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下文,關於曹操的想法,敘述最適當的是:
早有人報到許昌,言劉備有諸葛亮、龐統為謀士,招軍買馬,積草屯糧,連結東吳,早晚必興兵北伐。曹操聞之,遂聚眾謀士商議南征。荀攸進曰:「周瑜新死,可先取孫權,次攻劉備。」操曰:「我若遠征,恐馬騰來襲許都。前在赤壁之時,軍中有訛言,亦傳西涼入寇之事,今不可不防也。」荀攸曰:「以愚所見,不若降詔,加馬騰為征南將軍,使討孫權,誘入京師,先除此人,則南征無患矣。」操大喜。(《三國演義》第57回)
(A)欲採荀攸建議,趁孫權陣營發生變故時南征
(B)知馬騰有反意,防他趁曹軍南征時攻取西涼
(C)有意自孫權陣營招降馬騰,再使之討伐孫權
(D)同意荀攸之計,誘馬騰與孫權互鬥進而兩傷
國文
107指考國文考科-06
詩歌常運用意象傳達情思。關於下列詩句「意象」運用的說明,最適當的是:
(A)「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透過「蓮花」的開落呈現年華與心境變化,隱含詩人對女子的愛憐
(B)「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遶船月明江水寒」,以「月」的恆在比喻無盡的等待
(C)「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以「花」、「水」各自飄流,傳達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哀怨
(D)「(曠野裡獨來獨往的一匹狼)恆以數聲悽厲已極之長嗥/搖撼彼空無一物之天地/使天地戰慄如同發了瘧疾」,藉「長嗥」暗示外在批評聲浪令人恐懼
107指考國文考科-07
黃庭堅〈寄黃幾復〉:「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兩句所描繪的情景形成對比,凸顯其思念之情。下列文句同樣採用對比手法的是: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B)我們仍然活著。仍然要飛行/在無邊際的天空/地平線長久在遠處退縮地引逗著我們
(C)一個小和尚坐在大廟裡,門突然打開的時候,看見外邊的花、草地和姑娘,門再關上的時候,心關不住了
(D)蟬聲是一陣襲人的浪,不小心掉進小孩子的心湖,於是湖心拋出千萬圈漣漪如千萬條繩子,要逮捕那陣浪
107指考國文考科-08
[題組:第8題到第9題]
「淡」必須是我們性格中最主要的特徵,只有「淡」,才能使一個個體同時具備所有能力,並且隨時證明他所擁有的能力。因此,只有平淡的性格才能使對立的質素互不排斥,確保性格的完整多面向,使個人得以毫無阻礙地隨其所處的情境而應變。任何一種才性,都不應當推展到強烈地獨占一個人的整個性格,而應當順著性格來發揮它。最理想的情況,不是英雄主義式的投入,而是保持一種虛待的狀態。如此,他與世界的脈動是協調的,而且能毫無阻礙地接收這些脈動。
中國古代文人都有出仕的懷抱,因此他們只能在當官和辭官退隱之間抉擇。由於文化中重視平淡,他們的人格通常不會特別往哪一個方向突出,而是向所有的可能敞開。聖人既能夠投入政治生活,也能夠以最大的彈性,視當下的需要而退隱。聖人因其本性中的平淡,而能擁有一切的美德,但又不陷溺在任何一種美德裡。通過投入或遠離政治生活,他總是能隨時隨地準備好要面對各種緊急情況。這就是天道,雖然看起來經常變化,卻永遠不偏移。(改寫自余蓮《淡之頌》)
8. 依據文意,最符合文中觀點的敘述是:
(A)退隱閒逸,能使人心境平淡,體驗人生百態進而陶鑄美德
(B)保持彈性,抱持英雄主義者能順時而為,與世界脈動同步
(C)不偏不執,成就性格的完整性,能因應變化而不偏離常道
(D)博採眾長,虛心接受不同意見,可有效處理各種緊急情況
107指考國文考科-09
107指考國文考科-10
[題組:第10題到第12題]
丙
珠 說 得 對,不 必 對 未 來 感 到 迷 惘。我 知 道 我 在 臺 灣 所 賺 的 錢,不 能 保 證 我 家
人 的 未 來 會 好 好 的 , 但 就 如 珠 所 說 的 , 若 有 上 帝 的 照 顧 , 我 還 擔心什麼 呢 ?
雇 主 對 我 做 的 決 定 感 到 驚 訝,但 我 向 他 們 保 證,一 定 會 找 到 比 我 更 好 的 代 替
者 。 他 們 最 終 同 意 我 的 決 定 , 這 個 月 便 是 我 工 作 的 最 後 一 個 月 。
「 這是我們最後一年 看 龍舟賽了。」我呼喚珠。「 以 後 一 定 會 很 想 念 的 。 」
「 我 們 可 以 以 遊 客 身 分 再 回 臺 灣看啊 ! 」 珠說。 「 不 要 啦 ! 」 我 搖 頭 。
「 珠 , 知 道 到 達 妳 國 家 最 便 宜 的 交 通 工 具 是 什 麼 嗎 ? 」
「 是 什 麼 ? 」 珠 問 。 「龍舟呀 ! 」
「哈哈 … … 好 吧 , 我 們 搭 龍 舟 回 去 。 」 珠 以 大 笑 回 答 我 的 玩 笑 。
我 想 跟 珠 說 一 句 在 讀 國 小 時 就 聽 過 的 諺 語,但 我 打 消 這 念 頭。我 想,如 果 不
是 珠 也 知 道 那 諺 語 的 道 理,她 一 定 會 繼 續 留 在 臺 灣。事 實 上,她 選 擇 回 國,對 未
來 仍 然 存 在 著 許 多 問 號,但「 」,我 相 信,她 一 定 也 跟 我 有 相
同 的 體 會 。 ( 改 寫 自 Safitrie Sadik著 , 鐘 妙 燕 譯 〈 珠 和 龍 舟 〉 )
107指考國文考科-11
[題組:第10題到第12題]
11. 若丙文中的「我」即作者本人,依據甲表和丙文,下列解說最適當的是:
(A)作者相信天無絕人之路,於是中止在臺灣的工作返回印尼
(B)珠想邀請作者到她家鄉遊玩,讓作者倍感異國友誼的可貴
(C)珠提議「我們搭龍舟回去」,委婉表達無力買機票的心酸
(D)為了不讓珠覺得為難,作者決定打消解說某句名諺的念頭
107指考國文考科-12
107指考國文考科-13
[題組:第13題到第15題]
共享經濟是指擁有閒置資源的機構或個人有償讓渡資源使用權給他人,以減少資源浪費,並創造價值。
因為科技的配合,共享經濟最近幾年大行其道。例如智慧型手機有助於建構相應的服務功能,又提供處處且時時上網的便捷,個體便可藉助第三方創建的媒合平臺,交換閒置資源,於是產生了第一類型的共享經濟- 個人閒置資源共享,例如個人可以透過Airbnb(房間共享)、Uber(乘車共享)等媒合平臺,提供或選擇服務。
但由於提供資源或服務者的素質往往良莠不齊,導致許多意外,有些國家政府出面禁止,於是漸漸發展出第二類型的共享經濟- 標準化的商業資源共享,由平臺對個人提供標準化的服務,例如Airbnb建立品牌公寓、Uber提供更多交通服務。然而,服務越標準化,平臺就會越來越像傳統的飯店或租車公司,使共享與分享的精神逐漸消失。
因此,有人指出:第二類型的共享經濟只是讓少數公司打著「共享」大旗收割豐厚的「經濟」果實;而且平臺業者與資源提供者沒有勞雇關係,也可能讓資源提供者自行承擔損失風險。
13. 依 據 甲 文 , 關 於 「 共 享 經 濟 」 的敘述 , 最 適 當 的 是 :
(A)資 源 的 「 所 有 權 」 與 「 使 用 權 」 脫 勾
(B)資 源 提 供 者 分 享 閒 置 資 源 , 不 宜 收 取 報 酬
(C)第 一 類 型 與 第 二 類 型 的 區 別 , 在 於 科 技 平 臺 素 質 的 良 莠
(D)第 二 類 型 有 違 共 享 經 濟 初 衷 , 但 資 源 提 供 者 有 損 失 時 , 可 獲 平 臺 業 者 賠 償
與同舍生韓子合錢買驢 報錯
ChatGPT DeepSeek臣請禁絕。從之。蔣又不行。(《冊府元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