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13題

12-13為題組
下列畫線人物的情緒表達方式基於「展示規則」而進行調整,以致其言行舉止呈現了前後差異的選項是:
(A)到了午間,掌櫃取下粉板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第二年端午,又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
(B)輪夫撞進後堂,月香見了鍾離義,還只道萬福。張婆在旁道:「這就是老爺了,須下箇大禮。」月香只得磕頭
(C)范進因這個嘴巴,卻也打量了,昏倒於地。眾鄰居一齊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漸漸喘息過來,眼睛明亮,不瘋了
(D)王戎七歲曾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間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辛。」取之信然

答案

「展示規則」指情緒表達受社會文化規範而調整。(B)月香原本行萬福禮,經張婆提醒後改行磕頭大禮,符合因應社會規範(身分)而調整情緒表達(禮節)。故正確選項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14題

14-15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4-15題。

子思見老茉子,老茉子問穆公將相子思,老茉子曰:「若子事君,將何以為乎?」子思曰:「順吾性情,以道輔之,無死亡焉。」老茉子曰:「不可順子之性也,子性剛而微不肖,又且無所死亡,非人臣也。」子思曰:「不肖,故人之所傲也。夫事君,道行言聽,則何所死亡?道不行,言不聽,則亦不能事君,所謂無死亡也。」老茉子曰:「子不見夫當乎?雖堅剛,卒盡相摩;舌柔順,終以不弊。」子思曰:「吾不能為吾,故不能事君。」(《孔叢子·抗志》)

關於子思「不能事君」的原因,下列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不能順己性情
(B)不願患忠枉死
(C)無法為民喉舌
(D)難以道行言聽

答案

子思主張「順吾性情,以道輔之」,若道不行則不事君,故(A)「不能順己性情」與其主張相反,為錯誤敘述。(B)(D)符合其論點。(C)「為民喉舌」文中未提及。故錯誤選項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15題

14-15為題組
依據上文,最符合老茉子之意的選項是:
(A)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B)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C)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D)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

答案

老茉子以「齒堅剛而盡,舌柔順不弊」為喻,主張柔弱勝剛強,與(B)選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出自《老子》)意涵相符。故正確選項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16題

下列各組文句「」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
(C)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D)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朱、林以下,輒啟兵戎,喋血山河,藉言恢復,而舊志亦不「備」載也
(E)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王果去牆數步,奔而入,及牆,虛若無物,回視,果在牆外矣。大意,人「謝」

答案

(A)「極」:直到/至。(B)「比」:等到/比照。(C)「躬」:親自/親自。(D)「備」:完全/詳細。(E)「謝」:推辭/道謝。故前後意義相同者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17題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之語意關係可以是「如有一分耕耘,則得一分收穫」,下列文字前後句具有相同語意關係的選項是:
(A)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B)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C)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D)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E)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

答案

(A)怨恨不在大小,可畏的是人心。(B)聽聞道理有先後,學術技藝有專攻。(C)如果滅亡鄭國對您有益,那就麻煩您動手吧。(D)如果按時節砍伐山林,木材就用不盡。(E)人不廉潔而違背禮義,根源都在於無恥。(C)(D)為假設條件句,與題幹語意關係相同。故正確選項為(C)(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18題

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名片的種類式樣之多,就如同印名片的人一樣。有足以令人發笑的,有足以令人感動的,也有足以令人哭不得笑不得的。若有人把各式的名片聚集起來,恐怕比香菸裡的畫片還更有趣。
官銜的名片,時行的是單印名姓,不加官銜。其實官做大了,人就會自然出名,官銜的名片簡直用不着。惟獨有一般不大不小的人物,印起名片來,深恐自己的姓名太輕太晚,壓不住那薄薄的一張紙,於是把古往今來的官銜一齊的印在名片上,望上去黑糊糊的一片,就好像一個人的背上駭起一塊大石碑。
身通洋務,或將要身通洋務的先生,名片上的幾個英文字是少不得的,「湯姆」、「查利」都成,甚而再冠上一個聲音相近的外國姓。因為名片也者,乃是一個人的全部人格的表現。(梁實秋《名片》)
(A)單印名姓而不加官銜的名片,表示名片主人並不看重外在的虛名
(B)有些人無法自我肯定,只能用層層疊疊的官銜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C)作者將名片上的官銜喻為大石碑,暗指為官者應知任重道遠之意
(D)作者對於通洋務者必在名片加上英文姓名,語帶嘲諷,不以為然
(E)名片比重片有趣之因,在於可從中看出各種不同的人格表現方式

答案

(A)文中未言單印名姓者不重虛名,可能因其名已顯。(B)符合文中對「不大不小人物」的描述。(C)「大石碑」喻負擔、可笑,非任重道遠。(D)從「湯姆、查利都成」等語可見嘲諷。(E)符合文末「一個人的全部人格的表現」。故正確選項為(B)(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19題

傳統文人常針對書作題說:「列詩句,意在強調書作逼真的選項是:
(A)嫻媚不失筠粉態,蕭颯盡得風煙情。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
(B)興來寫菊似塗鴉,誤作枯藤纏數花。筆落一時收不住,石枝留得一拳斜
(C)北苑時翻視池墨,疊起烟雲隱露露。短縑尺楮信手揮,若有較難在昏黑
(D)名工經思揮彩筆,驅山走海置眼前。滿堂空翠如可掃,赤城霞氣蒼梧烟
(E)峰頭黛色晴猶濃,筆底春雲暗不開。墨花淋漓翠微斷,隱几忽聞山雨來

答案

(A)「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強調畫作逼真至似有聲。(E)「隱几忽聞山雨來」形容畫中雨景逼真如聞雨聲。其餘選項多偏重寫意或創作過程。故正確選項為(A)(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20題

閱讀下列二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甲、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功名之士,決不能為泉石淡泊之音;
輕浮之子,必不能為敦庵大雅之響。故陶潛多素心之語,李白有遺世之句,杜甫與「廣度萬間」之願,蘇軾師「四海弟昆」之言。凡如此類,皆應聲而出。(葉燮《原詩》)

乙、詩文之所以代變,有不得不變者。一代之文治襲已久,不容人人皆遣此語。今且千載百年矣,而猶取古人之陳言一一而摹仿之,以是為詩,可乎?故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李、杜之詩所以獨高於唐人者,以其未嘗不似,而未嘗似也。如此者,可與言詩也已矣。(顧亭林《日知錄》)
(A)甲文主張詩歌是作者主體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可虛構造作
(B)乙文主張創作既要接續傳統,又要開創出自我獨特的面貌
(C)甲文著重文學與時代的關聯,乙文留意作品與情志的聯結
(D)乙文論及李白與杜甫詩作,皆著眼於二人雄渾高遠的詩境
(E)乙文皆主張詩文本於心性,故當先涵養心性後再專研詩藝

答案

(A)符合甲文「詩是心聲」之論。(B)符合乙文「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C)甲文重情志與人格,乙文重時代演變與創新。(D)乙文論李杜著眼於「未嘗不似,而未嘗似」的創新精神,非僅詩境。(E)乙文未強調先涵養心性。故正確選項為(A)(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21題

閱讀下列小說,依文意選出解讀恰當的選項:
關聯房的人圍著打趣,七巧只看了一看便出來了。長安在門口趕上了她,悄悄笑道:「皮色倒還白淨,就是嘴唇太厚了些。」七巧把手捧著門,拔下一只金花耳來搔搔頭,冷笑道:「還說呢!你新娘子這兩片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碟子。」旁邊一個太太便道:「說是嘴唇厚的人天性厚些!」七巧哼了一聲,將金花耳插住了那太太,倒剃起一隻眉毛,歪著嘴微微一笑道:「天性厚,並不是什麼好話。當著姑娘們,我也不便多說──但願咱們自爭兒這條命別送在她手裡!」七巧天生著一副高貴的喉嚨,現在因為老宅了坐,不那麼尖了,可是局局的依舊四面刮得人寒痛,像剃刀片。這兩句話,說響不響,說輕也不輕。人靠裡的新娘子的平板的臉與胸脯了一震──多半是龍鳳燭的火光的跳動。(張愛玲〈金鎖記〉)
(A)七巧進了洞房,「只看了一看便出來」,顯示七巧對白哥兒的新娘不甚喜歡
(B)一旁的太太搭腔:「嘴唇厚的人天性厚」,是接續七巧的話對新娘落井下石
(C)七巧說:「天性厚,並不是什麼好話」,是要一旁的太太勿用反語讓諷刺親
(D)「像剃刀片」既形容七巧的嗓音和利潤耳,也形容七巧的言語風格尖酸刻薄
(E)「火光的跳動」表面上描繪燭火光影,實暗指新娘因話中的刀光劍影而心驚

答案

(A)從七巧後續尖酸話語可推知她不喜新娘。(B)太太話似為緩頰,但七巧曲解其意。(C)七巧此言是曲解「天性厚」為負面,非阻止諷刺。(D)「剃刀片」喻嗓音刺耳,亦喻言語刻薄。(E)「火光的跳動」暗示新娘內心震動。故正確選項為(A)(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22題

閱讀下文,選出填入後敘述正確的選項:
學測以日常用語為考試素材,除了想讓考生懂得在社交場合善用既有的文雅詞彙,例如(A):七希望考生能自行應用學習來分析新的語言現象,例如之前考外來語「純音譯」和「音義兼譯」,(B),乃是外來語進入中文的常用形態。有些新詞顯會修辭趣味,例如「秒殺」形容掃帚之快,「神回應」形容答覆之妙,(C)。又「天兵」代指少根筋、常壞事之人,「天菜」代指無法抗拒的傾慕對象,但(D)。字義轉變最受瞩目者莫如「困」字。此字在古代是「明亮」之意,但因故似張著口、撇著八字眉的臉,遂出現「各場固很大」、「人在困境」這類新用法,或或略通於「窘」,(E)。
(A)尊稱他人的母親為「今堂」,謙稱自己的提問為「垂詢」
(B)時下捕捉精靈寶貝追求升級的手機遊戲「寶可夢」(Pokémon)即屬前者,以「粉絲」(fans)指稱對某人事物的熱愛者則屬後者
(C)「秒」和「神」均帶有誇飾的效果
(D)前者的「天」是「天生的」,後者的「天」是「天真的」,意思大不相同
(E)這使原來只是基於字體形貌所產生的借用,恰好可用同音譜義來聯想

答案

(A)「垂詢」是敬稱他人詢問,非謙稱自己提問。(B)「寶可夢」為音義兼譯(寶、夢有意義),「粉絲」為純音譯。(C)「秒殺」、「神回應」確有誇飾。(D)「天兵」、「天菜」的「天」皆非「天生」或「天真」,而是帶有「離譜、極品」的引申義。(E)「困」字新用法確是字形聯想(像窘臉)與音近「窘」的結合。故正確選項為(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