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07

依據文意,最能說明劃底線處文句表現特色的是:
四六有截斷古人語五字,而補以一字,如天成者;有用古人語,不易其字之形,而易其意者。《漢書》雲:「在漢廷無出其右」,《論語》雲:「與文子同升諸公」。而翟公巽〈賀蔡攸除少師啟〉雲:「朝廷無出其右,父子同升諸公」,既截斷其語,而補以一字,讀者不覺其補,而又易文子為父子……此巧之至也。(楊萬里《誠齋詩話》)
(A)善刪削冗贅,言簡意賅
(B)不仿擬古人,獨出機杼
(C)取材古經史,藉古諷今
(D)化用典籍語,無斧鑿痕

[單選題]
答案

答案:(D)。略解:A未提「刪削冗贅」;B是「仿擬古人語」,非「不仿擬」;C未提「藉古諷今」;D文中翟公巽化用《漢書》《論語》語句,補字、改字卻「讀者不覺其補」,即化用典籍無斧鑿痕,故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08

下列是一段文學發展的介紹,劃底線處敘述最適當的是:
文學和社會發展密不可分。元明之交,出現一些揭露社會弊病的作品,如劉基(A)《郁離子》運用故事呈現其政治主張,形式承襲《世說新語》,屬志人筆記小說。及至晚明,受到王陽明心學的影響,袁宏道主張文學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B)〈晚遊六橋待月記〉上繼〈黃州快哉亭記〉的小品形式,詳述當日遊蹤。在戲曲方面,則有湯顯祖的「情至觀」,(C)《牡丹亭》透過女性嚮往愛情的故事,呈現反禮教的思想,為其理論的實踐。明末清初,黃宗羲以(D)〈原君〉推究設立君主制度的本義,可視為對心學的批判。

[單選題]
答案

答案:(C)。略解:A《郁離子》是寓言體散文,非「志人筆記小說」;B〈晚遊六橋待月記〉是袁宏道作品,〈黃州快哉亭記〉是蘇轍所作,二者無「上繼」關係;C《牡丹亭》以杜麗娘故事體現反禮教,契合湯顯祖「情至觀」,正確;D〈原君〉批判君主專制,非「對心學的批判」,故C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09

[題組:第9題到第10題]
景公問於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也何若?」晏子對曰:「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公不說,曰:「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貴之,君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可謂忠乎?」對曰:「言而見用,終身無難,臣奚死焉;謀而見從,終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難而死之,是妄死也;謀而不從,出亡而送之,是詐偽也。故忠臣也者,__________。」(《晏子春秋‧內篇》)
9. 下列敘述,最適合做為本文結語的是:
(A)言說不見用,終身不仕以持節
(B)策謀不見從,不惜死生以直諫
(C)能獻策諫言,不忍見君獨赴難
(D)能納善於君,不能與君陷於難

[題組題]
答案

答案:(D)。略解:晏子認為忠臣應「言見用、謀見從」以避免君主有難、出亡,即「能納善於君,不與君陷於難」;A「終身不仕」、B「不惜死生直諫」、C「不忍見君赴難」均與晏子主張不符,故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10

[題組:第9題到第10題]
10. 若將現代職場的上下關係,想像、對應於文中的君臣關係,下列上司與下屬的態度或作為,最符合晏子看法的是:

上司 下屬
(A) 照顧員工,提供良善工作環境 能為主管涉風險,一旦出事不頂罪
(B) 身先士卒,提振團隊工作效率 上下一體無分別,誓與長官同進退
(C) 充分授權,讓下屬展現創造力 理念相合才盡心,道不同不相為謀
(D) 接受建言,追求公司穩定發展 盡心力出謀獻策,但求問心能無愧
[題組題]
答案

答案:(D)。略解:晏子主張「臣獻言、君採用」,對應職場即「上司接受建言,下屬盡心獻策」;A「為主管涉風險」、B「同進退」、C「理念不合不盡心」均與晏子「言見用則無難」的主張不符,故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11

依據文意,文中的「這角度」是指:
漢賦原本是昌盛於宮廷的貴遊文學,有一群背景相似的作者,稱為言語侍從,他們同為帝王而創作,作品因而呈現某些共同特色,隨著作者群的聚散與地位起落,作品也產生了變化。從這角度切入觀察漢賦,可使漢賦的各種特質與其演化得到合理的解釋。(改寫自簡宗梧《漢賦史論》)
(A)貴遊文學作者的相似背景
(B)貴遊文學特質與作品變化
(C)言語侍從同為帝王而創作
(D)言語侍從聚散與地位起落

[單選題]
答案

答案:(D)。略解:前文提「作者群的聚散與地位起落使作品變化」,「這角度」即指此因素;A「相似背景」、B「特質與變化」、C「同為帝王創作」均非「解釋特質與演化」的切入角度,故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12

[題組:第12題到第15題]
王玉英家進門有一個狹長的門道,三面是牆。一面是油坊堆棧的牆,一面是夏家的牆,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牆。南牆盡頭有一個小房門,裡面才是她家的房屋。從外面是看不見她家的房屋的。這是一個長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進太陽。正面的山牆腳下密密地長了一排晚飯花。王玉英就坐在這個狹長的天井裡,坐在晚飯花前面做針線。
李小龍每天放學,都經過王玉英家的門外。他都看見王玉英。晚飯花使勁地往外開,發瘋一樣,喊叫著,把自己開在傍晚的空氣裡。濃綠的,多得不得了的綠葉子;殷紅的,胭脂一樣的,多得不得了的紅花,非常熱鬧,但又很淒清。沒有一點聲音。在濃綠濃綠的葉子和亂亂紛紛的紅花之前,坐著一個王玉英。
這是李小龍的黃昏。要是沒有王玉英,黃昏就不成其為黃昏了。
李小龍很喜歡看王玉英,因為王玉英好看。她長得很黑,但是兩隻眼睛很亮,牙很白。紅花、綠葉、黑黑的臉、明亮的眼睛、白的牙,這是李小龍天天看的一張畫。
王玉英已經許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錢老五。大家都叫他錢老五,不叫他的名字,有輕視之意。老人們說他「不學好」。人很聰明,會畫兩筆畫,也能刻刻圖章,但做事沒有長性。教兩天小學,又到報館裡當兩天記者。他手頭並不寬裕,卻打扮得像個闊少爺。他交了許多「三朋四友」,風流浪蕩,不務正業。都傳說他和一個寡婦相好,有時就住在那個寡婦家裡,還花寡婦的錢。
這些事也傳到了王玉英的耳朵裡,不過王玉英倒不怎麼難過,她有點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過去,他就會改好的。她看見過錢老五,她很喜歡他的人才。
錢老五有一所小房,在臭河邊。他成天不在家,門老是鎖著。李小龍知道錢老五在哪裡住,他放學每天經過。他有時扒在門縫上往裡看:裡面有三間房,一個小院子,有幾棵樹。王玉英也知道錢老五的住處。她路過時,看看兩邊沒有人,也曾經扒在門縫上往裡看過。
有一天,一頂花轎把王玉英擡走了。從此,這條巷子裡就看不見王玉英了。
晚飯花還在開著。
李小龍放學回家,路過臭河邊,看見王玉英在錢老五家門前的河邊淘米。只看見一個背影。她頭上戴著紅花。
李小龍覺得王玉英不該出嫁,不該嫁給錢老五。他很氣憤。
這世界上再也沒有原來的王玉英了。(改寫自汪曾祺〈晚飯花〉)
12. 下列關於文中人物的敘述,最不適當的是:
(A)王玉英始終未曾察覺李小龍對她的關注
(B)李小龍對於王玉英的婚嫁結果深感不平
(C)王玉英雖知錢老五聲名不佳,仍願託付終身
(D)錢老五婚前經常在家中招待朋友,出手闊綽

[題組題]
答案

答案:(D)。略解:A文中未提王玉英察覺李小龍關注,合理;B李小龍「氣憤」體現不平;C王玉英知錢老五傳聞仍願嫁,正確;D錢老五「成天不在家,門老是鎖著」且「手頭不寬裕」,可知其「不常在家招待朋友,出手不闊綽」,故D不適當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13

[題組:第12題到第15題]
13. 文中第二段劃底線處描寫晚飯花的文字,同時兼寫王玉英、李小龍二人的心緒。其中「非常熱鬧,但又很淒清」所暗示的意思,最適當的詮釋是:

(A) 王玉英正值花樣年華但心境已老 李小龍對王玉英情感強烈卻壓抑
(B) 王玉英心懷渴望但只能守分靜候 李小龍憤於王玉英的際遇卻無奈
(C) 王玉英心懷渴望但只能守分靜候 李小龍對王玉英情感強烈卻壓抑
(D) 王玉英正值花樣年華但心境已老 李小龍憤於王玉英的際遇卻無奈
[題組題]
答案

答案:(C)。略解:「熱鬧」對應王玉英「心懷對未來的渴望」、李小龍「對王玉英的強烈情感」;「淒清」對應王玉英「許人後只能靜候婚嫁」、李小龍「暗戀卻無法表達的壓抑」;A「心境已老」、B「李小龍憤怒」、D「心境已老與憤怒」均不符,故C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14

[題組:第12題到第15題]
14. 依據文意,下列文句的詮釋,最適當的是:
(A)王玉英就坐在這個狹長的天井裡──王玉英深居簡出,對外界漠不關心
(B)要是沒有王玉英,黃昏就不成其為黃昏了──只有李小龍才能窺見王玉英在暮色中的美麗身影
(C)(王玉英)看看兩邊沒有人,也曾經扒在門縫上往裡看──王玉英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在意錢老五
(D)只看見一個背影。她頭上戴著紅花──王玉英最終選擇離開錢老五,活出了自己的價值

[題組題]
答案

答案:(C)。略解:A「深居簡出」可推,但「對外界漠不關心」未提及;B「只有李小龍」過度,文中未排他;C王玉英「看兩邊沒有人才看」,體現不想被知在意錢老五,正確;D「離開錢老五」錯,戴紅花是婚嫁後的狀態,未提離開,故C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15

[題組:第12題到第15題]
15. 文末以「晚飯花還在開著」寓託李小龍的心境。下列詩句與其心境最相近的是:
(A)人間莫謾惜花落,花落明年依舊開
(B)花樹不隨人寂寞,數枝猶自出牆來
(C)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
(D)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題組題]
答案

答案:(B)。略解:文末「晚飯花還開」寓指李小龍「王玉英離去後仍孤寂,花開卻無故人」;A歎惜花落,不符;B「花不隨人寂寞仍開」與李小龍孤寂而花依舊開的心境相近;C相思致誤認,不符;D懶於賞花,不符,故B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16

[題組:第16題到第17題]
下列為有關北宋詞人柳永的四則評論:

柳永字耆卿,初名
三變,排行七,人稱
柳七。

甲、柳七亦自有唐人妙境,今人但從淺俚處求之,遂使金荃蘭畹之音,流入掛枝黃鶯之調,此學柳之過也。(《金粟詞話》)
乙、耆卿樂府多,故惡濫可笑者多,使能珍重下筆,則北宋高手也。(《介存齋論詞雜著》)
丙、柳詞曲折委婉,而中具渾淪之氣,雖多俚語,而高處足冠群流。(《樂府餘論》)
丁、耆卿詞細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於敘事,有過前人,惟綺羅香澤之態,所在多有,故覺風期未上耳。(《藝概》)
16. 下表為上引評論資料的歸納、分類,最符合原評論對柳詞的敘述是:

資料別 正面評價 負面評價
(A) 佳者有唐人妙境 劣者不免淺俚如掛枝黃鶯
(B) 詩作為北宋高手 樂府多惡濫可笑
(C) 曲折委婉、佳篇技壓群賢 多用俚語、有失渾淪之氣
(D) 敘事佳且文詞細密明白 詞風柔靡而格調不足
[題組題]
答案

答案:(D)。略解:A甲文「淺俚」是學柳者之過,非柳詞本身;B乙文「使能珍重下筆則為高手」,非「已是高手」;C丙文「多俚語但高處冠群流」,非「有失渾淪之氣」;D丁文「細密明白、善敘事」是正面,「綺羅香澤、風期未上」是負面,正確,故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