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一段現代散文,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戊、己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
我們鄉下不喝茶,
甲、平常渴了
乙、或摘幾粒番茄吃
丙、泡壺小茶斟在神案上的杯子裡
丁、捧井水喝幾口
戊、冬瓜茶與麥茶除外
己、只有初一、十五供奉清果時
我以為茶是給神明喝的。(簡媜〈粗茶淡飯〉)
(A)甲乙丁己戊丙 (B)乙甲丁己戊丙 (C)戊甲丁乙己丙 (D)己丙甲丁乙戊
國文指考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04
依據下文,□□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
(周)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統御兵馬,敢不竭□□之力,以圖報效。… … 方今曹操在北,疆場未靜;劉備寄寓,有似□□;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魯肅忠烈,臨事不茍,可以代瑜之任。(《三國演義》第57回)
(A)股肱/養虎/旰食
(B)股肱/添翼/亡命
(C)肝膽/養虎/亡命
(D)肝膽/添翼/旰食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05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06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07
依據下文,最符合曾國藩看法的是:
買書不可不多,而看書不可不知所擇。以韓退之為千古大儒,而自述其所服膺之書不過數種,曰《易》、曰《書》、曰《詩》、曰《春秋左傳》、曰《莊子》、曰《離騷》、曰《史記》、曰相如、子雲。柳子厚自述其所得,正者曰《易》、曰《書》、曰《詩》、曰《禮》、曰《春秋》,旁者曰《穀梁》、曰《孟》、《荀》、曰《莊》、《老》、曰《國語》、曰《離騷》、曰《史記》。二公所讀之書,皆不甚多。(曾國藩〈諭紀澤〉)
(A)韓愈買書雖多於柳宗元,但擇書卻較為精審
(B)柳宗元讀書先以五經為根柢,再旁涉子、史
(C)韓愈獨鍾儒家載道之學,柳宗元儒、道並重
(D)韓愈比柳宗元愛讀史,柳宗元比韓愈好文集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08
依據下文,最符合過去辭人看法的是:
過去的辭人常把文壇的辭趣和社會的辭趣分得極嚴,謂「用漢以前字法句法,則為達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則求達難」。他們雖不在社會以外,卻也不在社會之中。他們深藏在「藝術宮」裡,不願我們這種「引車賣漿者言」吹進他們的耳朵,故不妨說是「則求達難」。(改寫自陳望道《修辭學發凡》)
(A)表達應先求平易再求辭趣
(B)文壇的辭趣不應孤芳自賞
(C)利俗文字常囿於意淺辭窮
(D)辭趣未必有文壇社會之分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09
依據下文,關於「君子」和「小人」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楚王後車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若夫志意脩,德行厚,知慮明,生於今而志乎古,則是其在我者也。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荀子‧天論》)
(A)君子能夠重視當下而謀慮精明,小人因仿效古人而錯失良機
(B)君子寧可愚拙而堅持簡約,小人自以為聰明而貪慕錦衣玉食
(C)君子觀察天象以求德行日進,小人因不了解天象而德行日退
(D)君子不會指望依靠上天的恩賜,小人放棄自己可努力的機會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10
依據下文,關於中西繪畫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由始至終,用毛筆畫成的線條一直都是中國繪畫的要素。歐洲繪畫也是以線條開始的,但是人們的興趣後來從勾勒輪廓的線條轉移到輪廓內的事物中去,把注意力放到光影、體積、柔化輪廓,或者使輪廓模稜的種種表現法上,從而削弱了線條的重要性。中國繪畫走的是一條不同的路。中國畫家從不像歐洲畫家那樣,努力想要把物體重現得和原來一模一樣,表現色彩、質感、體積的具體形象。中國畫家特別強調線條,把線條當作主要的描繪和表現工具。某種風格上的運動如果有摧毀單一線條完整性的趨向,或者要把線條納到面積的處理中,通常就會被認為是從主流分離出去的異端。(改寫自高居翰《中國繪畫史》)
(A)歐洲畫家因想重現物體的真實模樣,刻意強調輪廓清晰
(B)歐洲畫家重視光影、色彩、體積,更甚於對線條的重視
(C)中國畫家強調線條的重要性,努力重現物體的具體形象
(D)中國畫的線條若太過單一,就常被視為主流之外的異端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11
「贊」是源自史書的文體,往往對人物做概括式的評論。下文是唐伯虎就其自畫像所作的「贊」,依據文意,下列敘述最適當的是:
我問你是誰,你原來是我;我本不認你,你卻要認我。噫!我少不得你,你卻少得我;你我百年後,有你沒了我。
(A)「你卻要認我」意謂畫像須依附所畫對象,方能在觀覽者心中產生意義
(B)「你卻少得我」強調畫像在觀覽者心中的評價,不被所畫對象認同
(C)「有你沒了我」感慨後人將仿製其畫像,罔顧作者的著作權
(D)全文寄語後人要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淑世襟懷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12
對聯題詠古代名人,有時會於聯中直接組合原典名句,以提升識別效果。下列對聯,屬於此種作法的是:
(A)題莊子聯:「君子安貧,蓬牖茅椽猶自得;達人樂道,繩床瓦釜亦陶然」
(B)題孔子聯:「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
(C)題孟子聯:「千里而來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百世之下莫不興起,況於親炙之者乎」
(D)題老子聯:「天下名山僧占多,還須留一二奇峰,棲吾道友;世上好話佛說盡,又誰知五千妙論,書自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