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11

依據文意,文中的「這角度」是指:
漢賦原本是昌盛於宮廷的貴遊文學,有一群背景相似的作者,稱為言語侍從,他們同為帝王而創作,作品因而呈現某些共同特色,隨著作者群的聚散與地位起落,作品也產生了變化。從這角度切入觀察漢賦,可使漢賦的各種特質與其演化得到合理的解釋。(改寫自簡宗梧《漢賦史論》)
(A)貴遊文學作者的相似背景
(B)貴遊文學特質與作品變化
(C)言語侍從同為帝王而創作
(D)言語侍從聚散與地位起落

答案

答案:(D)。略解:前文提「作者群的聚散與地位起落使作品變化」,「這角度」即指此因素;A「相似背景」、B「特質與變化」、C「同為帝王創作」均非「解釋特質與演化」的切入角度,故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12

[題組:第12題到第15題]
王玉英家進門有一個狹長的門道,三面是牆。一面是油坊堆棧的牆,一面是夏家的牆,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牆。南牆盡頭有一個小房門,裡面才是她家的房屋。從外面是看不見她家的房屋的。這是一個長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進太陽。正面的山牆腳下密密地長了一排晚飯花。王玉英就坐在這個狹長的天井裡,坐在晚飯花前面做針線。
李小龍每天放學,都經過王玉英家的門外。他都看見王玉英。晚飯花使勁地往外開,發瘋一樣,喊叫著,把自己開在傍晚的空氣裡。濃綠的,多得不得了的綠葉子;殷紅的,胭脂一樣的,多得不得了的紅花,非常熱鬧,但又很淒清。沒有一點聲音。在濃綠濃綠的葉子和亂亂紛紛的紅花之前,坐著一個王玉英。
這是李小龍的黃昏。要是沒有王玉英,黃昏就不成其為黃昏了。
李小龍很喜歡看王玉英,因為王玉英好看。她長得很黑,但是兩隻眼睛很亮,牙很白。紅花、綠葉、黑黑的臉、明亮的眼睛、白的牙,這是李小龍天天看的一張畫。
王玉英已經許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錢老五。大家都叫他錢老五,不叫他的名字,有輕視之意。老人們說他「不學好」。人很聰明,會畫兩筆畫,也能刻刻圖章,但做事沒有長性。教兩天小學,又到報館裡當兩天記者。他手頭並不寬裕,卻打扮得像個闊少爺。他交了許多「三朋四友」,風流浪蕩,不務正業。都傳說他和一個寡婦相好,有時就住在那個寡婦家裡,還花寡婦的錢。
這些事也傳到了王玉英的耳朵裡,不過王玉英倒不怎麼難過,她有點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過去,他就會改好的。她看見過錢老五,她很喜歡他的人才。
錢老五有一所小房,在臭河邊。他成天不在家,門老是鎖著。李小龍知道錢老五在哪裡住,他放學每天經過。他有時扒在門縫上往裡看:裡面有三間房,一個小院子,有幾棵樹。王玉英也知道錢老五的住處。她路過時,看看兩邊沒有人,也曾經扒在門縫上往裡看過。
有一天,一頂花轎把王玉英擡走了。從此,這條巷子裡就看不見王玉英了。
晚飯花還在開著。
李小龍放學回家,路過臭河邊,看見王玉英在錢老五家門前的河邊淘米。只看見一個背影。她頭上戴著紅花。
李小龍覺得王玉英不該出嫁,不該嫁給錢老五。他很氣憤。
這世界上再也沒有原來的王玉英了。(改寫自汪曾祺〈晚飯花〉)
12. 下列關於文中人物的敘述,最不適當的是:
(A)王玉英始終未曾察覺李小龍對她的關注
(B)李小龍對於王玉英的婚嫁結果深感不平
(C)王玉英雖知錢老五聲名不佳,仍願託付終身
(D)錢老五婚前經常在家中招待朋友,出手闊綽

答案

答案:(D)。略解:A文中未提王玉英察覺李小龍關注,合理;B李小龍「氣憤」體現不平;C王玉英知錢老五傳聞仍願嫁,正確;D錢老五「成天不在家,門老是鎖著」且「手頭不寬裕」,可知其「不常在家招待朋友,出手不闊綽」,故D不適當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13

[題組:第12題到第15題]
13. 文中第二段劃底線處描寫晚飯花的文字,同時兼寫王玉英、李小龍二人的心緒。其中「非常熱鬧,但又很淒清」所暗示的意思,最適當的詮釋是:

(A) 王玉英正值花樣年華但心境已老 李小龍對王玉英情感強烈卻壓抑
(B) 王玉英心懷渴望但只能守分靜候 李小龍憤於王玉英的際遇卻無奈
(C) 王玉英心懷渴望但只能守分靜候 李小龍對王玉英情感強烈卻壓抑
(D) 王玉英正值花樣年華但心境已老 李小龍憤於王玉英的際遇卻無奈
答案

答案:(C)。略解:「熱鬧」對應王玉英「心懷對未來的渴望」、李小龍「對王玉英的強烈情感」;「淒清」對應王玉英「許人後只能靜候婚嫁」、李小龍「暗戀卻無法表達的壓抑」;A「心境已老」、B「李小龍憤怒」、D「心境已老與憤怒」均不符,故C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14

[題組:第12題到第15題]
14. 依據文意,下列文句的詮釋,最適當的是:
(A)王玉英就坐在這個狹長的天井裡──王玉英深居簡出,對外界漠不關心
(B)要是沒有王玉英,黃昏就不成其為黃昏了──只有李小龍才能窺見王玉英在暮色中的美麗身影
(C)(王玉英)看看兩邊沒有人,也曾經扒在門縫上往裡看──王玉英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在意錢老五
(D)只看見一個背影。她頭上戴著紅花──王玉英最終選擇離開錢老五,活出了自己的價值

答案

答案:(C)。略解:A「深居簡出」可推,但「對外界漠不關心」未提及;B「只有李小龍」過度,文中未排他;C王玉英「看兩邊沒有人才看」,體現不想被知在意錢老五,正確;D「離開錢老五」錯,戴紅花是婚嫁後的狀態,未提離開,故C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15

[題組:第12題到第15題]
15. 文末以「晚飯花還在開著」寓託李小龍的心境。下列詩句與其心境最相近的是:
(A)人間莫謾惜花落,花落明年依舊開
(B)花樹不隨人寂寞,數枝猶自出牆來
(C)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
(D)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答案

答案:(B)。略解:文末「晚飯花還開」寓指李小龍「王玉英離去後仍孤寂,花開卻無故人」;A歎惜花落,不符;B「花不隨人寂寞仍開」與李小龍孤寂而花依舊開的心境相近;C相思致誤認,不符;D懶於賞花,不符,故B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16

[題組:第16題到第17題]
下列為有關北宋詞人柳永的四則評論:

柳永字耆卿,初名
三變,排行七,人稱
柳七。

甲、柳七亦自有唐人妙境,今人但從淺俚處求之,遂使金荃蘭畹之音,流入掛枝黃鶯之調,此學柳之過也。(《金粟詞話》)
乙、耆卿樂府多,故惡濫可笑者多,使能珍重下筆,則北宋高手也。(《介存齋論詞雜著》)
丙、柳詞曲折委婉,而中具渾淪之氣,雖多俚語,而高處足冠群流。(《樂府餘論》)
丁、耆卿詞細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於敘事,有過前人,惟綺羅香澤之態,所在多有,故覺風期未上耳。(《藝概》)
16. 下表為上引評論資料的歸納、分類,最符合原評論對柳詞的敘述是:

資料別 正面評價 負面評價
(A) 佳者有唐人妙境 劣者不免淺俚如掛枝黃鶯
(B) 詩作為北宋高手 樂府多惡濫可笑
(C) 曲折委婉、佳篇技壓群賢 多用俚語、有失渾淪之氣
(D) 敘事佳且文詞細密明白 詞風柔靡而格調不足
答案

答案:(D)。略解:A甲文「淺俚」是學柳者之過,非柳詞本身;B乙文「使能珍重下筆則為高手」,非「已是高手」;C丙文「多俚語但高處冠群流」,非「有失渾淪之氣」;D丁文「細密明白、善敘事」是正面,「綺羅香澤、風期未上」是負面,正確,故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17

[題組:第16題到第17題]
17. 《藝概》評論柳永詞「綺羅香澤之態,所在多有」,下列關於柳永的軼聞,最適合用來說明其原因的是:
(A)仁宗頗好其詞,每對酒,必使侍從歌之再三
(B)居京華,暇日遍遊妓館。所至,妓者愛其有詞名,能移宮換羽
(C)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
(D)詣政府,晏公(殊)曰:「賢俊作曲子麼?」三變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答案

答案:(B)。略解:「綺羅香澤之態」指詞中多艷麗風情;A仁宗喜其詞,與風格成因無關;B柳永遍遊妓館,與妓者交往,其詞多描寫風月情懷,契合「綺羅香澤」;C善寫歌辭,未提風格;D與晏殊對話,未提風格,故B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18

[題組:第18題到第20題]

「文」(甲骨文寫作 , ),即紋身,指人們在出生、成人、死喪之時舉行的儀式。要聖化即將進入靈界之人,方法是在胸部加上紅色符號,其形狀就稱作「文」。此一符號描畫的是生命象徵──心臟的形狀,心臟之形又常省略為像「V」、「X」等。為求聖化而加上的紋身之美,也可以理解為人們內在德行的象徵。因而,在稱呼神聖的祖靈時,用文祖、文考,頌美祖靈之德則稱作文德。商朝的王名中,有冠上文字的,如文丁。(改寫自白川靜《漢字百話》)

排灣族圖紋內涵分成兩個部分,其一是圖紋本身的圖案元素,其二是這些元素的排列方式。前者在早期的研究文獻和目前的排灣族耆老身上都還能訪得,散佚的主要是後者。圖紋有男女、社會階級之別,女孩子的手部圖紋會依年齡、是否生過小孩,而有不同的圖紋排列方式,因此圖紋意義比男生的複雜。目前許多年輕女孩紋在手背的圖案僅靠互相模仿,或只知有哪些基本圖案,而不知正確的排列順序。男生多半是以百步蛇象徵祖靈,用來保佑自己,並表徵自己的社會地位。對於圖紋本身的圖案元素,可以請部落耆老回憶,畫出圖紋來;對於圖紋已經散失的部落,頭目或可召開會議,決定屬於該部落的社會階級圖紋。這可能是頭目在復興傳統圖紋上應扮演的角色。若要恢復紋身的傳統精神,年輕人得回去將家族歷史弄清楚,以確認他的身分和階級,如貴族還是平民,確認好圖紋,才執行紋身。紋身前,家族的人會拿出祖先骨灰的陶甕,跟祖靈報告,並邀請祖靈來觀看。
臺灣做為南島語系族群的起源,語言和太平洋諸島嶼有相符之處,而紋身也如是。臺灣和其他國家的南島語族一樣,有深厚豐富的紋身文化,只可惜尚未被世界看見。(改寫自阿桂〈將族群歷史寫在身上〉)
18. 依據甲、乙二文,對於紋身的相關敘述,最適當的是:
(A)甲文指出紋身目的是為和祖靈有所區別
(B)乙文認為兼具儀式意義與族群認同功能
(C)甲文側重具體意義,乙文陳述抽象價值
(D)二文皆從審美功能論述紋身的時代意義

答案

答案:(B)。略解:A甲文紋身是「聖化進入靈界之人」,非「與祖靈區別」;B乙文「紋身前跟祖靈報告(儀式)」「確認族群身分(認同)」,正確;C甲文側重抽象(德行象徵),乙文側重具體(圖紋排列);D二文未從審美論述,故B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19

[題組:第18題到第20題]
19. 依據乙文,對於排灣族落實紋身儀式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藉由訪談耆老,可以回復紋身圖案正確的排列方式
(B)女孩比男孩更難確認身分,所以紋身儀式也較複雜
(C)部落可透過開會重新決定代表圖騰,以彰顯現代化
(D)紋身前的準備工作,有助於認識家族史及身分位階

答案

答案:(D)。略解:A耆老可提供圖案元素,非排列方式;B女孩圖紋複雜是因「年齡、是否生子」,非「難確認身分」;C開會決定圖紋是復興傳統,非「彰顯現代化」;D紋身前「弄清楚家族歷史、確認身分」,有助認識家族史與身分,正確,故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20

[題組:第18題到第20題]
20. 在甲文或乙文中,藉由紋身文化可以印證的知識,最適當的是:
(A)確認語系與族群的發展緊密相關
(B)了解「文」的字形結構和字義演變
(C)建立歷史觀,用以考察君王封號
(D)認識圖紋生物的習性,以避免災禍

答案

答案:(B)。略解:A乙文提語系與紋身相關,但「確認緊密相關」過度;B甲文解釋「文」的甲骨文形(紋身)與字義(德行象徵),可了解字形與字義演變,正確;C甲文提商王名帶「文」,但「建立歷史觀考察封號」過度;D未提認識生物習性,故B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