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為題組
假設在本輪時,你的手中尚餘如上五張牌卡,上一家以【出1張】的牌型打出「55」這張牌,接著由你出牌。若你想取得此局冠軍,下列預想的出牌策略,符合「正確、快速、穩妥」條件的是:
(A)①本輪:先出66,再出98,再出99,取得攻牌權;②末輪:出42+43
(B)①本輪:出99,取得攻牌權;②末輪:先出42,再出43,再出66,再出98
(C)①本輪:出98,取得攻牌權;②次輪:出42+99,取得攻牌權;③末輪:出43+66
(D)①本輪:出99,取得攻牌權;②次輪:出43+66+98,取得攻牌權;③末輪:出42
國文學測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19題
19-20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9-20題。
經絡橫林,山沉遠照,邂逅黃昏鐘鼓。燭映簾櫳,雲催機杼,共苦清秋風露。不眠思婦,齊應和,幾聲枯枝。驚動天涯倦官,疑疑惑華行暮。
當年酒狂自負,謂東君,以春相付。流浪征勝北道,客橋南浦。幽恨無人暗語,賴明月曾知舊遊處。好伴雲來,還將夢去。(貿錄〈天香〉)
關於本閱詞的敘述,正確的是:
(A) 通篇傳達孤老無依、大限將至的悲涼
(B) 上片描寫秋夜清冷蕭索和驕旅獨居的悲愁
(C) 下片概數已身生涯坎坷,自責愧對妻兒子女
(D) 以聖賢、鐘鼓聲、砧杵聲音高對家事、國事、天下事的關懷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20題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21題
21-24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1-24題。
陶醉於田園的陶潛,是否曾為他決定隱居後悔過?是否有時候也想過另外一種生活?清代以降的批評家已開始質疑陶潛作為一個隱士的「單純性」——詩人襲自珍就把陶潛當成有經世抱負的豪傑之士,可與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相比擬:「陶潛酷似臥龍豪,萬古浮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榮甫一分騷。」很顯然,襲自珍並沒有把陶潛當作一個平淡的人。對襲氏及其同時代的人而言,陶潛代表了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有出仕的凌雲之志卻扼腕而棄之——因為生不逢時。
其實早在唐代,詩人杜甫便已經對陶潛作為一個恬然自樂的隱士形象提出質疑。杜甫在其〈遺興〉一詩中說:「陶潛避俗翁,未必能達道。觀其著詩集,頗亦根枯槁。」
學者李華認為杜甫所要傳遞的訊息是:「陶淵明雖然避俗,卻也未能免俗。何以知之?因為從陶潛詩集來看,其中很有根自己一生枯槁之意。」李華將杜甫詩中的「枯槁」解作「窮困潦倒」是很有理由的,因為陶潛〈飲酒〉第十一首用了同一個詞來形容孔子得意門生顏回的窘迫:「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屢望不獲年,長飢至於老。雖留後世名,一生亦枯槁……」。我們自然可以聯想到當杜甫試圖揭開清貧隱士陶潛的面具時,實際上也是自我示現。滿起龍在評解杜甫〈遺興〉時,便指出:「嘲淵明,自嘲也。假一淵明為本身象贊」。由此,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杜甫詩作中一再提到陶潛。而實際上,杜甫正是第一個將陶潛提升到文學經典地位的人。
然而在過去的數世紀內,批評家一直誤讀杜甫,或者可以說是對杜甫解讀陶潛的誤讀。由於批評家常將「枯槁」解作「風格上的平淡」,自然而然會認定杜甫以其〈遺興〉一詩來批評陶潛的詩風。這種誤解導致明代學者胡應麟在其〈詩叢〉中以為「子美之不甚喜陶詩,而恨其枯槁也」。後來朱光潛也沿襲了胡應麟的說法。這一有趣的誤讀實例證實了:經典化的作者總是處於不斷變化的流程中,是讀者反饋的產物。(改寫自孫康宜〈揭開陶潛的面具〉)
下列敘述,符合文中襲自珍對陶潛看法的是:
(A) 陶潛一生固窮守節,為傳統知識分子的典型
(B) 陶潛與屈原、諸葛亮相同,均懷有濟世之志
(C) 陶潛才德堪比諸葛亮,竟自甘於平淡,令人惋惜
(D) 陶詩風格平淡,實受〈榮甫吟〉、〈離騷〉影響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22題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23題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24題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25題
25-26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5-26題。表坡在黃州與蜀客陳季常為友,不過登山玩水,飲酒賦詩,軍務民情,秋毫無涉。 光陰迅速,將及一載。時當重九之後,連日大風。一日風息,表坡又坐書齋,忽想:「定 惠院長老曾送我黃翁數種,裁於後園,今日何不去賞玩一番?」足猶未動,恰好陳季常 相訪。表坡大喜,便把陳陸同往後園看新。到得菊花棚下,只見滿地鋪金,枝上全無一 朵,嚇得表坡目瞪口呆。陳陸問道:「子瞻見菊花落瓣,緣何如此驚詫?」表坡道:「季 常有所不知。平常見此花只是焦乾枯爛,並不落瓣,去歲在王荊公府中,見他(談菊) 詩二句道:「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小弟只道此老錯誤了,續詩二句道: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作細吟。』卻不知黃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邊小弟到黃 州,原來使我看菊花也。」陳陸笑道:「古人說得好:廣知世事休開口,縱會人前只點 頭。假若連頭俱不點,一生無惱亦無愁。」表坡道:「小弟初然被誦,只道荊公恨我摘 其短處,公報私仇。誰知他何不錯,我倒錯了。真知灼見者,尚且有誤,何況其他!吾 輩切記,不可輕易說人笑人,正所謂______耳。」(改寫自《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 蘇學士》)
依據上文,關於表坡在黃州的情況,敘述正確的是:
(A)時就陳陸共議軍務民情
(B)李常贈菊數種以供賞玩
(C)驚見定惠院中菊瓣遍地
(D)領會荊公談菊所言不虛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26題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27題
27-30為題組
閱讀下列甲、乙二文,回答27-30題。
甲 利未亞州東北尼日多國產魚,名刺加多,約三丈餘。長尾,堅鱗甲,刀箭不能入。足有利爪,鋸牙滿口,性甚獰惡。色黃,口無舌,唯用上齶食物。入水食魚,登陸每吐涎干地,人畜踐之即仆,因就食之。見人遠則哭,近則噬。冬月則不食物,睡時嘗張口吐氣。(南懷仁《坤輿圖說》)
乙 莎士比亞的戲劇說:「那公爵如淌著眼淚的鱷魚,把善心的路人驕到嘴裡。」鱷魚眼睛所分泌的液體,有科學家曾經認為應是用來排出身體多餘的鹽分。許多生活在海裡的爬行動物,因為腎功能不如海生哺乳動物,故以鹽腺來恆定喝入海水後的體內離子。例如海龜的鹽腺位於淡水中,海龜看似流眼淚,其實是讓鹽分藉此排出。海蟹蜥的鹽腺位在鼻腔中,牠們會從鼻孔排出結晶狀的鹽分。海蛇的鹽腺則在後舌下腺中。總之,鹽腺的位置是個別演化的,但功能相似。
目前已無生活於海中的鱷魚,但有些鱷魚仍被急於河口或淺海。科學家後來發現,牠們的舌頭表面會流出清澈的液體,進而懷疑這才是鹽腺的分泌物。經過幾分鐘分析,果然其含鹽量比眼睛分泌物來得高。例如亞洲的鹹水鱷與美洲的澳洲鱷,鹽腺都位在舌下腺中,牠們舌頭表面的孔洞會分泌出高鹽分的液體。至於同一層的淡水表親,如澳洲淡水鱷,也有結構相同的舌下鹽腺,但就能略過一籌;同一种的西非狹窄的鯉和西非矮鳩,情況也大致類似。但生活於淡水地區的短吻鱷料鱷魚,例如美洲短吻鱷和銀鏡凱門鱷,舌頭的孔洞都極小,前者的排鹽數率奇差,後者則完全不會排出鹽分。
鱷魚通常在陸地待了一段時間後,位於暗礁的哈氏腺便會分泌鹹液潤滑眼睛。暗礁是一層透明的眼瞼,除了滋潤眼睛外,當鱷魚潛入水中,閉上暗礁,既能保護眼睛,又能看清水下情況。另有實驗發現,有些鱷魚會透過食道流淚,甚至眼睛冒出泡沫,推測可能是咬合時壓迫鼻翼的生理反應。(改寫自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下列關於甲文敘寫「剛加多」的分析,**錯誤的是:**
(A) 先談外形,再寫習性;習性再分「獵食」、「避敵」兩線敘寫
(B) 以「利爪」、「鋸牙」襯托「獰惡」,以「刀箭不能入」強化「堅鱗甲」特徵
(C) 以「入水」、「登陸」的活動範圍,描述其生活特性,也寫獵食對象甚廣
(D) 藉「吐涎干地」和「遠則哭,近則噬」二事揭露其獵食技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