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01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
(A)嘉玲持續積累實力,期許能待價而估以施展抱負
(B)勢均力敵的冠軍賽事中,她的球技還是略勝一疇
(C)老王愛書成癡,不惜傾家蕩產蒐集天下珍貴藏書
(D)連年烽火導致人民面黃飢瘦,令人不禁心生憐憫

答案

答案:(C)。略解:A「待價而估」應為「待價而沽」;B「略勝一疇」應為「略勝一籌」;C無錯別字;D「面黃飢瘦」應為「面黃肌瘦」,故C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02

下列三首詩歌所詠之物,依序是:
甲、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乙、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鈎。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丙、人間植物月中根,碧樹分敷散寶熏。自是莊嚴等金粟,不將妖艷比紅裙。
(A)風/馬/桂
(B)風/駱駝/菊
(C)雨/馬/菊
(D)雨/駱駝/桂

答案

答案:(A)。略解:甲「解落葉、開花、起浪」對應「風」;乙「金絡腦(馬籠頭)、踏清秋」對應「馬」;丙「月中根、金粟(桂花瓣)」對應「桂」,故A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03

下列是一段現代散文,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戊、己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
我們鄉下不喝茶,
甲、平常渴了
乙、或摘幾粒番茄吃
丙、泡壺小茶斟在神案上的杯子裡
丁、捧井水喝幾口
戊、冬瓜茶與麥茶除外
己、只有初一、十五供奉清果時
我以為茶是給神明喝的。(簡媜〈粗茶淡飯〉)
(A)甲乙丁己戊丙 (B)乙甲丁己戊丙 (C)戊甲丁乙己丙 (D)己丙甲丁乙戊

答案

答案:(C)。略解:先接「冬瓜茶與麥茶除外(戊)」補充「不喝茶」;再敘「平常渴了(甲)捧井水(丁)或吃番茄(乙)」;最後說「初一十五(己)泡茶水供神明(丙)」,順序為戊甲丁乙己丙,故C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04

依據下文,□□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
(周)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統御兵馬,敢不竭□□之力,以圖報效。… … 方今曹操在北,疆場未靜;劉備寄寓,有似□□;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魯肅忠烈,臨事不茍,可以代瑜之任。(《三國演義》第57回)
(A)股肱/養虎/旰食
(B)股肱/添翼/亡命
(C)肝膽/養虎/亡命
(D)肝膽/添翼/旰食

答案

答案:(A)。略解:第一空「股肱之力」指輔佐之力,比「肝膽」更適合表報效;第二空「養虎」指劉備如養虎為患,「添翼」不契合;第三空「旰食」指憂國忘食,符合朝士憂國情境,故A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05

仕隱一直是古代文學作品的重要主題。下列文句,表達入仕後意欲隱退之情的是:
(A)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B)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C)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
(D)誤盡平生是一官,棄家容易變名難。松筠敢厭風霜苦,魚鳥猶思天地寬

答案

答案:(D)。略解:D「誤盡平生是一官、魚鳥思天地寬」體現入仕後悔恨、渴望隱退;A表與世人為伍;B表出仕前隱居;C表不戀仕途,非「入仕後意欲隱退」,故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06

依據下詩,關於陸遊養貓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裹鹽迎得小貍奴,盡護山房萬卷書。慚愧家貧策勳薄,寒無氈坐食無魚。(陸遊〈贈貓〉)
(A)貓常把魚吃個精光,讓陸遊沒魚可吃
(B)貓是陸遊用鹽換來的,主要工作是守護藏書
(C)陸遊收入不豐,卻盡力提供貓良好的物質享受
(D)陸遊暗用馮諼「食無魚」的典故,抱怨貓貪得無厭

答案

答案:(B)。略解:B「裹鹽迎得」指用鹽換貓,「護萬卷書」指守護藏書,正確;A「貓吃盡魚」錯,是陸遊家貧無魚;C「良好物質享受」錯,是家貧;D「抱怨貓貪得」錯,是自慚,故B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07

依據下文,最符合曾國藩看法的是:
買書不可不多,而看書不可不知所擇。以韓退之為千古大儒,而自述其所服膺之書不過數種,曰《易》、曰《書》、曰《詩》、曰《春秋左傳》、曰《莊子》、曰《離騷》、曰《史記》、曰相如、子雲。柳子厚自述其所得,正者曰《易》、曰《書》、曰《詩》、曰《禮》、曰《春秋》,旁者曰《穀梁》、曰《孟》、《荀》、曰《莊》、《老》、曰《國語》、曰《離騷》、曰《史記》。二公所讀之書,皆不甚多。(曾國藩〈諭紀澤〉)
(A)韓愈買書雖多於柳宗元,但擇書卻較為精審
(B)柳宗元讀書先以五經為根柢,再旁涉子、史
(C)韓愈獨鍾儒家載道之學,柳宗元儒、道並重
(D)韓愈比柳宗元愛讀史,柳宗元比韓愈好文集

答案

答案:(B)。略解:B柳宗元「正者(五經)、旁者(子史)」體現先根柢後旁涉,正確;A「買書多於柳宗元」未提及;C韓愈也讀《莊子》,非「獨鍾儒家」;D「愛讀史、好文集」未體現,故B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08

依據下文,最符合過去辭人看法的是:
過去的辭人常把文壇的辭趣和社會的辭趣分得極嚴,謂「用漢以前字法句法,則為達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則求達難」。他們雖不在社會以外,卻也不在社會之中。他們深藏在「藝術宮」裡,不願我們這種「引車賣漿者言」吹進他們的耳朵,故不妨說是「則求達難」。(改寫自陳望道《修辭學發凡》)
(A)表達應先求平易再求辭趣
(B)文壇的辭趣不應孤芳自賞
(C)利俗文字常囿於意淺辭窮
(D)辭趣未必有文壇社會之分

答案

答案:(C)。略解:C過去辭人認為「利俗文字求達難」,即意淺辭窮,正確;A「先平易再辭趣」未提及;B是作者觀點,非過去辭人看法;D與「分得極嚴」矛盾,故C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09

依據下文,關於「君子」和「小人」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楚王後車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若夫志意脩,德行厚,知慮明,生於今而志乎古,則是其在我者也。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荀子‧天論》)
(A)君子能夠重視當下而謀慮精明,小人因仿效古人而錯失良機
(B)君子寧可愚拙而堅持簡約,小人自以為聰明而貪慕錦衣玉食
(C)君子觀察天象以求德行日進,小人因不了解天象而德行日退
(D)君子不會指望依靠上天的恩賜,小人放棄自己可努力的機會

答案

答案:(D)。略解:文中「敬其在己者,不慕其在天者」指君子重自身努力,不依賴上天;「錯其在己者,慕其在天者」指小人放棄自身努力,寄望上天。A「仿效古人」、B「愚拙」、C「觀察天象」均不符,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10

依據下文,關於中西繪畫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由始至終,用毛筆畫成的線條一直都是中國繪畫的要素。歐洲繪畫也是以線條開始的,但是人們的興趣後來從勾勒輪廓的線條轉移到輪廓內的事物中去,把注意力放到光影、體積、柔化輪廓,或者使輪廓模稜的種種表現法上,從而削弱了線條的重要性。中國繪畫走的是一條不同的路。中國畫家從不像歐洲畫家那樣,努力想要把物體重現得和原來一模一樣,表現色彩、質感、體積的具體形象。中國畫家特別強調線條,把線條當作主要的描繪和表現工具。某種風格上的運動如果有摧毀單一線條完整性的趨向,或者要把線條納到面積的處理中,通常就會被認為是從主流分離出去的異端。(改寫自高居翰《中國繪畫史》)
(A)歐洲畫家因想重現物體的真實模樣,刻意強調輪廓清晰
(B)歐洲畫家重視光影、色彩、體積,更甚於對線條的重視
(C)中國畫家強調線條的重要性,努力重現物體的具體形象
(D)中國畫的線條若太過單一,就常被視為主流之外的異端

答案

答案:(B)。略解:B文中提歐洲畫家注意力轉向光影、體積,削弱線條重要性,正確;A「刻意強調輪廓清晰」錯,是削弱線條;C「重現物體具體形象」錯,中國畫不重此點;D「線條太過單一」錯,是摧毀線條完整性,B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