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4會考答案

Posted in

114會考國文試題_12

「我的本行是科學而非文學」也許這正是我的缺失,也許這反而是我的長處,無論如何我清楚明白兩科學需要人文的關懷而文學需要理性的自覺。」根據文意脈絡,甲乙丙丁四處,何者最適合填入標點符號中的冒號?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冒號用於提示下文,「我清楚明白」後應使用冒號引出具體內容。答案需根據文意判斷位置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4會考答案

Posted in

114會考國文試題_13

下列文句中的語詞,何者使用最恰當?
(A)他奮力救人的義舉,淪為一段佳話
(B)我如此盡心,既然得到這樣的待遇
(C)此建築已延宕多時,如今終於竣工
(D)那件事能夠完成,不愧有你的幫忙

答案

「竣工」指工程完工,符合語境。其他選項用詞不當:「淪為」含負面意,「既然」應為「竟然」,「不愧」應為「幸虧」。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4會考答案

Posted in

114會考國文試題_14

下列文句「」中的字,何者讀音正確?
(A)有些玩笑話沒拿捏好分寸,就可能變成「挪」揄:一廿/
(B)這家賣場備有各種「晾」晒工具,提供消費者選購:ㄇㄧㄥ
(C)這齣音樂劇結合不同族群的元素,打破文化的「藩」籬:ㄆㄩ
(D)原以為勝券在握,卻因一時疏忽,竟從雲端「栽」了下來:ㄈㄩ/

答案

「挪揄」讀音為一廿/(nuó yú),其他選項正確讀音:「晾」為ㄌㄧㄤˋ,「藩」為ㄈㄢ,「栽」為ㄗㄞ。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4會考答案

Posted in

114會考國文試題_15

蒲松齡《聊齋志異》共492篇,包括兩種作品:一是幾百字甚至幾十字的奇聞逸事,另一是長達數千言的故事,是真正的短篇小說,兩種作品各占一半。《聊齋志異》真正的短篇小說能從前人作品找到「本事」(原型)的約百篇,意即近二分之一的篇章不是作者獨創,而是改寫前人作品。魯迅說此書「亦頗有從唐傳奇轉化而出者」。

關於文中《聊齋志異》的說明,下列何者最恰當?
(A)有些唐傳奇故事是蒲松齡寫作的來源
(B)找不到原型的篇章數不及全書的一半
(C)全書能找到原型的作品大多是奇聞逸事
(D)書中的短篇小說篇幅僅幾百甚至幾十字

答案

魯迅提到「從唐傳奇轉化而出者」,說明部分故事源自唐傳奇。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4會考答案

Posted in

114會考國文試題_16

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所謂有志竟成,努力必能得到回報
(B)得饒人處且饒人,你何必趕進殺絕
(C)想到他的處境,我情不自盡地落淚
(D)眼不見為靜,把雜物塞進櫃子就好

答案

「有志竟成」為正確成語,其他正確應為「趕盡殺絕」、「情不自盡」應為「情不自禁」、「眼不見為淨」。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4會考答案

Posted in

114會考國文試題_17

祖可〈小重山〉:「誰向江頭遺恨濃?碧波流不斷,楚山重。柳煙和雨隔疏鍾。黃昏後,羅幕更朦朧。 桃李小園空。阿誰猶笑語,拾殘紅。珠簾捲盡夜來風。人不見,春在綠蕪中。」關於這闋詞的分析,下列何者最恰當?

(A)上片押平聲韻,下片轉押仄聲韻
(B)上片寫景抒情,下片敘事兼論理
(C)「碧波流不斷」將「遺恨濃」具體化
(D)藉由「綠蕪」來反襯「桃李」的豔冶

答案

「碧波流不斷」以流水不斷比喻遺恨綿長,將抽象情感具體化。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4會考答案

Posted in

114會考國文試題_18

皎然〈尋陸鴻漸不遇〉:「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廡。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根據本詩,作者此次訪友之行曾看見下列何者?
(A)荒蕪的農地
(B)盛開的菊花
(C)歸來的鴻漸
(D)鴻漸的鄰居

答案

詩中「欲去問西家」表明作者曾向鄰居詢問友人去向。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4會考答案

Posted in

114會考國文試題_19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最恰當?
(A)這部電影的戰爭場面逼真,其慘烈不可名狀
(B)他表面上雖然毫不在乎,但心裡卻不以為意
(C)他的心情不言而喻,大家都不知他是喜是怒
(D)長官對此事不置可否,讓下屬有明確的方向

答案

「不可名狀」形容無法用言語形容,符合戰爭場面的慘烈。其他選項矛盾:「不以為意」與「心裡」衝突,「不言而喻」與「不知」矛盾,「不置可否」與「明確」矛盾。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4會考答案

Posted in

114會考國文試題_20

太祖以事責丞相李善長,劉基言:「善長勸舊,能調和諸將。」太祖曰:「是數欲害汝,汝竟為之言耶?吾將相汝矣。」基頓首曰:「是如易柱,須得大木。若東小木為之,且立覆。」

關於文中人物的敘述,下列何者最恰當?
(A)太祖因多次陷害劉基而心存愧疚
(B)太祖想以李善長替代劉基為丞相
(C)劉基認為李善長調和諸將就像東小木
(D)劉基認為李善長比自己適合擔任丞相

答案

太祖說「吾將相汝矣」表明想讓劉基為相,劉基以「易柱需大木」比喻自己不堪此任。答案需判斷人物意圖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4會考答案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