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28

依據下文,關於臺灣的海洋歷史文化,敘述適當的是:
臺灣在廣島海洋中,島上不同族群,都有海洋活動的歷史經驗。部分史前族群和
平埔族人駕駛側翼板的船隻配合洋流、季風遠航,車南族有海系祭典,達悟人更是典型
的海洋民族。清帝國治臺期間,福建、廣東人民冒險渡過黑水溝來臺灣,其冒險打折、
追求「出頭天」的精神,成為臺灣強韌生命力的根源。1949年,大量移入的新住民,增
加了臺灣社群構成的多樣性。而波移民雖原籍地與背景不同,「過鹹水」則是共同的歷
史記憶。
明、清時期的閩南移民,帶來冒險謀利的商業性格。臺灣從南到北港口林立,顯示
蓬勃發展的生命力。大航海時代,東亞海域在國際貿易上的地位日漸重要,而臺灣因地
處此一海域的交通要衝,遂成為各國進行商業交易的集散地。西班牙、荷蘭先後占領臺
灣,將臺灣推向西方近代化的進程,也帶來商業文明的思維。回望歷史,中國、日本、
南亞與西方國家的文化在此地交流,並融合原民的南島文化,形成特殊的臺灣文化。(改
寫自載實村《臺灣的海洋歷史文化》)
(A)「過鹹水」的經驗,是不同時代漢人移民相同的歷史記憶
(B)商業文明思維與近代化進程,奠基於兩波漢人移民的拓墾
(C)被近代西方列強占據後,海上貿易才蓬勃發展,因而港口林立
(D)因地理條件、商品民族、渡海移民及經貿活動,形成文化特色
(E)除融合原民、漢人文化,亦受到日本、南亞與西方文化的影響

答案

(A)文中指出不同時代移民均有「過鹹水」經驗;(D)綜合地理、移民、經貿等因素;(E)提及多元文化融合。故(A)(D)(E)正確。
答案:(A)(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29

關於硃砂(主成分為硫化汞),符合下列資料所述的是:

行政院衛生署公告
自94年5月1日起,禁止中藥用硃砂製造、調劑、輸入、輸出、販賣或陳列。

地製藥用硃砂,須重複水飛法多次方可,耗時費力。若不計著私下以機器研磨,會因機器運轉的高溫,使硃砂產生劇毒,一旦入藥,極其危險。
中醫師:硃砂性寒而無毒,入火則熱而有毒,能殺人。

(A)水飛法是將硃砂先以清水反覆淘洗,再曬乾即成粉末
(B)今日若以機器研磨取代水飛法,將因高溫使硃砂含有劇毒
(C)升煉法主要用於煉製水銀,水銀加入硫黃之後可再產生銀朱
(D)銀朱精升煉獲得,不僅速度快,毒性也比水飛法獲得的頭朱低
(E)藥用硃砂若以安全方式炮製,非全不可用,但臺灣目前完全禁用

水飛 升煉
▲惟取好砂,軋碎如微塵,入紅注清水澄淺。
▲過三日夜,其上浮著不堪入藥,傾入別紅。其下沉結著,曬乾即頭未也。
▲次砂不入藥,作爐置砂水中,下水以水,上覆以金,器外加火,則煙飛於上,水銀溜於下。
▲水銀乃至陰毒物,因火燒丹砂而出,或加鹽、鐵塊而為輕粉,或加硫黃升而為銀朱。
答案

(B)符合文中機器研磨高溫產生劇毒;(C)符合升煉法煉水銀,加硫黃成銀朱;(E)符合臺灣目前完全禁用。故(B)(C)(E)正確。
答案:(B)(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30

30-31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0-31題。

鄭成功起兵茶毒濱海,民間患之。有問善知識云:「此何孽肆毒若是?」答曰:「乃
東海大鯨也。」問何時而滅?曰:「歸東即逝。」凡成功所犯之處,如南京、溫、台並
及臺灣,舟至海水為之暴漲。順治辛丑攻臺灣,紅毛先望見一人冠帶騎鯨,從鹿耳而入,
隨後成功將舟由是港進。癸卯成功未疾時,轄下夢見前導稱成功至,視之,乃鯨首冠帶
乘馬,由鯨身東入於外海。未幾,成功病卒,正符「歸東即逝」之語。(《重修福建臺
灣府志.叢談》)

鄭成功,倭產也。誕降之前一日,天晴霽無片雲。薄暮,忽有雷破土窟而出,煙霾
漲天,人對面不可辨。少頃,狂風疾雨,拔古木且盡,屋瓦皆飛,平地水深數尺。正錯
愕間,空中有聲,如天崩地裂,繞郭顛簸不止。眾相驚以地震,曰:「弗去懼壓。」則
皆走,亟覓山村避之。天明,謙者言島中有鯨鮑長數十丈,天矯起波間。金光閃爍,噹
氣如雷鳴,風濤暴漲,隱隱有金戈鐵馬之聲不絕。舟航廉碎,湧入海盡死,竟夜哭聲震
天。雞鳴,鳳始定,魚亦不見。相諱以為妖怪云。是夕,成功生,人奇之。
自成功生後,倭視翁氏禮加讚。及長,據金廈,兵敗勢蹙,將以海外為遣逃數,乃
決計東行。時臺地屬荷蘭左賢王,忽夜夢一偉人盛服騎鯨魚入鹿耳門,侍衛甲兵甚眾,
道無阻者。及寤,異之。未幾,報鄭兵至矣。(《臺灣紀事.鄭事紀略》)

關於甲、乙二文中鄭成功的事蹟,敘述適當的是:
(A)出生之日傳說大鯨現身,引發巨浪破壞船隻
(B)出生後因降伏害人的大鯨,其母受侵人禮敬
(C)擁有騎鯨的天賦,因而率軍船征戰無往不利
(D)率兵剿滅海賊,解救了久被荼毒的濱海人民
(E)病死於臺灣,符應高僧大鯨歸東即逝的預言

答案

(A)乙文描述鄭成功出生時大鯨現身引發風浪;(E)甲文描述鄭成功病卒臺灣,符「歸東即逝」。故(A)(E)正確。
答案:(A)(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31

30-31為題組

關於甲、乙二文的寫作方式,敘述適當的是:
(A)分從神異事蹟、中日混血角度,解釋鄭氏軍事才能卓越之因
(B)均藉描述海水暴漲,以凸顯鄭氏船隊之軍威浩大、軍容壯盛
(C)均記載鄭成功與鯨魚密切關聯的夢境,以凸顯鄭氏乃非常人
(D)皆欲寫鄭成功攻臺時獲神靈天助,登陸鹿耳門後,勢如破竹
(E)皆以清廷統治的觀點,看待鄭氏攻打荷人、占領臺灣的事蹟

答案

(B)兩文均提及海水暴漲與鄭氏軍事行動相關;(C)兩文均透過夢境或異象連結鄭成功與鯨魚;(D)兩文均暗示鄭成功攻臺獲神助。故(B)(C)(D)正確。
答案:(B)(C)(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32

32-36為題組。
閱讀甲、乙、丙、丁文,回答32-36題。
四憶一直是文學重要的題材和主題。在書寫回憶的文學作品裡,一般關注的是追憶的內容、方式以及其中的自我。沒有記憶,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過去曾是什麼,未來又將有什麼樣的發展。我們是自我記憶的總和,記憶提供持續的自我意識,若改變記憶,就改變了那稱之為「我」的人。
引起回憶的事物,把我們的注意力引向不復存在的過往情景。這些事物就像是過去時光斷裂後餘存的碎片,出現在當下的現實,具有路標作用,引發我們向恢復整體的方
向前進。一如《追憶似水年華》主角馬塞爾,因為被花茶與瑪德蓮糕混融的氣味,喚醒
童年和過去的記憶。
文學作品常見的回憶方式有二:一種是自主的回憶,一種是不由自主的回憶。前者
是主動地重建過去,而後者則是在無預期的狀況下,透過某種感覺和提醒物(例如瑪德
蓮糕),將早已遺忘了的往日時光,一下子召喚到眼前,從而湧現出失而復得的喜悅與
幸福;同時,記憶中的往事,只是碎裂的斷片,其實無法完整恢復,從而讓人意識到時
光的失落和自我的變化,於是懷舊、惆悵、感傷。

請依據甲文,回答下列問題:
(1) 琦君的〈醫〉是一篇回憶散文,由下框所示全篇的首段來看,該文屬於哪一種「文
學作品常見的回憶方式」?(占2分,作答字數:10字以內。)

母親年輕的時候,一把青絲梳一條又粗又長的辮子,白天盤成了一個螺絲似的尖髻兒,高高地翹起在後腦,晚上就放下來掛在背後。我睡覺時接著母親的肩膀,手指頭繞著她的長髮捎死兒,雙膝摩挲上幾滴的香氣混合著油垢味道讓我的鼻子。有點兒難聞,卻有一份母親陪伴著我的安全感,我就呼呼地睡著了。

(2) 回憶時,通常會因同時意識到昔日時光的哪些情況,從而引發了怎樣的感受?
(占4分,作答字數:30字以內。)

答案

(1) 自主的回憶
(2) 意識到時光失落、自我變化,從而引發懷舊、惆悵、感傷的感受。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33

32-36為題組
長期記憶分布在腦內各處,不像短期記憶一樣分布
在某個專屬區域。因此,人不會突如其來地完全忘記某
件事,而是在時光流逝中,對那件事的記憶逐漸喪失精
準,逐漸失去細節。這個過程和照片褪色沒有太大不
同:我們慢慢地、不知不覺地遺忘。
重啟感情記憶的開關,就在於各種感官體驗,尤其是難以關閉、無法拒絕的嗅覺。
一般來說,人體接收感官訊息時,會經過大腦的視丘,再由視丘將訊息傳遞給大腦其
他部位。而產生嗅覺的氣味因子則會繞過視丘直達杏仁核(負責處理情緒)與海馬迴
(負責處理記憶),因此嗅覺與情感、記憶的連結,比其他感官更直接。所見所聽的
可能旋即消失在短期記憶中,但嗅覺幾乎沒有短期記憶。大腦把這些氣味和情感融合
在一起,從而在遙遠的未來,藉由氣味喚起深藏的記憶,掀起濃重的懷舊思緒。
(改寫自戴安・艾克曼《氣味、記憶與愛欲》)
請依據甲、乙文,回答下列問題:
(1)甲文以「斷片」、乙文以「照片褪色」作譬喻,請說明二者分別形容記憶的什麼特徵?(占4分,作答字數:各10字以內。)
(2)依據乙文,甲文中《追憶似水年華》裡的馬塞爾,「喚起童年回憶」的生理路徑是什麼?(「感官」與「大腦」各占2分,作答字數:三處______各10字以內。)

答案

(1) 斷片:記憶不完整;照片褪色:記憶逐漸模糊
(2) 感官:嗅覺;大腦:杏仁核 + 海馬迴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34

32-36為題組

廉外而潺潺,春意闌珊。羅素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李煜
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在位十五年,國滅被俘入宋。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塵下矣,五十絲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虛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辛棄疾《破陣子》)
辛棄疾
生於北方,二十餘歲聚眾加入義軍抗金,後率軍投奔南宋。南歸後,為當權者所忌,或放廢家居,或沉淪下僚。

關於丙、丁二詞中的夢與現實,解讀最適當的是:(占2分,單選題)
(A)夢中皆突破局限,穿梭過去,現在與未來,虛實相生
(B)皆自歡快的夢境中醒來,從而生發想望落空的幻滅感
(C)李煜夢醒覺知「身是客」,辛棄疾夢中自憐「白髮生」
(D)夢醒後,對照夢境與當前的境遇,皆萌生壯志未酬之嘆

答案

丙詞李煜夢醒覺知身為俘虜,丁詞辛棄疾夢醒感嘆年老志未酬,均為夢醒後對比現實的失落。故(B)正確。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35

32-36為題組

若綜合甲、乙、丙、丁文提出下列理解,對①、②是否適當的研判應是:(占2分,單選題)
①丙詞以「一晌」形容「貪歡」,此散雜既足片刻的,應屬於短期記憶。
②丁詞寫吹角、塞外聲、點兵,融入年少抗金記憶的斷片,並潛藏夢想。
(A)①、②皆適當
(B)①、②皆不適當
(C)①適當、②不適當
(D)①不適當、②適當

答案

①「一晌貪歡」是夢中短暫歡樂,非指記憶類型,不適當;②丁詞融入過去軍旅記憶斷片,並潛藏夢想,適當。故(D)正確。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36

32-36為題組

若參照甲文理解丙、丁二詞,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丙詞以「天上人間」的對比表達感受,亦暗示作者意識到怎樣的「自我」的變化?
(占2分,作答字數:20字以內。)
(2)夢是文學家表述記憶的一種手法。假設丁詞「夢回」後所寫的夢境,屬於「不由自主的回憶」,詞中何者是「提醒物」?它與作者回憶起的往事有何關聯?(占4分,作答字數:30字以內。)

答案

(1) 從君王到俘虜,身分與處境的巨大轉變。
(2) 提醒物是「劍」;與作者回憶起的戰場往事密切相關,觸發軍旅記憶。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