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第10題到第12題]
11. 若丙文中的「我」即作者本人,依據甲表和丙文,下列解說最適當的是:
(A)作者相信天無絕人之路,於是中止在臺灣的工作返回印尼
(B)珠想邀請作者到她家鄉遊玩,讓作者倍感異國友誼的可貴
(C)珠提議「我們搭龍舟回去」,委婉表達無力買機票的心酸
(D)為了不讓珠覺得為難,作者決定打消解說某句名諺的念頭
107指考國文
107指考國文考科-12
107指考國文考科-13
[題組:第13題到第15題]
共享經濟是指擁有閒置資源的機構或個人有償讓渡資源使用權給他人,以減少資源浪費,並創造價值。
因為科技的配合,共享經濟最近幾年大行其道。例如智慧型手機有助於建構相應的服務功能,又提供處處且時時上網的便捷,個體便可藉助第三方創建的媒合平臺,交換閒置資源,於是產生了第一類型的共享經濟- 個人閒置資源共享,例如個人可以透過Airbnb(房間共享)、Uber(乘車共享)等媒合平臺,提供或選擇服務。
但由於提供資源或服務者的素質往往良莠不齊,導致許多意外,有些國家政府出面禁止,於是漸漸發展出第二類型的共享經濟- 標準化的商業資源共享,由平臺對個人提供標準化的服務,例如Airbnb建立品牌公寓、Uber提供更多交通服務。然而,服務越標準化,平臺就會越來越像傳統的飯店或租車公司,使共享與分享的精神逐漸消失。
因此,有人指出:第二類型的共享經濟只是讓少數公司打著「共享」大旗收割豐厚的「經濟」果實;而且平臺業者與資源提供者沒有勞雇關係,也可能讓資源提供者自行承擔損失風險。
13. 依 據 甲 文 , 關 於 「 共 享 經 濟 」 的敘述 , 最 適 當 的 是 :
(A)資 源 的 「 所 有 權 」 與 「 使 用 權 」 脫 勾
(B)資 源 提 供 者 分 享 閒 置 資 源 , 不 宜 收 取 報 酬
(C)第 一 類 型 與 第 二 類 型 的 區 別 , 在 於 科 技 平 臺 素 質 的 良 莠
(D)第 二 類 型 有 違 共 享 經 濟 初 衷 , 但 資 源 提 供 者 有 損 失 時 , 可 獲 平 臺 業 者 賠 償
與同舍生韓子合錢買驢 報錯
ChatGPT DeepSeek臣請禁絕。從之。蔣又不行。(《冊府元龜》)
107指考國文考科-14
107指考國文考科-16
[題組:第16題到第19題]
從王羲之的書寫身分來看,他同時具有參與修禊賦詩與事後錄詩作序的雙重體驗。〈蘭亭序〉前半,先以作詩者角度,憶述行禊本事並推闡人生情境,意旨與《蘭亭詩》若合符節。文中次第標出時間、地點、人物,鋪敘時空交織下的物色光景,「流觴曲水」、「仰觀俯察」是對應此景的人為活動,至於「暢敘幽情」、「遊目騁懷」之樂,則是「感物」後的「興情」。《蘭亭詩》由遊春出發,帶出玄心遠想,乃至齊彭殤、達至樂。〈蘭亭序〉同樣在暢情騁懷之後,以「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揭示與會群賢逍遙山林、棄絕塵俗的集體意向,並用「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描述他們的自覺自足。最後更將此一天人合契的同情共感,由原本只是「是日」禊事之可樂,擴展成「不知老之將至」這足以「俯仰一世」的生命觀照。
序文後半,則換由事過境遷、讀者閱覽的角度發言,意旨與《蘭亭詩》對反。「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樂事難繼,僅能由徒留的字跡詩痕,緬懷當日齊契玄同的欣喜。然而,當「欣所遇」、「得於己」的快然自足不復存在,「不知老之將至」也就頓失依恃。在歡樂難駐的同時,羲之進一步體認到留歡之人本身亦是「終期於盡」的。因此,除了哀樂興感,不得不喟嘆「死生亦大」這生命現實的終極沈痛。
羲之更將此種閱覽的感懷置放在__________(10個下底線字元)中考察。由「若合一契」推證出「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再藉「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前後閱覽經驗的同質性,推得「固知」的感慨是貫通古今的。而由「興感之由」、「所以興懷」又可知:臨文閱覽貴在能超越「世殊事異」的表象,探及古今「其致一也」的創作動機與議題。「時人所述」的《蘭亭詩》既書寫齊彭殤、混萬殊的至樂,是以「興感之由」就是緣於死滅焦慮所激發的長(永)生渴慕。
由作者到讀者,羲之真切地體受生命中紛至沓來的悲喜。因此,〈蘭亭序〉否定了蘭亭詩人遊心玄同的方案,揭露人計較彭殤、在乎生死的常情本性。就在「達」與「不達」之間,我們看到了既不因一時陶然而從此忘我出世,亦不因現實悲涼而一味悵惘逃避,願意直接嚐受一切並加以回應的王羲之。(改寫自鄭毓瑜〈由修禊事論蘭亭詩、蘭亭序「達」與「未達」的意義〉)
16. 依據上文,〈蘭亭序〉由「不知老之將至」的大樂,翻轉而為「死生亦大矣」的至痛,關鍵在於:
(A)齊契玄同的欣喜,唯在逍遙山林、棄絕塵俗的豁達中方能獲致
(B)言不盡意,蘭亭勝景與天人合契的同情共感,難以用文字重現
(C)重覽當日詩作,賞心樂事已難蹤跡,故知種種美好終究難永存
(D)欲以放浪形骸之外的任性灑脫,逃避死滅的束縛,而終不可得
107指考國文考科-17
[題組:第16題到第19題]
17. 依據上文,關於《蘭亭詩》和〈蘭亭序〉的比較,最適當的敘述是:
| 《蘭亭詩》 | 〈蘭亭序〉 | |
|---|---|---|
| (A) | 表達對於長生久視的渴望 | 抒發不別死生的玄心遠想 |
| (B) | 抒發不別死生的玄心遠想 | 照見古今創作緣由的契合 |
| (C) | 照見古今創作緣由的契合 | 追述修禊當日的可賞可樂 |
| (D) | 追述修禊當日的可賞可樂 | 表達對於長生久視的渴望 |
“
107指考國文考科-18
107指考國文考科-19
107指考國文考科-20
[題組:第20題到第22題]
我翻出報紙連載時代古龍的代表作《絕代雙驕》,發現了一個祕密:小說情節是靠連綿不斷的意外轉折推動的,這裡突然出現了一個人、那裡突然飛來兩枚暗器、被點了穴道應該不能動的人卻動了… …。每天連載結尾「欲知後事,請看明天」的寫法,很能迎合報館的業務要求。依照眾家友人對古龍個性與生活習慣的描述,我一邊讀《絕代雙驕》,一邊仿彿看見已喝得微醺的古大俠,看看報館來取稿的時間到了,攤開稿紙隨意寫寫,寫到報館的人都已候於門外了,於是匆匆讓一個聲音、一個人影、一樣武器憑空竄出,就能填滿字數交差了事!
當時跟古龍一樣紅透半邊天的高陽,寫的是歷史小說,也有他「跑野馬」的絕招來應付連載所需,那就是在歷史故事主線中挑出一項瑣事,岔出去講相關掌故。例如寫汪精衛偽政權始末,一個歷史名人都還沒出場,便大寫特寫抗戰前後南京的賭場,設在哪、玩什麼、如何一夕致富或破產,令人目不暇接。
連載是項奇特的制度,連載小說的時間與現實生活的時間平行流淌,而且不斷互相指涉。現實生活無窮無盡地走下去,小說似乎也就會同樣地日復一日連載下去。這種寫法違背了小說作為嚴肅藝術的標準。一般小說講究的是選擇好一段具特殊意義的時間,把它從長流中切截開來,封閉成一個完整、有機的單位,有個「絕對」的開頭和結尾,「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多說一句都是累贅。
我們看到連載小說的種種毛病,其實是從一般小說有頭有尾有中腰的美學來評斷的。連載小說能提供別的小說不能提供的樂趣,其層出不窮的意外轉折,除了基於勾住讀者,也深受作者寫作過程影響。(改寫自楊照〈懷念連載時代〉)
20. 依據上文,關於古龍、高陽小說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古龍小說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來自飲酒後的靈感
(B)高陽小說常加入傳說軼聞,使故事變得引人入勝
(C)古龍和高陽都以憑空捏造、賣弄技巧來迎合讀者
(D)古龍和高陽小說成功之處,在於藉情節暗諷時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