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18

18-20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8-20題。
李大參政罷政歸鄉里時,某年二十矣。時時來訪先君,劇談終日。每言秦氏,必曰「咸陽」,憤切慨慷,形於色辭。一日平旦來共飯,謂先君曰:「聞趙相遇嶺,悲憂出涕。僕不然,論命下,青鞋布襪行矣,豈能作兒女態耶!」方言此時,目如炬,聲如鐘,其英偉剛毅之氣,使人興起。後四十年,偶讀公家書,雖徒海表,氣不少衰,叮嚀訓誡之語,皆足垂範百世,猶想見其道青鞋布襪時也。淳熙戊申五月己未,笠澤陸某題。(陸游《跋李莊簡公家書》)
關於文中李參政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少年得志,但因個性耿介,二十歲便罷政而歸鄉里
(B)常至陸游家,議論秦朝暴政虐民、聚斂咸陽的史事
(C)雖貶謫海表而坦然赴任,未嘗悲憂,英氣絲毫不減
(D)訓誡陸游之言響若鐘鳴,示現剛毅氣節,令人激昂

答案

文中描述李參政被貶時「青鞋布襪行矣,豈能作兒女態」,四十年後家書中「氣不少衰」,顯示其坦然面對貶謫,英氣不減。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19

18-20為題組。

關於文中陸游的行為或感懷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相隔四十年後,因重讀李莊簡公來信而為文回覆
(B)採用書序體書寫方式,闡述自己撰作本文的動機
(C)憶及青鞋布襪之言而連結今昔,流露對李公的欽仰
(D)追述昔日共聚議事的情景,感嘆故人遠謫而難再見

答案

文中「猶想見其道青鞋布襪時也」顯示陸游透過回憶連結今昔,表達對李公剛毅氣節的欽佩之情。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20

18-20為題組。

上文藉細節描述,展現李參政的人格特質。下列文句,亦透過書寫細節以呈現人物性格特質的是:
(A)將軍向龍,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
(B)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翳立,瞋目視項王
(C)行次靈石旅舍,既設床,爐中烹肉且熟,張氏以髮長委地,立梳床前
(D)三人移席,漸入月中。眾視三人坐月中飲,鬚眉畢見,如影之在鏡中

答案

(B)選項透過「側其盾以撞」、「瞋目視項王」等動作細節,生動展現樊噲的勇猛剛直性格。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21

21-22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1-22題。
《論語》是對我學生影響最大,使我受益最多的一本書。
早年我所受的傳統教育,以熱讀背誦為主。故所讀的書,無論僅與不懂,都深深地印入腦中。《論語》既是我最早背誦的一本書,也是我最為熟記的一本書。抗戰後期在北平淪陷區,雖然不得不穿著補丁的衣服,吞食難以下嚥的混合麵,我也能不以為苦。因為當面臨這些情境時,《論語》中,「等語句立即湧現,給予我精神力量,使我可以不復介意。」經由在官考中如何自處的反思,進而聯想到「四書」中的其他語句。這種融會貫通的聯想和體悟,應該正是孔子極為重視的一種教學方式。
在詩歌教學中,這種聯想作用尤為可貴。子貢從孔子談做人修養的「貧而樂,富而好禮」,聯想到《詩經》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被孔子讚美是「可與言詩」的人。孔門論詩,特別注重「興」,因此,我日後教授詩詞,也特別注重詩歌中的興發感動。而這種感受,往往與人生之體驗和修養關係密切。
我學生讀書的最大樂趣,就是從書中去體會一份活潑的,可以提升人精神的力量。正是從這一點來說,《論語》是對我影響最大,使我受益最多的一本書。(改寫自葉嘉瑩《論語百則·前言》)
依據文章,最適合填入上文 處的文句是:
(A)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
(B)土志於道而取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C)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狂不食,不時不食
(D)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獸屍

答案

前文描述「穿著補丁的衣服,吞食難以下嚥的混合麵」,與(B)選項「土志於道而取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的精神相符,強調士人追求道義而不在意衣食粗劣。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22

21-22為題組。

下列敘述,最符合上文體會或想法的是:
(A)熱語經典可將文章的深意烙印腦中,是對當代學子有益的教育方式
(B)《論語》與《詩經》、「四書」中的語句,可透過聯想體悟相印證
(C)孔門教學注重興發,子貢因以後養之道闡明詩句涵義而受孔子讚賞
(D)讀書之樂來自探求作品真實體驗,進而連結經典以形成興趣的力量

答案

文中強調透過聯想體悟,將《論語》、《詩經》、四書等經典相互印證,正是作者重要的讀書方法。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23

23-25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3-25題。
甲 嶺南人認為橫柳可以解瘴癆之氣,蘇東坡入境隨俗,大嚼大嗽,至汗出且面紅如醉,還特地寫詩歌詠橫柳:「能消瘴癆咳如薰」。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中說自己初至嶺南,對橫柳敬謝不敏;過了一段時間,才敢稍微嘗試;住了一年多後,卻「不可一日無此君矣」。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則寫道:「有嘲厲人曰:『路上行人似羊』言以萎葉雜咀,終日嗔惻也,曲盡嗽橫柳之狀矣。每逢人,則黑齒朱唇;數人聚會,則朱殷遍地,實可厭惡。」言詞中極盡輕蔑。(改寫自黃檜元(陪蘇東坡一起吃橫柳))
乙 橫柳原產於馬來西亞,名稱源自馬來語pinang。臺灣的橫柳品質佳,從前除了日常嚼食,也用來待客。
李時珍《本草綱目》說:「嶺南人以橫柳代茶禦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蓋食之久,則醮然頻赤,若飲酒然,蘇東坡所謂『經潮登頻醉橫柳』也。二曰醉能使之醒,蓋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醒頓解,朱晦庵所謂『橫柳收得為祛痰』也。三曰飢能使之飽。四曰飽能使之飢。蓋空腹食之,則充然氣盛如飽;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又且賊性疏通而不泄氣,累味嚴正而更有餘甘。」
橫柳果實含多酚類化合物、橫柳素、橫柳酸、會影響大腦、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作用,提高警覺度,刺激腎上腺素分泌。世界衛生組織證實:橫柳素、橫柳酸具潛在致癌性,橫柳所添加的石灰則會破壞口腔黏膜的表皮細胞,導致細胞增生變異。
嚼食經驗令我覺得橫柳很容易成癮,戒除甚難,但不知它的成癮機轉。它迷惑人,卻極具危險,像不正常的親密關係,像禁忌的遊戲,嚼多了會有墮落感、罪惡感。可它又那麼清香,那麼容易上癮。(改寫自焦桐(禁忌的親密關係))
綜合甲、乙二文,關於橫柳的功效或危害,說明最適當的是:
(A)賊性疏通而不泄氣,有益調節呼吸系統,嶺南用以對抗瘴氣
(B)李時珍認同朱晦庵橫柳可祛痰的看法,咀嚼橫柳有助於醒酒
(C)所含多酚類化合物具雙向調節的作用,既可充飢又可助消化
(D)世界衛生組織證實橫柳酸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致食用成癮

答案

乙文明確記載李時珍認同朱晦庵「橫柳收得為祛痰」的看法,且提到「醉能使之醒,蓋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醒頓解」,說明橫柳有助醒酒。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24

23-25為題組。

關於甲、乙二文的寫作方式,說明最適當的是:
(A)甲文就歷史發展評論,認為嚼橫柳有礙觀瞻而不鼓勵食用
(B)乙文兼論橫柳功效與危害,呼籲人們抗拒橫柳的危險誘惑
(C)二文皆引述相關的文學創作與醫療知識,呈現橫柳多面性
(D)二文皆提及食用者親身經驗,點出嚼食橫柳後的成癮現象

答案

甲文引蘇東坡詩句、羅大經《鶴林玉露》、周去非《嶺外代答》等文學記載;乙文引李時珍《本草綱目》醫療知識及現代科學研究,共同呈現橫柳的多面性。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25

23-25為題組。

下列詩句重錄處所敘述的橫柳作用,甲文或乙文中未提及的是:
(A)登頻紅潮增燻,潤脾津液益精神
(B)一抹腮紅還舊好,解紛惟有送橫柳
(C)有時食紫苦瘦腥,也須細嚼淨口甜
(D)淡可擦肌腎苦口,津能分潤滴枯腸

答案

(C)選項「淨口甜」指清潔口腔、去除異味的功能,在甲、乙二文中均未提及。其他選項的功能在文中都有相關描述。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26

下列各組「」內的詞,意義前後相同的是:
(A)克己「復」禮為仁/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奔而入,「及」牆,虛若無物
(C)蓋藏「既」富,絃謂興焉/「既」親其所親,亦親其所疏
(D)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項伯)素「善」留侯張良
(E)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

答案

(A)「復」:恢復/恢復
(B)「及」:達到/碰到
(C)「既」:已經/既然
(D)「善」:擦拭/交好
(E)「竟」:竟然/整、全
答案:A,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27

「稍微哭一下,就不得了啦,戲也不演啦」,句中「稍微」用來修飾動詞「哭」,表示哭的程度。下列文句「」內的詞,用來修飾動詞,表示動作程度的是:
(A)侍婢羅列,「頗」僭於上
(B)漁人「甚」異之,復前行
(C)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D)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E)行「略」定秦地,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

答案

(A)「頗」:很,表程度
(B)「甚」:非常,表程度
(C)「極」:極點,表程度
(D)「殊」:特別,表程度
(E)「略」:大致,表範圍非程度
答案:A,B,C,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