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16題
下列各組文句「」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
(C)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D)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朱、林以下,輒啟兵戎,喋血山河,藉言恢復,而舊志亦不「備」載也
(E)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王果去牆數步,奔而入,及牆,虛若無物,回視,果在牆外矣。大意,人「謝」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17題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之語意關係可以是「如有一分耕耘,則得一分收穫」,下列文字前後句具有相同語意關係的選項是:
(A)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B)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C)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D)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E)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18題
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名片的種類式樣之多,就如同印名片的人一樣。有足以令人發笑的,有足以令人感動的,也有足以令人哭不得笑不得的。若有人把各式的名片聚集起來,恐怕比香菸裡的畫片還更有趣。
官銜的名片,時行的是單印名姓,不加官銜。其實官做大了,人就會自然出名,官銜的名片簡直用不着。惟獨有一般不大不小的人物,印起名片來,深恐自己的姓名太輕太晚,壓不住那薄薄的一張紙,於是把古往今來的官銜一齊的印在名片上,望上去黑糊糊的一片,就好像一個人的背上駭起一塊大石碑。
身通洋務,或將要身通洋務的先生,名片上的幾個英文字是少不得的,「湯姆」、「查利」都成,甚而再冠上一個聲音相近的外國姓。因為名片也者,乃是一個人的全部人格的表現。(梁實秋《名片》)
(A)單印名姓而不加官銜的名片,表示名片主人並不看重外在的虛名
(B)有些人無法自我肯定,只能用層層疊疊的官銜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C)作者將名片上的官銜喻為大石碑,暗指為官者應知任重道遠之意
(D)作者對於通洋務者必在名片加上英文姓名,語帶嘲諷,不以為然
(E)名片比重片有趣之因,在於可從中看出各種不同的人格表現方式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19題
傳統文人常針對書作題說:「列詩句,意在強調書作逼真的選項是:
(A)嫻媚不失筠粉態,蕭颯盡得風煙情。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
(B)興來寫菊似塗鴉,誤作枯藤纏數花。筆落一時收不住,石枝留得一拳斜
(C)北苑時翻視池墨,疊起烟雲隱露露。短縑尺楮信手揮,若有較難在昏黑
(D)名工經思揮彩筆,驅山走海置眼前。滿堂空翠如可掃,赤城霞氣蒼梧烟
(E)峰頭黛色晴猶濃,筆底春雲暗不開。墨花淋漓翠微斷,隱几忽聞山雨來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20題
閱讀下列二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甲、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功名之士,決不能為泉石淡泊之音;
輕浮之子,必不能為敦庵大雅之響。故陶潛多素心之語,李白有遺世之句,杜甫與「廣度萬間」之願,蘇軾師「四海弟昆」之言。凡如此類,皆應聲而出。(葉燮《原詩》)
乙、詩文之所以代變,有不得不變者。一代之文治襲已久,不容人人皆遣此語。今且千載百年矣,而猶取古人之陳言一一而摹仿之,以是為詩,可乎?故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李、杜之詩所以獨高於唐人者,以其未嘗不似,而未嘗似也。如此者,可與言詩也已矣。(顧亭林《日知錄》)
(A)甲文主張詩歌是作者主體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可虛構造作
(B)乙文主張創作既要接續傳統,又要開創出自我獨特的面貌
(C)甲文著重文學與時代的關聯,乙文留意作品與情志的聯結
(D)乙文論及李白與杜甫詩作,皆著眼於二人雄渾高遠的詩境
(E)乙文皆主張詩文本於心性,故當先涵養心性後再專研詩藝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21題
閱讀下列小說,依文意選出解讀恰當的選項:
關聯房的人圍著打趣,七巧只看了一看便出來了。長安在門口趕上了她,悄悄笑道:「皮色倒還白淨,就是嘴唇太厚了些。」七巧把手捧著門,拔下一只金花耳來搔搔頭,冷笑道:「還說呢!你新娘子這兩片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碟子。」旁邊一個太太便道:「說是嘴唇厚的人天性厚些!」七巧哼了一聲,將金花耳插住了那太太,倒剃起一隻眉毛,歪著嘴微微一笑道:「天性厚,並不是什麼好話。當著姑娘們,我也不便多說──但願咱們自爭兒這條命別送在她手裡!」七巧天生著一副高貴的喉嚨,現在因為老宅了坐,不那麼尖了,可是局局的依舊四面刮得人寒痛,像剃刀片。這兩句話,說響不響,說輕也不輕。人靠裡的新娘子的平板的臉與胸脯了一震──多半是龍鳳燭的火光的跳動。(張愛玲〈金鎖記〉)
(A)七巧進了洞房,「只看了一看便出來」,顯示七巧對白哥兒的新娘不甚喜歡
(B)一旁的太太搭腔:「嘴唇厚的人天性厚」,是接續七巧的話對新娘落井下石
(C)七巧說:「天性厚,並不是什麼好話」,是要一旁的太太勿用反語讓諷刺親
(D)「像剃刀片」既形容七巧的嗓音和利潤耳,也形容七巧的言語風格尖酸刻薄
(E)「火光的跳動」表面上描繪燭火光影,實暗指新娘因話中的刀光劍影而心驚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22題
閱讀下文,選出填入後敘述正確的選項:
學測以日常用語為考試素材,除了想讓考生懂得在社交場合善用既有的文雅詞彙,例如(A):七希望考生能自行應用學習來分析新的語言現象,例如之前考外來語「純音譯」和「音義兼譯」,(B),乃是外來語進入中文的常用形態。有些新詞顯會修辭趣味,例如「秒殺」形容掃帚之快,「神回應」形容答覆之妙,(C)。又「天兵」代指少根筋、常壞事之人,「天菜」代指無法抗拒的傾慕對象,但(D)。字義轉變最受瞩目者莫如「困」字。此字在古代是「明亮」之意,但因故似張著口、撇著八字眉的臉,遂出現「各場固很大」、「人在困境」這類新用法,或或略通於「窘」,(E)。
(A)尊稱他人的母親為「今堂」,謙稱自己的提問為「垂詢」
(B)時下捕捉精靈寶貝追求升級的手機遊戲「寶可夢」(Pokémon)即屬前者,以「粉絲」(fans)指稱對某人事物的熱愛者則屬後者
(C)「秒」和「神」均帶有誇飾的效果
(D)前者的「天」是「天生的」,後者的「天」是「天真的」,意思大不相同
(E)這使原來只是基於字體形貌所產生的借用,恰好可用同音譜義來聯想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23題
言談中有時會透過「吃虧讓步」的態度或方式表達善意,以求達成良好的互動。下列畫底線處的對話,運用此一言談技巧的選項是:
(A)太公道:「師父請吃些晚飯,不知肯吃草腥也不?」魯智深道:「酒家不忘壺酒,遮其甚麼渾清白酒都不嫌選,牛肉、狗肉,但有便吃。」
(B)帝頸慄不已。只見階下披甲持戈數百餘人,皆是魏兵。帝泣謂群臣曰:「朕願將天下禪於魏王,幸留殘喘,以終天年。」賈詡曰:「魏王必不負陛下。」
(C)王夫人道:「也罷,我們就去罷。只是我們大大咧咧的,只怕村裡人笑話。」賈政道:「無妨。」王夫人命眾姊妹用轎,自與賈政隨車隨後,逕投花園而來。
(D)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細絲錠子,即便包了兩錠,叫胡屠戶進來,說道:「方才費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錢來。這六兩多銀子,老爹拿了去。」
(E)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自己卻鼓著腮不語。眾人先是發怔,後來一聽,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來。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24題
一、文章解讀( 占 9 分) 閱讀下文後,請依據作者的引述與闡釋,說明當人發揮自己的天賦時,如何能產生 「自由與踏實的感受」。文長約100-150字(約5-7行)。
[多選題]年輕人要清楚自己的志向,不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當你找到自己的天賦 時,會有一種如英國教育改革家肯‧羅賓森所說的「歸屬於天命」的狀態:「歸屬於天命, 有跡可循,最明顯的就是自由與踏實的感受。當你從事自己熱愛又擅長的工作,才可能 覺得活出了真實的自我。你覺得自己做著天生該做的事,也成為你天生該成為的人。」 但我們常常提到「讓天賦自由」,我很擔心這會造成一種誤解,以為找到「天賦」就 自由了,可以放羊吃草、閒散度日。天賦,不是偷懶的藉口,沒有一個天才可以光靠天 賦扶搖直上。正好相反,天賦是由一種不得不然的熱情所驅動,你熱愛一件事,熱愛到 足以打死不退,全身有一股強烈飢渴往前追尋的力量。因此,任何天賦都需要回到「紀 律」的堅持上。(改寫自嚴長壽《教育應該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