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來找 > 國文 > Page 56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01

下列「」內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胡「茄」之拍/僧侶「梨」袋
(B)櫻起「閒」牆/做「睨」萬物
(C)驀然而「路」/「指」擊對手
(D)「吁」嗟而去/「迂」談鬧論

[單選題]
答案

(A)「茄」讀ㄐㄧㄚ,「梨」讀ㄌㄧˊ,不同音
(B)「閒」讀ㄐㄧㄢˋ,「睨」讀ㄋㄧˋ,不同音
(C)「路」讀ㄌㄨˋ,「指」讀ㄓˇ,不同音
(D)「吁」讀ㄒㄩ,「迂」讀ㄩ,讀音相同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02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
(A)收藏家的稀世珍品樣樣價格不斐
(B)這起工安意外明顯是人謀不彰所導致
(C)叔叔感慨從小命難時乖,一路工讀自學
(D)天燈乘載大家的願望,在歡呼聲中冉冉升空

[單選題]
答案

(A)「不斐」應為「不貲」或「不菲」
(B)「人謀不彰」應為「人謀不臧」
(C)「命難時乖」應為「命蹇時乖」
(D)完全正確無錯別字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03

下列文句畫底線處的詞語,運用最適當的是:
(A)這宗戀案經專案小組擘肌分理,已掌握部分有利線索
(B)經理很欣賞這名愛將,但也常愛屋及烏地相護其過失
(C)新品銷量短期內便來者可追,超越廣受好評的老品牌
(D)闖過準決賽就能占到得籠望蜀的位置,可望角逐冠軍

[單選題]
答案

(A)「擘肌分理」比喻分析事理細密,運用恰當
(B)「愛屋及烏」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愛與他有關的人或物,不適用於包庇過失
(C)「來者可追」指未來的事還可以補救,與文意不符
(D)「得籠望蜀」應為「得隴望蜀」,比喻貪得無厭
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04

關於表一、表二,最適當的解讀是:

詩人 孟浩然 王昌齡 王維 李白 杜甫
人數 178 104 159 333
詩數 255 114 247 460
占現存詩總量的比率 92.73% 62.64% 65.34% 43.27%
孟浩然 王昌齡 王維 李白 杜甫
孟浩然 0 3 5 0
王昌齡 4 1 2 0
王維 2 1 0 0
李白 0 1 0 3
杜甫 0 0 0 3

(A)孟浩然、王昌齡、杜甫皆認識王維,故於表一數字「159」中各計一次
(B)孟浩然較另四位詩人尤好寫詩交友,王昌齡給每名親友的詩至多兩首
(C)杜甫的親友比孟浩然少,他與孟浩然的熟識度,比與王維來得高
(D)李白有不少詩是因問候、懷想親友而寫,但對象不含王維

[單選題]
答案

從表二可見李白給王維的詩數為0,表示李白問候懷想親友的詩中不含王維。表一顯示李白此類詩作數量最多(460首),但對象不包括王維。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05

溝通交涉時,說話者會自居某個角色,或讓受話者處於某個角色,以利達成目的。下列關於甲、乙的解說,最適當的是:
甲、獨之或謂泰穆公:「且君嘗為吾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吾,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關秦,將焉取之?」
乙、樊曾謂項羽:「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

(A) 說話者自居旁觀者的角色 受話者處於被嫉妒的角色
(B) 說話者自居的人情的角色 受話者處於被辜負的角色
(C) 受話者處於被嫉妒的角色 說話者自居旁觀者的角色
(D) 受話者處於被辜負的角色 說話者自居的人情的角色
[單選題]
答案

甲文中燭之武以晉國背信棄義、貪得無厭來說服秦穆公,讓秦穆公處於被晉國辜負的角色;乙文中樊噲強調劉邦功勞高卻未得封賞,讓項羽處於辜負有功之人的角色。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06

依據下文,□□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
乾姜纖白,甚美。其部人曰:「將軍何為翠麗人經此?地有神,善霜少女,而美者□□□□,宜謹護之。」乾姜□□□,夜勤兵環其廬,匿鄉密室中,謹閉其目,而以女奴十餘□之。爾夕,陰風晦黑,至五更,寂然無聞。守者急而假寐,忽若有物驚寤者,即已失妻矣。(〈補江總自猿傳〉)
(A)其來有自/疑懼/迎候
(B)其來有自/倨傲/伺守
(C)尤所難免/倨傲/迎候
(D)尤所難免/疑懼/伺守

[單選題]
答案

前文說「地有神,善霜少女」,故美麗女子「尤所難免」受害;將軍聽到此事後「疑懼」;派女奴「伺守」監視保護。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07

關於下文「做菜」與「作文」之間的譬喻,說明最適當的是:
滿洲菜多燒煮,漢人菜多糞湯,童而習之,故擅長也。漢詩滿人,滿詩漢人,各用所長之菜,轉覺入口新鮮,不失邯鄲故步。今人忘其本分,而要格外討好。漢詩滿人用滿菜,滿詩漢人用漢菜,反致依樣葫蘆,有名無實,畫虎不成反類犬矣。秀才下場,專作自己文字,務極其工,自有過合。若逢一宗師而舉仿之,逢一主考而舉仿之,則擬皮無真,終身不中矣。(袁枚《隨園食單》)
(A)學做料理須知各地菜餚特色,習文當須辨宗門流派
(B)做菜須向前輩方家學習以精進,為文當須追摹宗師
(C)漢人未自幼學習而做不好滿菜,學寫文章亦宜趁早
(D)料理講究發揮個別的特長,作文亦以呈顯本色為尚

[單選題]
答案

文中強調「各用所長之菜」、「專作自己文字」,反對「依樣葫蘆」、「摹仿」,主張發揮本色特長。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08

8-9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8-9題。
經保育人士多年努力,黃石公園終於在1995年放生14隻灰狼。灰狼進入生態系統後,開始獵捕加拿大馬鹿。鹿群為了生存,便減少出現在河谷。當河谷的植物不再成為鹿群的螢甲,就逐漸恢復原先的茂盛,有些樹甚至以五倍速度成長。環境學家蒙比爾特在YouTube介紹上述這一連串的改變,並指出因鹿減少而增生的植被,使河岸不易被沖刷成曲折的模樣。
2010年有所研究發現:雖然鹿在幾年內減少60%,但樹木從未迅速長高,且鹿仍到狼群出沒頻繁的區域見食,因為他們在遼闊的黃石公園裡相遇機率極低。動物學家米德爾頓引述這項研究,認為狼群絕跡確實衝擊黃石公園生態,但過去因此而產生的巨變,不可能藉狼群重返而在短時間內復原。生態學家參可奈弟也指出,鹿的減少確實讓樹木變多,但1990年代末大會則已開放獵捕加拿大馬鹿,而黃石公園的美洲獅與灰狼也對鹿群減少有所貢獻。所以,他認為「『狼改變了河流』」,此外,米德爾頓承認這個案例讓大家意識到肉食物物對生態系統的重要,但他強調,提供正確訊息仍是環境學家的職責。(改寫自〈「改變美國自然生態的狼英雄」是事實還是神話?〉)
上文______內,最適合填入的文句是:
(A)其中雖有些許真相,但似乎過於誇大
(B)是不折不扣的假新聞,完全缺乏實證
(C)將來可能推翻,但在目前可信度最高
(D)不可等閒視之,而是應該追蹤的警訊

[單選題]
答案

從三位學者的研究可見,狼群對生態的影響確實存在,但沒有蒙比爾特宣稱的那麼戲劇化,因此「其中雖有些許真相,但似乎過於誇大」最符合文意。
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09

8-9為題組

「三位學者的言談」是上文重要素材。關於此素材的運用手法,最適當的敘述是:
(A)引述三人對「狼英雄」的看法時,僅敘述其論點而省略論據
(B)先綜述各方對「狼英雄」反應,再以三人為代表分述其觀點
(C)以前該形式呈現三人對「狼英雄」的看法,使讀者有參與感
(D)以三人觀點的出現順序,隱然表達對製造「狼英雄」的質疑

[單選題]
答案

文中先介紹蒙比爾特的「狼英雄」說法,再依序引述米德爾頓、參可奈弟的質疑研究,最後以米德爾頓的結論作結,透過觀點出現順序隱然表達對「狼英雄」神話的質疑。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10

10-12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0-12題。
2020年壓軸的天文現象是木星合土星。從地球看,兩顆星在12月21日的視覺距離僅約6.5角分,幾乎黏在一起。由於木星繞太陽一周將近12年,土星則要29.5年,因此平均約20年才會兩星相合。
古人稱一個運動中的天體逼近另一天體曰「犯」,所以史書記載這兩星相合為「歲星(木星)犯填星(土星)」。但哪顆星犯哪顆星,是如何判斷呢?
以公轉速度而言,木星比土星跑得快。但因地球軌道短於外側行星的軌道,所以從地球上看V星的運動(如右圖),會發生順行(如A1→A2)、逆行(如A2→A3)的變化。而當木星在順逆行轉換、看似靜止不動時(古人稱為「留」),視覺上便可能土星快於木星。例如西元828年11月5日到21日,明顯是木星順行衝向土星,但21到25日,卻是土星以及方向接近木星,跑了2.2角分,但順行的木星只跑了1角分。以現代天文學看,木星每天頂多移動0.2度,小於宋元之際觀測誤差,約等於清代觀測誤差。如果真要依據這五天的變化寫雜犯雜,古人恐怕辦不到。
古代「填星犯某星」的記載很少,《明實錄》的「填星犯太白(金星)」,到正史中改為「太白犯填星」。又象整唐代之前國運占星術的《開元古經》,雖有「歲星犯太白」的古辭,但史書尚未寫「太白犯歲星」。故可確定快慢印象是判斷雜犯雜的依據。
(改寫自歐陽亮《都是星星惹的禍?木星合土星——歲星犯填星》)
談論專業知識的文章,通常預設讀者具備相關背景知識,而不加以說明。下列四個已確知的天文學知識,未被上文預設為背景知識的是:
(A)金星的公轉速度比土星快
(B)角分與度是測量角度的單位,1度=60角分
(C)清代的觀測誤差,小於宋元之際的觀測誤差
(D)木星、土星與太陽的距離,較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遠

[單選題]
答案

文中明確說明「清代的觀測誤差,小於宋元之際的觀測誤差」是現代天文學的發現,而非預設讀者已知的背景知識。其他選項在文中都被當作已知概念使用。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