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3學測國寫試題-01

[題組:第1題到第2題]

生活中,人們習慣使用「標籤」將複雜的事物簡化、分類,再附上標記。然而,有時我們也將「標籤」使用在人的身上。哲學家叔本華說:「人們都從一個人所擁有的職位、從事的生意、隸屬的民族和家庭──亦即總體上從世俗常規所給予此人的角色和位置判斷他。所以,一個人就像商品一樣地被貼上標籤,並受到商品式的對待。至於根據其個人素質,這個人本身是個什麼樣的人,人們只是依自己的需要隨意地提及,亦即在大多數時候被擱置一邊,或者視而不見。」
人們或傳播媒體貼的標籤,有時會形成「刻板印象」,其中真假對錯值得深思。例如稱某個世代為「草莓族」,提到南美洲就想到「這些民族很會踢足球」。

社會學家貝克指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標籤對人的個性意識、自我認同有強烈的影響,因此當人被一種詞語或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可能會往標籤所喻示的方向發展。許多企業因而賦予員工職稱正向的標籤,以放大標籤的力量。例如,蘋果(Apple)直營零售店中,為顧客的產品進行故障診斷的工程師,職稱是「Genius(天才)」,這個職稱間接鼓勵員工不斷了解最新技術知識,以提供顧客更好建議和技術支持。星巴克(Starbucks)店員則有「咖啡大師」、「咖啡大使」等名稱識別,象徵其所擁有的咖啡知識與對其專業服務的肯定。
你我也可以為自己貼上標籤,定義對自己的期待,並調整行為以符應標籤的內容,讓他人留下深刻印象,以擁有更多展現個人價值的機會。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請依據甲、乙二文,說明「標籤」概念使用於人身上的正面與負面作用。文長限 80 字以內(至多 4 行)。(占 4 分)

答案

略解:本題要求考生從甲乙兩文中歸納標籤的正面與負面作用。甲文主要論述標籤的負面影響,包括簡化人的複雜性、形成刻板印象、忽略個人特質;乙文則強調標籤的正面功能,如激勵自我實現、強化專業認同、促進行為調整。答案需簡潔明確,控制在80字以內。
答案:負面作用:標籤會簡化人的複雜性,形成刻板印象,使人被商品化對待,忽略個人特質。正面作用:標籤能激勵自我實現,強化專業認同,引導人往正向發展,提升自我價值。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寫試題-02

[題組:第1題到第2題]
問題(二):日常生活中不乏「貼標籤」或「被貼標籤」的實例,請寫一篇短文,舉例說明你對標籤現象的看法。文長限 400 字以內(至多 19 行)。(占 21 分)

答案

略解:本題要求考生透過具體實例闡述對標籤現象的看法。高分關鍵在於:選擇具說服力的生活實例,深入分析標籤的影響機制,提出個人見解與反思。結構應完整,包含實例描述、影響分析、個人觀點三部分。論述需具批判性思考,既能指出標籤的負面影響,也能論述其正面功能,展現對社會現象的深刻觀察。
答案:寫作時應選擇具體的生活實例,如學業標籤(資優生、後段班)、世代標籤(草莓族、躺平族)或職業標籤等。首先描述實例情境,接著分析該標籤如何影響個人行為與自我認同,最後提出個人觀點:標籤雖有助於快速認知,但過度簡化可能造成偏見,我們應保持反思,不被標籤限制發展可能性。論述需層次分明,見解深刻。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寫試題-03

根據上文所述,為什麼森林需要縫隙?由此聯想,人生是否也需要縫隙?請以「縫隙的聯想」為題,寫一篇文章,結合生活經驗或見聞,書寫你的感恩與體悟。(占 25 分)

答案

略解:此為命題作文,評分重點包括:能否理解文本中森林縫隙的象徵意義,能否將此意象延伸至人生層面,能否結合個人經驗具體論述,結構是否嚴謹,文辭是否優美。森林縫隙象徵生命中的留白、喘息空間、轉變契機,考生需從具體描述過渡到抽象思考,展現對生命節奏的深刻體悟。
答案:森林需要縫隙的原因:讓陽光照射地面,提供新生命萌芽的空間,維持生態多樣性,避免過度競爭導致系統僵化。人生同樣需要縫隙:忙碌生活中的喘息時刻、人際關係的適當距離、心靈的留白空間,這些「縫隙」讓我們有機會反思、成長、重新出發。寫作時應結合具體生活經驗,如課業壓力下的休閒時光、人際相處的獨處時刻等,描述這些縫隙如何帶來新的視野與生命能量,最後昇華到對生命節奏的深刻體悟。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