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第36題到第37題]
根據本文,下列何者最接近作者的觀點?
(A)應該重視王朝興替的「正統情結」
(B)北方政權相對穩定,有利於人文建設
(C)肯定李氏三代重視文教,對文化的貢獻
(D)趙匡胤借「陳橋兵變」稱帝,是為僭越
會考國文
114會考國文試題_38
[題組:第38題到第39題]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38~39題:
公子光之父曰吳王 諸樊。諸樊弟三人:次曰餘祭,次曰夷昧,次曰季子札。諸樊知季子札賢而不立太子,以次傳三弟,欲卒致國於季子札。諸樊既死,傳餘祭。餘祭死,傳夷昧。夷昧死,當傳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吳人乃立夷昧之子僚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當立;必以子乎,則光真嫡嗣,當立。」
——改寫自司馬遷《史記》
下列何者最可能是文中人物的親屬關係示意圖?
114會考國文試題_39
[題組:第38題到第39題]
根據本文,公子光最無法接受誰擔任吳王?
(A)餘祭
(B)夷昧
(C)季子札
(D)僚
114會考國文試題_40
[題組:第40題到第42題]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40~42題:
日前令郎訪達,出手筆並石月屏為贈,捧玩不勝愧喜。比來,數於都下朋從處見此屏,觀其天質圖瑩,非刻非繪,如秋高氣清,迥然在望,信乎天地之異氣、山澤之殊寶也。素心悅之,無從可得,豈意一旦不煩懇請,坐致握中。性本疏野,雅叶所欲,雖受文錦十純,白璧百雙,在光之愚,未為重賜。俗故忽忽,久不遑修謝,尤增悚懼。令郎注官;甚便,想加慰喜,未期接侍,倍希珍厚。
——改寫自司馬光〈答薛毓州謝石月屏書〉
根據文意脈絡,下列「」中的詞語,何者替換後意義仍相同?
(A) 日前「令郎」訪達:令尊
(B) 「比來」,數於都下朋從處見此屏:近來
(C) 豈意「一旦」不煩懇請:剎那
(D) 「俗故」忽忽:老友
114會考國文試題_41
[題組:第40題到第42題]
關於文中的石月屏,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 若不是薛毓州贈送石月屏,司馬光無從見其真貌
(B) 石月屏雖比文錦、白璧昂貴,但司馬光更重友情
(C) 司馬光初獲石月屏時雖心喜,當下仍堅守節操婉拒
(D) 石月屏自然生成,清氣可見,因此司馬光甚為喜愛
114會考國文試題_42
[題組:第40題到第42題]
根據本文,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司馬光收下石月屏後的反應?
(A) 欲登門回禮,惜薛公務繁忙,擬另擇日造訪
(B) 獲贈禮物,喜出望外,故寫信向薛表達謝意
(C) 受薛贈寶深感有愧,已經備好厚禮回贈致謝
(D) 為辨優劣,邀請好友來家中共同鑑賞石月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