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來找 > 國文 > Page 65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18

15-19為題組

上文畫線處如欲引述〈赤壁賦〉原文為論據,是否適當的研判是:
①扶飛仙以遊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爭騙得。
②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A)①、②皆適當 (B)①適當、②不適當
(C)①不適當、②無法判斷 (D)①無法判斷、②不適當

答案

①「扶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對應文中「凌萬頃之茫然、羽化登仙」的浪漫描寫,適當;②「物各有主」等句表現豁達,但文中主要討論主體感受與永恆價值,不完全對應,故不適當。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19

15-19為題組

關於杜牧與蘇軾的赤壁書寫,最符合上文觀點的是:
(A)皆在歌詠前代詩人的同時,重疊自身影像以寄託心志
(B)皆對歷史事件賦予個人想像,而將赤壁轉變為文學意象
(C)均拼貼片斷訊息以進行歷史想像,重現赤壁之戰發生場景
(D)均透過人與自然的對比,凸顯文學書寫對生命有限的突破

答案

文中指出杜牧與蘇軾均通過個人想像,將赤壁從地理名稱轉變為富含情感的文學意象,故(B)正確。(A)杜牧未重疊自身影像;(C)未強調拼貼片斷;(D)未均透過人與自然對比。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20

20-21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0-21題。
應聲不宜太素,亦忌太華。名人尺幅,自不可少,但須濃淡得宜,錯綜有致。予謂
裱軸不如實貼;軸應風起動搖,損傷名跡,實貼則無足患,且覺大小成宜也。實貼
又不如實畫,何年無虎頭,滿堂畫潦倒!自是高人韻事。
予謂頑固仿此制,而又變幻其形,良朋至止,無不耳目一新,
低回留之不能去者。
因予性嗜禽鳥,而又最惡樊籠,二事難全,終年搜索枯腸,一悟遂成良法。乃於
鷹旁四壁,倚四名手,盡寫著色花樹,而繞以雲煙,即以所愛禽鳥,蓄於虯枝老幹之上。
畫止空跡,鳥有實形,如何可言?曰:不難,當之須自鸚鵡始。從來當鸚鵡者必用銅架,
即以銅架去其三面,止存立腳之一條,並飲水啄粟之二管。先於所畫松枝之上,穴一小小
壁孔,後以架鸚鵡者插入其中,務使極固,底往來跳躍,不致動搖。松為著色之松,
鳥亦有色之鳥,互相映發,有如一筆寫成。
良朋至止,仰觀壁畫,忽見枝頭烏動,葉底翎張,無不色變神飛,說為仙筆;乃驚疑
未定,又復載飛載鳴,似欲朝翔而下矣。諦觀熟視,方知個裡情形,有不抵掌叫絕,
而稱巧奪天工者乎?(節錄自李淵《閒情偶寄·鷹壁》)

關於上文對鷹壁壁面的設計,敘述最適當的是:
(A)風格極簡或華麗皆可接受,但不能缺少名人書畫作品
(B)書畫貼於壁面以免風吹損傷,且可依喜好來裁切尺寸
(C)將油漆直接繪於鷹壁壁面,藉此懷念當年相識的舊友
(D)邀請名家實畫景物於壁面,並融入個人喜好選擇題材

答案

文中提及「鷹旁四壁,倚四名手,盡寫著色花樹」,即邀請名家在牆壁上直接作畫,並選擇自己喜愛的禽鳥題材,故(D)正確。(A)未強調不能缺少名人書畫;(B)實貼指貼畫,但文中主要為實畫;(C)未提及懷念舊友。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21

20-21為題組

根據上文朋友托筆稱「巧奪天工」的原因,最可能是:
(A)觀賞鏡以雲煙的花樹與鸚鵡,對畫壁的開創之舉駕為仙筆
(B)肯定主人的創意,既將花樹繪於壁面,又打造鸚鵡的樂園
(C)驚嘆虛實相映的樹林與鸚鵡,理解裝置方法後方恍然大悟
(D)發現裝置能操控鸚鵡,使其動靜自如,顯現主人深知鳥性

答案

文中描述朋友先驚嘆壁畫逼真(虛),後發現鸚鵡真實活動(實),虛實相映令人叫絕,故(C)正確。(A)未強調開創之舉;(B)未提及鸚鵡樂園;(D)未操控鸚鵡。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22

22-24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2-24題。

《小兒雜證直訣》匯集北宋兒科大家錢乙的醫療觀點與方法,是世界現存最早的兒科專著。錢乙注重五臟、五行間的生地關係,並提出相應的治法和方劑,而小兒臟腑柔弱,故主張用藥應避免強攻。
書中保存了二十多個醫療案例與一百多種方劑。這些方劑或以五臟與五色的對應關係命名,如導赤散、益黃散、瀉白散、瀉青丸;或以方中主要藥材阿膠命名,如阿膠散。
阿膠散是錢乙研創新方的代表,注重補肺止咳的主要療效,又用甘草、糯米糞脾胃以培土生金。至於化痰古方,如香連丸,主治熱痢。古制用黃連苦降以清熱,木香芳烈以行滯。錢乙則加入豆蔻溫溫止瀉,命名豆蔻香連丸。雖同樣治療腹痛腹瀉,但寒熱通澀之性有別。

東都張氏孫,九歲,病肺熱。……其證:嗽喘,悶亂,飲水不止,全不能食。錢氏用使君子丸。張曰:「本有熱,何以又行溫藥?他醫用涼藥攻之,一月尚無效。」
錢曰:「涼藥久則來不能食。小兒虛不能食,當補脾,候飲食如故,即瀉肺經,病必愈矣。」服補脾藥二日,其子欲飲食。錢以______瀉其肺,遂愈。張曰:「何以不虛?」錢曰:「先實其脾,然後瀉其肺,故不虛也。」(《小兒雜證直訣》)

甲文敘及「豆蔻香連丸」,主要是為了強調錢乙:
(A)不拘限於傳統,合宜調整用藥 (B)善於改變藥性,易溫澀為寒涼
(C)致力考察古今方劑藥材的差異 (D)積極保存古代醫典所載的名藥

答案

文中指出錢乙在古方香連丸中加入豆蔻,調整用藥以適應病症,顯示他不拘傳統,合宜調整用藥,故(A)正確。(B)未改變藥性;(C)非主要目的;(D)非保存古方。
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23

22-24為題組

依據甲文附圖,乙文______內應填入的藥名,依序應是:
(A)導赤散/瀉白散 (B)導赤散/瀉青丸
(C)益黃散/瀉白散 (D)益黃散/瀉青丸

答案

根據五臟五色對應:赤屬心、黃屬脾、白屬肺、青屬肝。病例為肺熱,需瀉肺,故用瀉白散。先補脾,故用益黃散。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24

22-24為題組

綜合甲乙二文,下列①、②是否符合錢乙醫療觀點,最適當的研判是:
①五臟母子相生,治療時宜先補母,母寶之後再瀉子。
②不強攻病證,待小兒飲食恢復正常後,方對症用藥。
(A)①、②皆符合 (B)①、②皆不符合
(C)①符合,②不符合 (D)①不符合,②符合

答案

①符合「先實其脾(母),然後瀉其肺(子)」的母子相生理論;②符合「候飲食如故,即瀉肺經」的用藥原則。
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25

下列各組「」內的詞,意義前後相同的是:
(A)刑仁講讓,示民有「常」/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
(B)人煙「猶」是,而蕭條矣/同居一府,「猶」同室之兄弟至親也
(C)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師略授小技,此來為不「負」也
(D)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竟「率」意而獨塗,莫自知其鳩拙云爾
(E)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巾箱披簷「冠」鏡首飾之盛,非人間之物

答案

(A)常:常規/經常 (B)猶:仍然/如同 (C)負:辜負/辜負 (D)率:率領/隨意 (E)冠:帽子/冠飾。故(C)前後意義相同。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26

下列文句畫底線的詞語,運用適當的是:
(A)邱老師腹笥甚廣,上課引經據典,學生感佩不已
(B)在民眾熱情擁戴下,他滿懷登山之志,決定參選市長
(C)臺北的冬天又濕又冷,如果沒有電暖器,肯定席不暇暖
(D)連假時車潮湧入熱門觀光景點,遊客摩頂放踵,寸步難行
(E)企業主管應拿出吐哺握髮的態度,積極攬才,打造國際競爭力

答案

(A)腹笥甚廣:形容學識淵博,運用適當。
(B)登山之志:指隱居之志,與參選矛盾,運用不當。
(C)席不暇暖:形容忙碌,與天氣寒冷無關,運用不當。
(D)摩頂放踵:形容不辭勞苦,與擁擠無關,運用不當。
(E)吐哺握髮:形容求賢若渴,運用適當。
答案:(A)(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27

關於博物館的場所特性,符合下文敘述的是:
博物館雖然是向大眾開放的空間,但多數人去參觀時,會認為不能穿著太沒「文化」的服裝,以符合場所的調性。博物館也會制定一套規則來約制參觀者的行動,如入館前須經歷像宗教淨化的程序——特定物品或過大的背包不能插入、隨身背包通過安檢、驗票;入館後更須遵守與文物間的安全距離,不能跨越禁止區域,不能拍照。而展場的有重與建築參觀路線,也提供了一個有秩序的、不會引起騷亂的世界。
博物館的展示讓參觀者以為身在「現場」,卻也決定了參觀者可以看什麼、看不到什麼。博物館做為知識集合場,自然成為特定領域的權威,它一方面闡釋作品,對參觀者進行教育,一方面也讓觀眾意識到自己是知識的主體。(改寫自廖世璋〈博物館的社會不平等〉、徐夢可〈博物館觀眾身分的雙重屬性〉)
(A)各博物館所呈現的場所調性,往往受參觀者身分與觀展規則影響而有別
(B)入館前的多道程序,主要是為了減少觀展干擾,營造歷史的「現場」感
(C)博物館的文物分類與展廳安排,已預設某種引導參觀者理解世界的途徑
(D)過度講求秩序,拉進了參觀者與文物的距離,也減低博物館的教育成效
(E)博物館參觀者的視野雖受到知識權威的限制,卻獲得掌握知識的滿足感

答案

(A)文中未提及受參觀者身分影響。
(B)入館程序主要為安全管理,非營造現場感。
(C)符合「展場安排提供有秩序的世界」及「決定參觀者可以看什麼」。
(D)文中未提及減低教育成效。
(E)符合「讓觀眾意識到自己是知識的主體」。
答案:(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