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28

關於「祕密」的看法,符合下文敘述的是:
當祕密出現在親近的人際關係中,每個人都覺得刺目——我隱匿了最後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條線索,阻止你順暢讀取我全部的檔案。那對愛是多大的殺傷力!這個世界於是鼓勵坦白,彷彿只要開誠布公,必能互相理解,擁抱,痛哭流涕地和解。但祕密卻固執地打破了理性架構的神話,讓人類理解語言的限制,發現自己畢竟掙脫不了那些幽暗的本能,及孤獨如何成為每個人真正的生命基調。
害怕孤獨的人為了裝作一無所瞞,以爭取想像中的友誼,於是開始訴說祕密。祕密接祕密,那是朋友的定情儀式,但我們不說自己的祕密。訴說別人祕密是一種無本生意,也是一種舉象擊西的謊計。當所有人都忙著訴說其他人的祕密,自己的祕密就擺脫了被刺探的危險。想要掩人耳目,是另一個人祕密開始出的原因。(改寫自胡晴舫〈祕密〉)
(A)人類幽暗不安是因為背地裡訴說別人的祕密
(B)交換祕密揭示人們畏懼孤獨而有相互取暖的需求
(C)訴說他人祕密既能滿足好奇窺探,又可掩藏自己的祕密
(D)保有祕密,拒絕他人全面讀取自己,反映孤獨的生命基調
(E)祕密的存在,乃因語言不可盡意的限制,阻隔了人際關係的親密

答案

(B)符合「害怕孤獨的人為了裝作一無所瞞,以爭取想像中的友誼」;
(C)符合「訴說別人祕密是一種無本生意……自己的祕密就擺脫了被刺探的危險」;
(D)符合「孤獨如何成為每個人真正的生命基調」;
(E)符合「讓人類理解語言的限制」
答案:B,C,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29

關於「夫餘國王」的事蹟,符合下文敘述的是:
北夷紫離國王侍婢有娠,王欲殺之。婢對曰:「有氣大如雞子,從天而下,我故有娠。」後產子,捐於豬涸中,豬以口氣噓之不死;復徒置馬柵中,欲使馬籍殺之,馬復以口氣噓之不死。王疑以為天子,令其母收取奴畜之。名東明,令牧牛馬。東明善射,王恐奪其國也,欲殺之。東明走,南至掩流水,以弓擊水,魚驚浮為橋,東明得渡。魚驚解散,追兵不得渡。因都王失餘,故北夷有夫餘國焉。(王充《論衡》)
(A)為紫離國王和侍婢所生,因其出生時間而被命名為東明
(B)曾被棄於豬圈馬槽,不僅未受傷害且受到豬馬呼氣照護
(C)其母為侍婢而被視為奴僕,後因善騎射被派去放牧牛馬
(D)為救母而謀反,事敗後南向逃至夫餘,於是成立夫餘國
(E)逃避追殺至河邊時,魚驚浮出讓他踩踏而渡,得以免難

答案

(B)符合「捐於豬涸中,豬以口氣噓之不死;復徒置馬柵中,馬復以口氣噓之不死」;
(E)符合「南至掩流水,以弓擊水,魚驚浮為橋,東明得渡」
答案:B,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30

下列兩節現代詩,均以類和為寫作題材。關於詩意的解讀,適當的是:
甲、賦夫的貴榮華/從泛黃的紙張中傳來/殖民的中誠/帝國的律令/不過是根據折斷的種種呼/在不等重的雨端/大量用聽診器/也無法診療的喘鳴/沉吟為一位詩人(洪崇傑《稱作的彼端——致親和》)
乙、你與所有人/都曾為著者,駝著背走過/日本軍警到處罰站的街頭/在你自己的彰化場裡會用聽診器/像順風耳般,聽露所有在病人心房裡/癱瘓的故事與詩歌/住滿春得參、林先生、添福、阿金、莫那魯道……/你堅決帶他們走出情節與格律/到軍刀與警棍林立的廣場大廳遊行/在文藝網一通過排版複刻中/把他們供奉在文壇(解民禪《在囚獄中獲致潔淨的光》)
(A)甲詩「被折斷的秤錘」與乙詩「駝著背」,刻劃人民被拷打的形象
(B)二詩均以「聽診器」提示醫師的身分,暗指醫者仁心而能聽取民寢
(C)甲詩的「喘鳴」與乙詩的「癱瘓」,均指日治時期民智仍屬蒙昧無知
(D)二詩均述及(一樽稱作),慶幸文字能在當時對抗威權且洗滌人民苦厄
(E)甲詩認為人民苦難讓詩人悲憫發聲,乙詩認為苦難的人民被書寫而銘刻

答案

(B)二詩確實都以「聽診器」暗示醫師身分,象徵醫者傾聽人民苦難;
(E)甲詩「沉吟為一位詩人」顯示苦難激發詩人創作,乙詩「把他們供奉在文壇」顯示苦難者透過書寫被銘記
答案:B,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31

31-32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1-32題。
甲 新花開,正歸來。作成漢僧翰林友觀山客,似杜工部陶淵明李太白,有洞庭柑木陽酒西湖蟹。哎!楚三闊休怪。(〔元〕馬致遠〈撥不斷〉)

 

乙 長醉後如何破?不醒時有甚思?糟醜兩個功名字,酷澹千古興亡事,總理萬丈虹霓志。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如音盡說同潛是。(〔元〕白樸〈寄生草〉)

 

丙 屈原已經成為一個符號和象徵。 漢代,屈原的爭議主要落於「怨君」。儒家對情感表達的理想是「樂而不淫,哀而 不傷」。肯定屈原的人以注解儒家經書的方式注《楚辭》,試圖建立其經典地位,認為 屈原和《詩經》一樣「怨誹而不亂」,可與日月爭光。批評屈原的人認為屈原在〈離騷〉 有著歌淚式的表達,甚至悲壯付出生命,與儒家中庸之道產生劇烈拉鋸。 宋朝遭外族侵門踏戶,激發民族情感。《楚辭》讀者對屈原情感表現的理解,不同 於漢代只從忠君脈絡詮釋,轉而強調其愛國之心,以國家民族興亡的高度,將「當怨與 否」的倫理內涵重新審視,由此確立屈原情感的正當性。 明代黃文煥因蒙冤下獄,對屈原不被理解的痛苦感同身受。在獄中著《楚辭聽直》, 為屈原的忠義之心辯護,希望有人也能替他昭雪冤屈。 屈原之於現代讀者的意義,與社會文化語境相關,面對抗戰,屈原愛國的面向被重 新加強。隨著端午節被確立為詩人節,學者開始思考「詩人何為」,從中探討文學與政 治的關係。當個人理想遭遇挫折,就像屈原不被楚王了解,這時該不該執著?可藉由屈 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心緒,思考理想和世界的衝突。(改寫自徐平〈一個屈原,各 自表述—政大廖棟樑揭開屈原的百變面紗〉)

關於甲、乙二曲的寫作手法,敘述適當的是:
(A)甲曲以「菊花開」正歸來」,點出當時非如屈原身處的亂世
(B)乙曲以糟醬、酢漬、變理,把萬事可隨一醉淚減加以形象化
(C)甲曲在飲酒食鹽中流露閒居之趣,乙曲在醉醒間隱含矛盾之情
(D)二曲皆藉嘲諷屈原的結局,表現出滑稽幽默的輕鬆與玩世態度
(E)二曲皆以陶潛對比屈原,說明自身生命選擇或價值判斷的傾向

答案

(B)乙曲確實以糟醜、酷澹、總理等詞形象化醉中忘卻世事;
(C)甲曲描寫閒居生活情趣,乙曲表現醉醒間的矛盾;
(E)二曲都透過屈原與陶潛的對比,表達個人的人生選擇
答案:B,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32

31-32為題組。
依據甲、乙二曲和丙文,關於歷代對屈原的看法,敘述適當的是:

丙 屈原已經成為一個符號和象徵。
漢代,屈原的爭議主要落於「怨君」。儒家對情感表達的理想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肯定屈原的人以注解儒家經書的方式注《楚辭》,試圖建立其經典地位,認為屈原和《詩經》一樣「怨神而不亂」,可與日月爭光。批評屈原的人認為屈原在〈離騷〉有著歌喉式的表達,甚至想出什麼生命,與儒家中庸之道產生劇烈拉鋸。
宋朝遭外族侵鬥踏戶,激發民族情感。《楚辭》讀者對屈原情感表現的理解,不同於漢代只從忠君脈絡詮釋,轉而強調其愛國之心,以國家民族興亡的高度,將「當怨與否」的倫理內涵重新審視,由此確立屈原情感的正當性。
明代黃文煥因家冤下獄,對屈原不被理解的痛苦感同身受。在狱中著《楚辭聽直》,為屈原的忠義之心辯護,希望有人也能替他昭雪冤屈。
屈原之於現代讀者的意義,與社會文化語境相關,面對抗戰,屈原愛國的面向被重新加強。隨著端午節被確立為詩人節,學者開始思考「詩人何為」,從中探討文學與政治的關係。當個人理想遭遇挫折,就像屈原不被楚王了解,這時該不該執著?可藉由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心緒,思考理想和世界的衝突。(改寫自徐平〈一個屈原,各自表述——政大學棟樓揭開屈原的百變面紗〉)

 

(A)漢代對屈原的事跡,在其作品情感的表達方式是否優於《詩經》
(B)宋代時關注屈原愛國之心,從民族情操的角度使經君問題合理化
(C)元代文人喜借用屈原典故,說明自己雖然歸隱卻待時而動的心境
(D)明代時有與屈原相似際遇的人,將自身認同投射到屈原的遭遇上
(E)現代的各種文化語境中,詮釋屈原既保有過去面向也有時代新意

答案

(B)宋代確實因外患而強調屈原愛國心,使怨君問題合理化;
(D)明代黃文煥因自身冤獄而認同屈原遭遇;
(E)現代對屈原的詮釋確實融合傳統與當代意義
答案:B,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33

33-35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3-35題。
甲 古典是穿越世代的共有智慧,也是橫跨國界的共享遺產。
在人文教育上,思想的開放是終極目標。文化應通過批判性地消化繼承,而不能全盤否定或粗暴對抗。美國獨立成功,文化上仍與英國文學緊密銜接。主張脫亞入歐的日本,從來就持續接納儒學的薰陶。
古典之成為古典,並不是因為年齡蒼老,而是因為它經過不同歷史階段的過濾與篩選,禁得起解釋、開發、創造。無論時代如何進步,只有人性是千古不變。即使是千年以前的《詩經》,在恰當時刻也能啟發不同時代的心靈。
追求進步並非要摒棄古典,而應以開放的精神重新檢視。所有的古典,經過閱讀、解釋、再創造,就會變成當代價值的一部分。
經過閱讀與再閱讀,創造與再創造,古典就是永遠的現代。(改寫自陳芳明〈古典是永遠的現代〉)
乙 古典不等於古文,年代也未必久遠。被頭回的歌曲迄今不過半世紀,但對後世音樂影響深遠;蘇聯導演艾森斯坦〈波坦金戰艦〉的蒙太奇手法,如今已是電影的基本文法。
這些在當時展現新手法或開創新規範的作品,後人愈是追隨,愈能顯出其永恆的地位。
2006年,龐山都夫斯群社思安也夫斯基1880年的《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一出版即暢銷百萬冊。優秀的譯筆能賦予古典現代生命。
古典的耀眼光彩從不會因古老而褪色。《論語》提供的建言,引今日仍可為人生的困境解惑。古典有時理解不易,可參考專家的引導,但不要變成先入之見。正因子規認為《古今和歌集》不及《萬葉集》,他便是為了替低迷的短歌灌注活力,才批判有貴族傾向的和歌,讀者不能斷章取義。(改寫自蕭維華著,莊雅瑪譯〈古典力〉)
請就甲、乙二文關於「古典」的敘述,回答下列問題:
(1)能成為古典的作品,在流傳過程中須具備什麼條件?又在創作當時可能具有什麼特徵?(占4分,作答字數:40字以內。)
(2)請說明乙文哪個例子,最適合印證甲文「人性是千古不變」?(占2分,作答字數:20字以內。)

答案

(1)流傳條件:經歷史篩選,禁得起解釋開發;創作特徵:展現新手法,開創新規範
(2)《論語》的建言今日仍能為人生困境解惑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34

33-35為題組。

關於古典的閱讀策略,最符合甲、乙二文敘述的是:(占2分,單選題)
(A)甲文指出廣泛接受並適當批判古典,可讓思想開闊深厚
(B)乙文強調閱讀古典應從庶民角度出發,以了解時代脈動
(C)甲文認為應獨自體會深思,乙文認為不妨倚賴專家引導
(D)乙文皆主張藉由同情共感的體證,可消解字面理解障礙

答案

甲文強調「批判性地消化繼承」,乙文提到「可參考專家的引導,但不要變成先入之見」,都主張在批判思考中接受古典。
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35

33-35為題組。
甲、乙二文均認為古典具有永恆性。明代許潮《赤壁遊》雜劇,對蘇軾《赤壁賦》既有承繼又有創新,請依下列引文回答問題:

【生】今山水星月,相照若昔,而英雄何寥寥也!吾四人遊賞於此,幸各能詩。可將曹孟德、孫仲謀、劉玄德、周公瑾、寫作四圖,各拾取一圖,吟詩一首,以見予古斷案。【眾】最好!最好!……【生】我等吟詠已完,可斟酒來。各照題目,嘆他一番。……(黃鶯兒)【生】躍馬意何長,視東吳已入囊,躺爐千里雄旗望。橫禦時氣揚,曬酒時態狂,誰知一火把神魂衰!【合】嘆興亡,江山如故,何處見曹郎?……(祝英台)【生】把古今愁,廊廟間,聊付與滄浪。

 

生:劇中扮演蘇軾。
眾:指蘇軾外的黃庭堅、佛印、流父。
黃鶯兒、祝英台:皆曲牌名。

(1)舟中四人抽籤後,賦詩的規則為何?(占2分,作答字數:20字以內,不可抄錄原文。)
(2)劇曲中,唱詞常表達人物的心聲。請問:①眾人【合】唱,除表達物是人非的喁嘆,更反映出世人對個體生命有什麼「共同的焦慮」?②許潮藉其妓之口道出:「聊付與滄浪」,對此一焦慮所持的態度是什麼?(①占2分,作答字數:10字以內;②占2分,作答字數:10字以內)

答案

(1)抽籤選取歷史人物圖,依圖吟詩評斷
(2)①生命短暫,功業虛無;②超然放下,寄情自然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36

36-37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6-37題。
能實現新奇構想的原創者,可能也想像中謹慎保守。要實現原創構想,通常意謂挑戰現狀,所以原創者更懂得透過溝通爭取認同。例如好萊塢編劇的劇本能否開拍,往往取決於能否說服高層主管。1990年代早期,一群迪士尼編劇希望片廠不要繼續改編「灰姑娘」、「白雪公主」等故事,而能接受新的《獅子王》。他們最初是以「把鹿換成獅子的非洲版小鹿斑比」介紹給片廠主管,未脫動物對抗人類的基調。經過修改,才讓老獅王木法沙、小獅王辛巴、大反派叔父刀疤,接近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的主要角色——叔父殺死了身為國王的父親,兒子為父親復仇。同時,發覺來自莎劇「To be or not to be」的困惑,反映了人性現實,相信能獲得普遍回響。最終,片廠支持這個由獅子演出《哈姆雷特》的構想,創下動畫電影史上的票房紀錄。
在這個案例中,新奇固然是原創性的關鍵,但也是一項挑戰。當編劇提出《獅子王》類似《哈姆雷特》時,這個熟悉感有助於高層主管把新奇的大草原腳本和經典故事連結起來。絕對的原創性有時並不讓人放心,畢竟高層主管需要多考慮樣,找到向觀眾行銷的著力點。(改寫自亞當·格蘭特著,黃毓譯《作個原創者》)
依據上文,原創者「可能也想像中謹慎保守」,乃因他們對原創構想的處理方式通常是:(占2分,單選題)
(A)提高接受程度,降低實現阻力
(B)刪減奇趣異想,符合經典宗旨
(C)延長醞釀時間,不求搶先曝光
(D)瞄準市場需求,審慎投注資源

答案

文中強調原創者透過連結經典(如《哈姆雷特》)來提高構想的接受度,降低實現阻力。
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37

36-37為題組。
上文認為,《獅子王》的創造來自《哈姆雷特》的再閱讀。請參考右圖「創意技能金字塔」,就文中觀點回答下列問題:
(1) 《獅子王》的編劇將構想連結《哈姆雷特》後,自認能達金字塔「識別好點子」階段的主要理由是什麼?(占2分,作答字數:20字以內。)
(2) 當《獅子王》構想進到金字塔的「爭取支持」階段,《哈姆雷特》能對高層主管產生說服作用,是基於哪一個理由?(占4分,作答字數:40字以內。)

答案

(1)故事反映人性現實,能獲得普遍回響
(2)熟悉感有助主管連結新奇腳本與經典故事,提供行銷著力點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