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第1題到第2題]
「福爾摩斯,中午吃火腿三明治好嗎?」
「好啊!不過華生,請不要出去太久。」
結果我花了約一個小時才回家,福爾摩斯見到我,咕噥道:「華生,你好像給自己製造了一些麻煩!吃的東西,你是在貝克街的南邊或北邊買的?」
「我到南邊去。那裡的麵包店一條麵包賣一便士,北邊卻要兩便士,貴得要命。同樣一條麵包,居然賣兩倍的價格。」
「可是南邊的肉店價格比較貴,不是嗎?」
「嗯,沒錯,不過火腿只貴四分之一,北邊賣十二便士,南邊賣十五便士。」
「所以我們的午餐總支出是十六便士,但是如果你到北邊買,只要十四便士。這算盤打得可真奇怪,華生,你犯了一個錯誤。」
福爾摩斯繼續說:「老實說,我看到你從南邊的麵包店出來、進肉鋪之前,經過了賣三明治的米莉女士店門口。我看到她的盤子裡還有沒賣完的三明治。每天早上的尖峰時刻過後,她會以每份一便士的價格出清,因為不賣完的話,到頭來只好丟掉。我並不是嫌你的三明治做不好,不過她的三明治的確非常好吃。為什麼你不乾脆用更便宜的價格買更好吃的三明治,也可以省下做三明治的麻煩?」
「但是我已經買了麵包,而且我喜歡親自做三明治。再說,明天以前麵包不吃完會壞掉,那未免太浪費。福爾摩斯,不要忘了非洲還有小孩在挨餓!」
「就算你草草做一份三明治,而不買米莉可口的三明治,也幫不了他們。假使你買了米莉的三明治,把麵包丟掉,然後將省下的幾便士投入捐獻箱,還可以做一些好事。華生,你又犯了一個錯誤。」(改寫自科林‧布魯斯著,盛逢時譯《數字的陷阱‧不幸商人案》)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根據上文,請說明福爾摩斯認為華生犯了哪兩個「錯誤」?文長限 80 字以內(至多 4 行)。(占 4 分)
國文
112學測國寫試題-02
[題組:第1題到第2題]
問題(二):從上文對話中約略可以看出福爾摩斯、華生不同的生活態度,請分析二人的差異,並說明你比較傾向哪一種。文長限 400 字以內(至多 19 行)。(占 21 分)
略解:本題要求深入分析福爾摩斯與華生價值觀的差異,並表達個人立場。福爾摩斯代表理性思維,重視效率、成本效益和邏輯推理;華生代表感性思維,重視情感價值、道德關懷和親身體驗。分析時應從對話中提取具體證據,個人立場需有充分理由支持,結構應完整,論述需清晰有說服力。
答案:福爾摩斯展現的是徹底的理性主義者態度:凡事講求效率極大化,重視成本效益分析,以數學計算作為決策基礎,追求實際效果。例如他精確計算購物成本,並提出將省下的錢捐出更能有效幫助他人。華生則展現感性的人文關懷:重視個人感受與道德情感,認為親手製作有意義,擔心浪費食物,並時時心繫貧困人群。兩人根本差異在於「理性效率」與「情感價值」的優先順序。個人較傾向福爾摩斯的態度,因為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理性分析能讓資源發揮最大效用,真正解決問題。但華生的道德關懷也值得肯定,兩者若能結合將更為完善。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2學測國寫試題-03
我覺得童年是一種氣味的記憶。 我的童年,有許多果樹氣味的記憶。夏天暑熱的午後,廟埕後有一棵巨大的龍眼樹。 我從小學翻牆出來,背著書包,爬上龍眼樹,躲在密密的枝葉裡。外面日光葉影搖晃,隱 約聽見老師或母親尋來,在樹下叫著我的名字,但那呼喚的聲音,被蟬聲的高音淹沒了。 我一動不動,找到一處適合蜷窩身體的枝椏,好像變成樹的一部分,而那時,龍眼樹密密 的甜熟的氣味就包圍著我。我閉起眼睛,好像在假寐,也像在作夢,夢裡一串一串纍纍的 龍眼,招來許多蜜蜂果蠅。我童年的夢,很甜很香,好像一整個夏天都窩在那棵樹上,包 圍在濃郁的氣味裡做了一個醒不來的夢。(改寫自蔣勳《給青年藝術家的信》) 請回答下列問題
生活中充斥各種氣味。氣味透過嗅覺傳遞,喚起人們的記憶和感受,一如文中龍眼樹甜熟的氣味喚起作者的童年記憶。請以「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為題,寫一篇文章,書寫你熟悉的花草樹木的氣味,及其所召喚的記憶和感受。(占 25 分)
略解:此為抒情文寫作,評分重點包括:具體細膩的氣味描寫、深刻的情感連結、完整的文章結構、優美的文辭表達。高分段作品需具備獨特的個人經驗、豐富的感官描寫、深刻的情感共鳴,以及清晰的層次結構。建議選擇具有個人意義的特定植物,從氣味特徵入手,連結具體的生命經驗,最後昇華到情感感悟。
答案:寫作時應選擇一種具有個人意義的花草樹木,具體描寫其氣味特徵(如清香、濃郁、甜味等),並連結到特定的生命經驗與情感記憶。結構上建議安排:開頭點題引入氣味記憶,主體詳細描寫氣味特徵與相關經歷,結尾昇華情感感悟。文辭要生動優美,善用比喻、擬人等修辭,讓讀者能透過文字感受到氣味的存在與情感的流動。高分關鍵在於真誠的情感與獨特的個人經驗,避免陳腔濫調。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3學測國寫試題-01
[題組:第1題到第2題]
甲
生活中,人們習慣使用「標籤」將複雜的事物簡化、分類,再附上標記。然而,有時我們也將「標籤」使用在人的身上。哲學家叔本華說:「人們都從一個人所擁有的職位、從事的生意、隸屬的民族和家庭──亦即總體上從世俗常規所給予此人的角色和位置判斷他。所以,一個人就像商品一樣地被貼上標籤,並受到商品式的對待。至於根據其個人素質,這個人本身是個什麼樣的人,人們只是依自己的需要隨意地提及,亦即在大多數時候被擱置一邊,或者視而不見。」
人們或傳播媒體貼的標籤,有時會形成「刻板印象」,其中真假對錯值得深思。例如稱某個世代為「草莓族」,提到南美洲就想到「這些民族很會踢足球」。
乙
社會學家貝克指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標籤對人的個性意識、自我認同有強烈的影響,因此當人被一種詞語或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可能會往標籤所喻示的方向發展。許多企業因而賦予員工職稱正向的標籤,以放大標籤的力量。例如,蘋果(Apple)直營零售店中,為顧客的產品進行故障診斷的工程師,職稱是「Genius(天才)」,這個職稱間接鼓勵員工不斷了解最新技術知識,以提供顧客更好建議和技術支持。星巴克(Starbucks)店員則有「咖啡大師」、「咖啡大使」等名稱識別,象徵其所擁有的咖啡知識與對其專業服務的肯定。
你我也可以為自己貼上標籤,定義對自己的期待,並調整行為以符應標籤的內容,讓他人留下深刻印象,以擁有更多展現個人價值的機會。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請依據甲、乙二文,說明「標籤」概念使用於人身上的正面與負面作用。文長限 80 字以內(至多 4 行)。(占 4 分)
113學測國寫試題-02
[題組:第1題到第2題]
問題(二):日常生活中不乏「貼標籤」或「被貼標籤」的實例,請寫一篇短文,舉例說明你對標籤現象的看法。文長限 400 字以內(至多 19 行)。(占 21 分)
略解:本題要求考生透過具體實例闡述對標籤現象的看法。高分關鍵在於:選擇具說服力的生活實例,深入分析標籤的影響機制,提出個人見解與反思。結構應完整,包含實例描述、影響分析、個人觀點三部分。論述需具批判性思考,既能指出標籤的負面影響,也能論述其正面功能,展現對社會現象的深刻觀察。
答案:寫作時應選擇具體的生活實例,如學業標籤(資優生、後段班)、世代標籤(草莓族、躺平族)或職業標籤等。首先描述實例情境,接著分析該標籤如何影響個人行為與自我認同,最後提出個人觀點:標籤雖有助於快速認知,但過度簡化可能造成偏見,我們應保持反思,不被標籤限制發展可能性。論述需層次分明,見解深刻。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3學測國寫試題-03
根據上文所述,為什麼森林需要縫隙?由此聯想,人生是否也需要縫隙?請以「縫隙的聯想」為題,寫一篇文章,結合生活經驗或見聞,書寫你的感恩與體悟。(占 25 分)
略解:此為命題作文,評分重點包括:能否理解文本中森林縫隙的象徵意義,能否將此意象延伸至人生層面,能否結合個人經驗具體論述,結構是否嚴謹,文辭是否優美。森林縫隙象徵生命中的留白、喘息空間、轉變契機,考生需從具體描述過渡到抽象思考,展現對生命節奏的深刻體悟。
答案:森林需要縫隙的原因:讓陽光照射地面,提供新生命萌芽的空間,維持生態多樣性,避免過度競爭導致系統僵化。人生同樣需要縫隙:忙碌生活中的喘息時刻、人際關係的適當距離、心靈的留白空間,這些「縫隙」讓我們有機會反思、成長、重新出發。寫作時應結合具體生活經驗,如課業壓力下的休閒時光、人際相處的獨處時刻等,描述這些縫隙如何帶來新的視野與生命能量,最後昇華到對生命節奏的深刻體悟。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07指考國文考科-01
107指考國文考科-02
下列是一段現代散文,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戊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
那夜,我夢見母親。母親立於原野。背了落日、古道、竹裡人家、炊煙、遠山和大江,仰望與原野同樣遼闊的天極,
甲、古道隱跡,遠山墜入蒼茫
乙、線繞子纏繞的是她白髮絲絲啊
丙、母親手中緊握住那線繞子
丁、頃刻,大風起兮,炊煙散逝,落日沒地
戊、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風箏如鯨,載浮載沈
而江聲也淹過了母親的話語… … 母親的形象漸退了。(莊因〈母親的手〉)
(A)甲丙戊乙丁 (B)甲丁戊乙丙 (C)戊丙乙丁甲 (D)戊丁丙甲乙
107指考國文考科-03
107指考國文考科-04
連橫認為學詩須讀書以立根基,下列選項的閱讀次第,符合文中觀點的是:
詩有別才,不必讀書,此欺人語爾。少陵為詩中宗匠,猶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今人讀過一本《香草箋》,便欲作詩,出而應酬,何其容易!余意欲學詩者,經史雖不能讀破,亦須略知二、三,然後取唐人名家全集讀之,沈澱穠郁,含英咀華,俟有所得。乃有所得,乃可旁及,自不至紊亂無序,而下筆可觀矣。(連橫《雅堂文集‧詩薈餘墨》)
(A)香草箋→王右丞集→詩經
(B)詩經→黃山谷詩集→香草箋
(C)杜工部集→左傳→王右丞集
(D)左傳→杜工部集→黃山谷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