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23題

21-24為題組
依據上文,作者所不認同的前人論述是:
(A)杜甫對陶潛詩的詮釋
(B)與自珍對陶潛的評論
(C)浦起龍對杜甫的詮釋
(D)胡應麟對杜甫的評論

答案

作者指出胡應麟等人誤讀杜甫,將「枯槁」解為詩風平淡,故作者不認同的是(D)胡應麟對杜甫的評論。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24題

21-24為題組
上文認為「經典化的作者,是讀者反饋的產物」,圖像也是
讀者反饋的一種形式。甲、乙二圖皆以陶潛的歸隱生活為
背景,下列敘述,最無法從圖中獲悉的是:
(A)甲圖藉「採菊東籬」、「見南山」表現陶潛的閒適
(B)乙圖用飢餓難耐、流眼淚顛覆陶潛清貧自守的形象
(C)甲圖描繪陶潛功成不居,乙圖則描繪陶潛樂極生悲
(D)對陶潛形象的詮釋,甲圖重精神面,乙圖重物質面

答案

題幹未提供甲、乙二圖具體內容,但根據選項,(C)「功成不居」、「樂極生悲」均非陶潛典型形象或歸隱生活直接相關特質,最無法從歸隱主題圖像中直接獲悉。故正確選項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25題

25-26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5-26題。表坡在黃州與蜀客陳季常為友,不過登山玩水,飲酒賦詩,軍務民情,秋毫無涉。 光陰迅速,將及一載。時當重九之後,連日大風。一日風息,表坡又坐書齋,忽想:「定 惠院長老曾送我黃翁數種,裁於後園,今日何不去賞玩一番?」足猶未動,恰好陳季常 相訪。表坡大喜,便把陳陸同往後園看新。到得菊花棚下,只見滿地鋪金,枝上全無一 朵,嚇得表坡目瞪口呆。陳陸問道:「子瞻見菊花落瓣,緣何如此驚詫?」表坡道:「季 常有所不知。平常見此花只是焦乾枯爛,並不落瓣,去歲在王荊公府中,見他(談菊) 詩二句道:「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小弟只道此老錯誤了,續詩二句道: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作細吟。』卻不知黃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邊小弟到黃 州,原來使我看菊花也。」陳陸笑道:「古人說得好:廣知世事休開口,縱會人前只點 頭。假若連頭俱不點,一生無惱亦無愁。」表坡道:「小弟初然被誦,只道荊公恨我摘 其短處,公報私仇。誰知他何不錯,我倒錯了。真知灼見者,尚且有誤,何況其他!吾 輩切記,不可輕易說人笑人,正所謂______耳。」(改寫自《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 蘇學士》)

依據上文,關於表坡在黃州的情況,敘述正確的是:
(A)時就陳陸共議軍務民情
(B)李常贈菊數種以供賞玩
(C)驚見定惠院中菊瓣遍地
(D)領會荊公談菊所言不虛

答案

文中蘇軾(表坡)在黃州後園見菊花落瓣,印證了王安石(荊公)詩句「吹落黃花滿地金」正確,故(D)「領會荊公談菊所言不虛」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27題

27-30為題組
閱讀下列甲、乙二文,回答27-30題。

甲 利未亞州東北尼日多國產魚,名刺加多,約三丈餘。長尾,堅鱗甲,刀箭不能入。足有利爪,鋸牙滿口,性甚獰惡。色黃,口無舌,唯用上齶食物。入水食魚,登陸每吐涎干地,人畜踐之即仆,因就食之。見人遠則哭,近則噬。冬月則不食物,睡時嘗張口吐氣。(南懷仁《坤輿圖說》)

乙 莎士比亞的戲劇說:「那公爵如淌著眼淚的鱷魚,把善心的路人驕到嘴裡。」鱷魚眼睛所分泌的液體,有科學家曾經認為應是用來排出身體多餘的鹽分。許多生活在海裡的爬行動物,因為腎功能不如海生哺乳動物,故以鹽腺來恆定喝入海水後的體內離子。例如海龜的鹽腺位於淡水中,海龜看似流眼淚,其實是讓鹽分藉此排出。海蟹蜥的鹽腺位在鼻腔中,牠們會從鼻孔排出結晶狀的鹽分。海蛇的鹽腺則在後舌下腺中。總之,鹽腺的位置是個別演化的,但功能相似。

目前已無生活於海中的鱷魚,但有些鱷魚仍被急於河口或淺海。科學家後來發現,牠們的舌頭表面會流出清澈的液體,進而懷疑這才是鹽腺的分泌物。經過幾分鐘分析,果然其含鹽量比眼睛分泌物來得高。例如亞洲的鹹水鱷與美洲的澳洲鱷,鹽腺都位在舌下腺中,牠們舌頭表面的孔洞會分泌出高鹽分的液體。至於同一層的淡水表親,如澳洲淡水鱷,也有結構相同的舌下鹽腺,但就能略過一籌;同一种的西非狹窄的鯉和西非矮鳩,情況也大致類似。但生活於淡水地區的短吻鱷料鱷魚,例如美洲短吻鱷和銀鏡凱門鱷,舌頭的孔洞都極小,前者的排鹽數率奇差,後者則完全不會排出鹽分。

鱷魚通常在陸地待了一段時間後,位於暗礁的哈氏腺便會分泌鹹液潤滑眼睛。暗礁是一層透明的眼瞼,除了滋潤眼睛外,當鱷魚潛入水中,閉上暗礁,既能保護眼睛,又能看清水下情況。另有實驗發現,有些鱷魚會透過食道流淚,甚至眼睛冒出泡沫,推測可能是咬合時壓迫鼻翼的生理反應。(改寫自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下列關於甲文敘寫「剛加多」的分析,**錯誤的是:**
(A) 先談外形,再寫習性;習性再分「獵食」、「避敵」兩線敘寫
(B) 以「利爪」、「鋸牙」襯托「獰惡」,以「刀箭不能入」強化「堅鱗甲」特徵
(C) 以「入水」、「登陸」的活動範圍,描述其生活特性,也寫獵食對象甚廣
(D) 藉「吐涎干地」和「遠則哭,近則噬」二事揭露其獵食技倆

答案

甲文寫「刺加多」(鱷魚)外形後寫習性,但習性描述集中於獵食(吐涎、哭噬),未明顯分「獵食」、「避敵」兩線,故(A)分析錯誤。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30題

27-30為題組
乙文第二段列舉數種鱷魚,最主要是為了說明:
(A) 不同種蟲地的鱷魚,鹽腺的效能也隨之有所
(B) 不同種類的鱷魚,鹽腺所在的位置也不相同
(C) 鱷魚鹽腺的位置,會隨機地鹽分多寡而改變
(D) 鱷魚鹽腺的退化,係經過長時間的演化歷程

答案

乙文第二段列舉鹹水鱷、淡水鱷等,說明鹽腺位置(多在舌下)相似但效能隨環境不同,旨在說明(A)「不同種鱷魚的鹽腺效能隨棲地不同」。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31題

31-32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1-32題。
惠子謂莊子曰:「人故无情乎?」莊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謂之人?」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无情?」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莊子·德充符》)

下列敘述,符合惠子、莊子二人對有情無情看法的是:
(A) 惠子:人的形貌乃根源於無情
(B) 惠子:人既可無情亦可以有情
(C) 莊子:不因情傷天性是謂無情
(D) 莊子:順自然而無情不利養生

答案

莊子主張「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即為無情,故(C)「不因情傷天性是謂無情」符合莊子觀點。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32題

31-32為題組
下列文句中的「與」,和上文「道與之貌」的「與」意思相同的是:
(A)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B)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
(C) 人知之者,其謂「與」始非之蛙何異
(D)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答案

「道與之貌」的「與」為「給予」之意。(D)「既以與人」的「與」同為「給予」。故正確選項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