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7指考國文考科-21

[題組:第20題到第22題]
21. 下列敘述,符合文中對連載小說寫作方式看法的是:
(A)精心設計,刻畫細膩
(B)追銷售量,內容媚俗
(C)只限高手,初學不宜
(D)瑕不掩瑜,別有趣味

答案

答案:(D)。略解:D文中提連載小說有毛病,但「能提供別的小說沒有的樂趣」,即瑕不掩瑜,正確;A「精心設計」錯,古龍是匆匆交稿;B「內容媚俗」未提及;C「只限高手」未提及,故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指考國文考科-22

[題組:第20題到第22題]
22. 依據上文,關於一般小說和連載小說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一般小說是嚴肅的藝術,特別講求與現實生活時間的一致性
(B)一般小說為維護結構完整,有時須化繁為簡,刪削該有內容
(C)連載小說按時刊出不輟,遂與現實生活時間感既同步又相涉
(D)二者各有寫作邏輯,形式與內容皆緊扣主線,不令筆法歧散

答案

答案:(C)。略解:C連載小說「時間與現實平行,互相指涉」,即同步相涉,正確;A一般小說「切截時間」,非「與現實一致」;B「刪削該有內容」未提及;D連載小說高陽「跑野馬」,不緊扣主線,故C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指考國文考科-23

[題組:第23題到第25題]
用「螟蛉子」代指「養子」,包含一段古人探索昆蟲世界的歷程。

從《詩經‧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負之」可以看出,上古時代人們已經觀察到蜾蠃有捕捉其他昆蟲幼蟲的習性。但捕捉幼蟲做什麼用,先秦文獻並無說明。漢代學者試圖解釋這個現象,揚雄《法言》記載:「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蠃,祝之曰:『類我!類我!』久則肖之矣。」意謂蜾蠃對捕來的幼小螟蛉念咒,時間長了,螟蛉就變成了蜾蠃。後世對於揚雄的說法,有人認同,也有人表示懷疑。南朝著名道士、醫家陶弘景根據自己的觀察,在《本草經集注》寫道:「其(土蜂)生子如粟米大,置中,乃捕取草上青蜘蛛十餘枚,滿中,仍塞口,以待其子大為糧也。… …《詩》雲:『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言細腰之物無雌,皆取青蟲教祝,便變成己子,斯為謬矣。」他認為,把細腰蜂捕捉青蟲說成是為了把青蟲教化成自己的後代,根本違背生物事實。
螟蛉:古代或稱「桑蟲」,為鱗翅目昆蟲的青色細小幼蟲。
蜾蠃:古代或稱「蒲盧」、「土蜂」,今屬膜翅目細腰蜂科。蠃,ㄌㄨㄛˇ。
陶弘景的看法後來得到更多證實,例如__________(10個下底線字元)。一千四百多年後,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在所著《昆蟲記》中,詳盡描述細腰蜂的生殖行為:牠總是將卵產在蜂房裡所儲備的蜘蛛身上,卵呈白色,圓柱形,有點彎曲。卵在蜘蛛身上的附著點位置都差不多,一般是蜘蛛腹部底端,偏向一側。新生幼蟲咬的第一口,就是卵的頭部那端所附著的地方,因此,牠剛開始啃咬的,都是汁液最豐富、最鮮嫩的肚子。這種暴飲暴食的生活,會持續八到十天。然後幼蟲開始結造蛹室。他的研究成果證明陶弘景等人的發現非常科學。(改寫自戴吾三《解開成語中的科學密碼》)
23. 依據上文,「螟蛉有子,蜾蠃負之」的真實生態現象最可能是:
(A)蜾蠃奪螟蛉之巢以育子
(B)蜾蠃是螟蛉之子的宿主
(C)蜾蠃代替螟蛉餵養幼蟲
(D)蜾蠃捕捉螟蛉以餵幼蟲

答案

答案:(D)。略解:D陶弘景證實蜾蠃捕蟲為幼蟲糧食,故真實現象是捕捉螟蛉餵幼蟲,正確;A、B、C均不符科學事實,故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指考國文考科-24

[題組:第23題到第25題]
24. 關於陶弘景對細腰蜂觀察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經過實證後轉為支持揚雄之見
(B)蒐集實證以補充《詩經》所述
(C)以《詩經》所述駁斥揚雄之見
(D)依揚雄之見糾正《詩經》所述

答案

答案:(B)。略解:B陶弘景透過觀察(實證),補充《詩經》未提及的「捕蟲為糧」,正確;A反對揚雄;C、D非以《詩經》駁揚雄或糾正《詩經》,故B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指考國文考科-25

[題組:第23題到第25題]
25. 上文__________(10個下底線字元)內若要擇用下列方框裡的論述,則對○1 、○2 、○3 、○4 的判斷,最適當的是:
○1 韓保昇《蜀本草》:「螟蛉,桑蟲也。蜾蠃,蒲盧也。言蒲盧負桑蟲以成其子也,亦負他蟲封之,數日則成蜂飛去。今有人候其封穴,壞而看之,見有卵如粟,在死蟲之上。」
○2 蘇頌《圖經本草》:「物類變化,固不可度。蚱蟬生於轉丸、衣魚生於瓜子之類,非一。桑蟲、蜘蛛之變為蜂,不為異也。如陶所說卵如粟者,未必非祝蟲而成之也。」
○3 寇宗奭《本草衍義》︰「嘗拆(土蜂)窠視之,果有子如半粟米大,色白而微黃。所負青菜蟲,卻在子下。」
○4 李時珍《本草綱目》:「今屢破其(土蜂)房,見子與他蟲同處,或子已去而蟲存空殼,或蟲成蛹而子尚小。蓋蟲終不壞,至其成蛹,子乃食之而出也。」
(A)○1 、○2 適用;○3 、○4 不適用
(B)○1 、○3 適用;○2 、○4 不適用
(C)○1 、○3 、○4 適用;○2 不適用
(D)○2 、○3 、○4 適用;○1 不適用

答案

答案:(C)。略解:○1、○3、○4均證實「卵與蟲同處,蟲為糧」,支持陶弘景;○2認為「蟲變蜂」,反對陶弘景,不適用,故C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指考國文考科-26

[題組:第26題到第27題]
世人論司馬遷、班固,多以固為勝,余以為失。遷之著述,辭約而事舉,敘三千年事,唯五十萬言。班固敘二百年事,乃八十萬言,煩省不敵,固之不如遷一也。良史述事,善足以獎勸,惡足以監誡。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無取焉,而班皆書之,不如二也。毀貶晁錯,傷忠臣之道,不如三也。遷既造創,固又因循,難易益不同矣。又遷為蘇秦、張儀、範雎、蔡澤作傳,逞詞流離,亦足以明其大才。故述辯士則辭藻華靡,敘實錄則隱核名檢,此所以稱遷良史也。(張輔〈名士優劣論〉)
26. 依據上文的看法,《漢書》不如《史記》之處在於:
(A)取材雜蕪,有失精審
(B)抄撮眾說,有失創新
(C)隱惡揚善,有失客觀
(D)用詞典麗,有失質樸

答案

答案:(A)。略解:A文中提《漢書》「中流小事皆書之」,即取材雜蕪,正確;B「抄撮眾說」未提及;C「隱惡揚善」未提及;D「用詞典麗」未提及,故A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指考國文考科-27

[題組:第26題到第27題]
27. 上文述及「蘇秦、張儀、範雎、蔡澤」的用意,是為了說明司馬遷撰作《史記》:
(A)能依所敘人物選用最合宜的筆法
(B)能發掘不被其他史家注意的史料
(C)善透過所敘人物寄寓其落拓之悲
(D)善學縱橫家言辭以充實史家才識

答案

答案:(A)。略解:A司馬遷寫辯士「辭藻華靡」,寫實錄「隱核名檢」,即依人物選筆法,正確;B、C、D未提及,故A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指考國文考科-28

[題組:第28題到第32題]

田常欲作亂於齊,憚高、國、鮑、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魯。孔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夫魯,墳墓所處,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子路請出,孔子止之。子張、子石請行,孔子弗許。子貢請行,孔子許之。遂行,至齊,說田常曰:「君之伐魯過矣。夫魯,難伐之國,其城薄以卑,其地狹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偽而無用,其士民又惡甲兵之事,此不可與戰。君不如伐吳。夫吳,城高以厚,地廣以深,甲堅以新,士選以飽,重器精兵盡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難,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難;而以教常,何也?」子貢曰:「臣聞之,憂在內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今君憂在內。吾聞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聽者也。今君破魯以廣齊,戰勝以驕主,破國以尊臣,而君之功不與焉,則交日疏於主。是君上驕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難矣。夫上驕則恣,臣驕則爭,是君上與主有郤,下與大臣交爭也。如此,則君之立於齊危矣。故曰不如伐吳。伐吳不勝,民人外死,大臣內空,是君上無強臣之敵,下無民人之過,孤主制齊者唯君也。」田常曰:「善。」(《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史記》曰:「齊伐魯,孔子聞之,曰:『魯,墳墓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子貢因行,說齊以伐吳,說吳以救魯,復說越,復說晉,五國由是交兵。或強,或破,或亂,或霸,卒以存魯。」觀其言,跡其事,儀、秦、軫、代,無以異也。嗟乎!孔子曰:「__________(10個下底線字元)」,己以墳墓之國而欲全之,則齊、吳之人豈無是心哉?奈何使之亂歟?吾所以知傳者之妄。(王安石〈子貢論〉)
儀、秦、軫、代:指張儀、蘇秦、陳軫、蘇代,皆戰國知名說客。

28. 甲文中,田常聽完子貢的陳述「忿然作色」,是因為子貢:
(A)斥責齊國不仁不義
(B)諷刺田常短視狹隘
(C)論調荒謬悖於常理
(D)分析戰情淺薄空泛

答案

答案:(C)。略解:C子貢謂「易伐的魯難伐,難伐的吳易伐」,悖於常理,令田常憤怒,正確;A、B、D非憤怒原因,故C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指考國文考科-29

[題組:第28題到第32題]
29. 甲文中,「戰勝以驕主,破國以尊臣」的意思是:
(A)田常戰功彪炳,故國君引以為傲,群臣亦相推尊
(B)田常開疆闢土,令國君自覺驕豪、大臣更加尊貴
(C)倘若田常恃功而驕,雖一時尊榮但終致身敗國亡
(D)倘若田常欲掌大權,當建功沙場以傲視國君群臣

答案

答案:(B)。略解:B「戰勝(破魯)使國君驕傲,使大臣尊貴」,正確;A「田常戰功彪炳」非句義;C「恃功而驕」未提及;D「傲視國君」未提及,故B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指考國文考科-30

[題組:第28題到第32題]
30. 甲文中,田常願意接受子貢的建議,乃因伐吳能讓他:
(A)擺脫強臣掣肘
(B)擺脫齊君脅迫
(C)獲得百姓擁戴
(D)獲得魯國支援

答案

答案:(A)。略解:A伐吳不勝可使「大臣內空(強臣被削弱)」,擺脫掣肘,正確;B「擺脫齊君」、C「百姓擁戴」、D「魯國支援」未提及,故A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