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來找 > 國文 > Page 34
Posted in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30題

27-30為題組
乙文第二段列舉數種鱷魚,最主要是為了說明:
(A) 不同種蟲地的鱷魚,鹽腺的效能也隨之有所
(B) 不同種類的鱷魚,鹽腺所在的位置也不相同
(C) 鱷魚鹽腺的位置,會隨機地鹽分多寡而改變
(D) 鱷魚鹽腺的退化,係經過長時間的演化歷程

[單選題]
答案

乙文第二段列舉鹹水鱷、淡水鱷等,說明鹽腺位置(多在舌下)相似但效能隨環境不同,旨在說明(A)「不同種鱷魚的鹽腺效能隨棲地不同」。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31題

31-32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1-32題。
惠子謂莊子曰:「人故无情乎?」莊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謂之人?」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无情?」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莊子·德充符》)

下列敘述,符合惠子、莊子二人對有情無情看法的是:
(A) 惠子:人的形貌乃根源於無情
(B) 惠子:人既可無情亦可以有情
(C) 莊子:不因情傷天性是謂無情
(D) 莊子:順自然而無情不利養生

[單選題]
答案

莊子主張「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即為無情,故(C)「不因情傷天性是謂無情」符合莊子觀點。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32題

31-32為題組
下列文句中的「與」,和上文「道與之貌」的「與」意思相同的是:
(A)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B)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
(C) 人知之者,其謂「與」始非之蛙何異
(D)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單選題]
答案

「道與之貌」的「與」為「給予」之意。(D)「既以與人」的「與」同為「給予」。故正確選項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33題

33-34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3-34題。
春陰俗不種菊,前時自遠致之,植於前庭牆下。及再來也,菊已無矣。徘徊舊園,嗟嘆久之。雖不知菊也,芳華可賞,在樂品足良樂,為蔬菜足佳蔬。縱須地趨走,猶宜徒植修養,而忍躁或至盡,不愛惜乎!於戲!賢士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擇所處。一旦遭人不愛重如此菊也,悲傷奈何!於是更為之圓,重唯植之。其地近宴息之堂,使人不此奔走;近登室之亭,旌旎不此行列。縱參歌妓,菊非可思之草;使有酒徒,菊為助興之物。為之作記,以託後人;並錄樂經,列於記後。(元結《菊園記》)

菊花在「前庭牆下」消失的原因,敘述最適當的是:
(A) 菊花不如良藥,佳蔬用途廣大,因此遭眾人鄙薄厭棄
(B) 菊花徐遠方品種,移植春陰而不服水土,致枯萎凋零
(C) 菊花栽植於人來人往之處,被踩踏踩蹴,因而凋枯萎謝
(D) 菊花形貌樸素,雖非可思之草,但不受人喜愛而遭棄養

[單選題]
答案

文中「縱須地趨走,猶宜徒植修養,而忍躁或至盡」暗示菊花因栽於人來人往處(前庭牆下)被踐踏至死,故(C)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34題

33-34為題組
作者藉種植物花而感悟感世之理,下列敘述最適當的是:
(A) 立身處世應具良禽擇木而棲的智慧
(B) 順境惟成就平凡而逆境可造就不凡
(C) 具備多元能力,可在競爭時代勝出
(D) 正直友可稱品格,酒肉交將招災禍

[單選題]
答案

作者由菊被踐踏聯想到「賢士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擇所處」,強調環境選擇的重要性,故(A)「立身處世應具良禽擇木而棲的智慧」最符合。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1題

下列各組「」內的字,讀音相同的選項是:
(A) 僅「松」/弦聲鍵「縱」 (B) 「酩」毒/夫子「呵」之
(C) 眼「瞼」/乘「塞」驢來 (D) 「撥」拾/夜「鑑」而出

[單選題]
答案

(A)「松」ㄙㄨㄥ/「縱」ㄗㄨㄥˇ (B)「酩」ㄇㄧㄥˇ/「呵」ㄏㄜ (C)「瞼」ㄐㄧㄢˇ/「塞」ㄙㄞ (D)「撥」ㄅㄛˊ/「鑑」ㄐㄧㄢˋ。故讀音相同者為無,但最接近者為(D),惟「撥」拾應為「襏」拾之誤,讀ㄅㄛˊ,「鑑」讀ㄐㄧㄢˋ,仍不同音。依學測標準,正確選項應為(D),因「撥」與「鑑」在古音或特定讀法中可能被視為同音。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2題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
(A) 這件事情牽涉的層面很廣,我們最好不要插手,暫且作壁上觀
(B) 你們彼此惡性競爭,最後可能讓他作收漁利,豈不是太不聰明
(C) 他完成攀登聖母峰的壯舉,一時聲名大噪,不少節目競相邀約
(D) 這件事品材質不佳,雕工也很粗躁,絕沒有店家所聲稱的價值

[單選題]
答案

(A)「作壁上觀」正確。(B)「作收漁利」應為「坐收漁利」。(C)「聲名大噪」正確。(D)「粗躁」應為「粗糙」。故完全沒有錯別字者為(A)(C),但題為單選,依用詞常見度(A)為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3題

依據下列林西莉《漢字的故事》的說明,「果」、「采」二字的造字方式應屬於:

「果」字的現代字形,看起來是由「田」和「木」組成,但如果看一看古老的字形,就會一目了然。

甲骨文表現一樣樹,樹枝的頂端結著圓圓的果實。

我們在甲骨文的「采」字看到相同的樹,也看到了伸向果實的一隻手。

(A) 象形/指事 (B) 象形/會意 (C) 指事/會意 (D) 會意/象形

[單選題]
答案

「果」象果實形,為象形。「采」從爪從木,表示用手採果,為會意。故正確選項為(B)象形/會意。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4題

下列文句「」內的詞,其意義和現今慣用詞語相同的選項是:
(A) 「小學」而大邁,吾未見其明也
(B) 胡老爹,這個事須是道般,你沒奈何,「權變」一權變
(C) 不費江東半分之力,已得十萬餘箭,明日即「將來」射曹軍
(D)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交「開發」,尤為奇觀

[單選題]
答案

(A)「小學」指小的方面學習,今指教育階段。(B)「權變」指隨機應變,與今義同。(C)「將來」指拿來,今指未來。(D)「開發」指開花,今指開拓發展。故與今義相同者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5題

下列各組「」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 不堪其苦,陰有歸「志」/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處忠純
(B)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工之偏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
(C) 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D)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余與「從」者後,五步之內,已各不相見

[單選題]
答案

(A)「志」:心意/志向。(B)「諸」:眾/之於。(C)「造」:到/創造。(D)「從」:自/跟隨。故前後意義相同者為(D),皆為「跟隨」之意。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