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第13題到第14題]
陶宗儀《輟耕錄》:「貴由赤者,快行是也。每歲一試之,名曰放走。以腳力便捷者膺上賞,故監臨之官,齊其名數而約之以繩,使無後先參差之爭,然後去繩放行。在大都,則自河西務起程;若上都,則自泥河兒起程。越三時,走一百八十里,直抵御前,俯伏呼萬歲。先至者賜銀一餅,餘者賜段匹有差。」「貴由赤」是禁軍名,意謂「善跑者」。元代忽必烈於1287年舉行士兵「放走」後,這項運動也稱為「貴由赤」,它比1896年第一屆奧運的馬拉松項目早了六百多年。
出版社邀我為《超馬跑者的崛起》作序,我有些訝異。我是熱愛馬拉松的跑者,但全馬42.195公里畢竟不同於超馬。曾為新聞工作者,我深羨作者的採訪領域能與興趣相結合。他是全馬成績在三小時內的勇腳,為了採訪超馬,短短十八個月跑了八場。他觀察到非洲裔跑者稱霸世界全馬、半馬卻缺席超馬的現象,試圖促成非洲菁英參與超馬。雖然最後功敗垂成,但他對超馬的熱情,早已超越了報導者。
馬拉松跑者抵達終點所擁有的,除了個人最佳成績和完賽的滿足感,汗水與淚水也會在心中刻下無與倫比的印記。超馬是更深的境界。在世界四大極地超級馬拉松的南非納密比亞沙漠一役,一位跑者對我說:「越痛苦,越快樂!」箇中滋味唯有親身經歷才能體會。曾經,超馬好手林義傑在沙漠中望著一群素人參賽者問我:「妳覺得這些人跟一般人有何不同?」這問題我想了很久,結果在書裡找到答案:「我們想得到勝利,想完賽,想全力以赴,想找出我們的極限,想要人們覺得驕傲。這是一種深層、原始的呼喚,在荒野直接面對毀滅,然後穿越到另一邊。完成這件事所得到的感覺,是容易上癮的。」(改寫自趙心屏〈說馬拉松故事的人〉)
「世界四大極地超級馬拉松」是以7天6夜挑戰250公里的長跑賽事。臺灣選手林義傑曾併計2003至2006年的積分,獲認可為首屆總冠軍。臺灣選手陳彥博則以2016年度內同時完成非洲撒哈拉沙漠、中國戈壁沙漠、智利阿他加馬沙漠、南極洲四大極地挑戰,贏得大滿貫總冠軍。
13. 依據甲、乙二文,關於「貴由赤」與馬拉松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貴由赤」選手繫繩為記,以便監臨官於終點識別
(B)「貴由赤」在時間與里程上都近似極地超級馬拉松
(C)四大極地超級馬拉松的跑者須用四年始能完成賽事
(D)極地超級馬拉松賽程艱辛,舉辦的地點不完全固定
國文指考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14
[題組:第13題到第14題]
14. 關於甲、乙二文的寫作方式,敘述最適當的是:
(A)甲文摘引並比對不同歷史文獻,說明元代已有類似馬拉松的運動賽事
(B)乙文以自身參與馬拉松的體驗,連結《超馬跑者的崛起》作者的感受
(C)甲文轉錄元代比賽流程以記實,乙文追蹤優秀超馬跑者的近況以抒情
(D)甲、乙二文都藉由引述他人著作中的文句,提出有別於以往的新觀點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15
[題組:第15題到第17題]
甲
過去,人們只喜歡新的房子、新的建築,覺得老房子、舊房子都是醜陋破敗,都需要拆除,但是老房子一旦拆除,空間的靈魂飛散,就很難再找回來!
懂得欣賞老屋,是城市美學成熟的象徵,開發中的國家或社會,好像青春期的年輕人,只喜歡新奇的東西,對於老東西棄之如敝屣。但是已開發的成熟社會與城市,就如中年大叔,懂得欣賞骨董老件,喜歡在老舊空間中品味熟成的韻味。
近來,老屋新生的優秀案例越來越多,並不只是因為人們懷舊或是愛護古蹟,而是這個城市的空間美學改變了!變成熟了!變得懂得欣賞老的、舊的、幽暗的建築空間。大家開始懂得體會老東西的美感,懂得像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在《陰翳禮讚》一書中所講的,老舊幽暗的事物有一種「古色古香的光澤」。(改寫自李清志〈欣賞老屋的品味〉)
乙
在九華山地藏庵旁的小巷中,有間饒富興味的檜木老屋。這木屋原本一樓租給影印店,三個小女生接手時,房子殘破衰敗,二樓幾乎不能使用。在現實與夢想互相拔河的拉鋸下,她們揀出屋子的靈魂,開了懷舊料理簡餐店。老舊國小課桌椅變成餐桌椅、嬰兒床變成椅子、生鏽澆花器成為花盆、老茶壺竟成了燈罩、舊熨鬥成為大門把手、廢棄豆腐板做成時鐘和書櫃、舊門板鑲成懷舊風牆面、裁縫桌木抽屜來擺放衛生紙,地板是舊木料,當初被人遺棄的破舊老件,在此重生找到價值。二樓的橫樑上還安插著可愛的松鼠造景,似乎象徵老靈魂都被賦予新生命。
一扇鏽痕的窗花,一面斑駁的門板,一道記憶中的好菜,每個元素都拼裝在這棟有故事的老房子中,而不足的就讓濃濃的人情味去填補吧!(改寫自陳俊文《嘉義小旅行》)
15. 甲文認為人們懂得欣賞老屋,是城市美學成熟的象徵,理由在於:
(A)符合愛護古物的世界潮流
(B)彰顯翻新出奇的創意精神
(C)體現應對快速變動的靜定
(D)展現品讀老物生命的深度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16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17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18
[題組:第18題到第19題]
□□□□,首在「按」、「提」。寫字時,筆不只是縱橫左右迴旋,同時要上提下按。所謂按,就是將筆毫觸落在紙上,筆管直衝向下按去,使筆毫彎屈。筆的結構是圓錐形,下面極尖細,漸上漸粗,所以筆管下按,筆毫自然彎屈。筆毫彎屈後便平鋪紙上,染成面積,按得越多,面積越大。於是,筆的按度便影響筆畫粗細,筆畫要粗便按,要細便提。字體線條的變化,全在按、提的運用。
更重要的是線條的轉折處。筆毫鋪在紙上,正順勢寫成線條,忽然要作九十幾度的轉折,筆毫勢必扭戾不能再順,於是折轉後的線條必然失去圓潤,變成不規則的刷子所畫的線條。因此在轉折處,必求筆毫轉換,仍成順勢,這種轉換筆毫的方法,就需要提、按:當筆畫到了轉折處,先行停住,將筆向上提,使筆毫伸直,隨之即按,即寫,自是順勢不扭戾了。(改寫自王靜芝《書法漫談》)
18. 上文開頭的□□□□,最適合填入的是:
(A)布局行氣
(B)間架結構
(C)筆毫粗細
(D)運筆之要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19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20
[題組:第20題到第21題]
若夫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謂清節之家,延陵、晏嬰是也。建法立制,強國富人,是謂法家,管仲、商鞅是也。思通道化,策謀奇妙,是謂術家,範蠡、張良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備,其德足以厲風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術足以謀廟勝,是謂國體,伊尹、呂望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微,其德足以率一國,其法足以正鄉邑,其術足以權事宜,是謂器能,子產、西門豹是也。
兼有三材之別,各有一流。清節之流,不能弘恕,好尚譏訶,分別是非,是謂臧否,子夏之徒是也。法家之流,不能創思圖遠,而能受一官之任,錯意施巧,是謂伎倆,張敞、趙廣漢是也。術家之流,不能創制垂則,而能遭變用權,權智有餘,公正不足,是謂智意,陳平、韓安國是也。(劉劭《人物志》)
20. 關於上文的流派區分,敘述最適當的是:
(A)就施政鴻圖而言,法家優於伎倆,國體優於器能
(B)就才智而言,清節之家優於法家,法家優於術家
(C)臧否、伎倆、智意三者中,以智意為上
(D)術家與術家之流同源,以時代先後為別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21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22
[題組:第22題到第23題]
《學林新編》雲:「〈古柏行〉曰:『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沈存中《筆談》雲:『無乃太細長。』某案子美〈潼關吏〉詩曰:『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豈有萬丈城邪?姑言其高。四十圍、二千尺者,亦姑言其高且大也。詩人之言當如此。而存中乃拘以尺寸校之,則過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22. 下列詩句,不符合上文中《學林新編》所論寫作手法的是:
(A)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B)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C)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
(D)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