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1

31-32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31-32題。
依據上文,對於越巫形象的描寫,最適當的是:
越巫自詡善治鬼物。人病,立壇場,鳴角振鈴。跳擲叫呼,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饗酒食,持其貲去,死則諉以己故,終不自信其術之妄。恆誇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惡少年慍其誕,瞷其夜歸,分五六人棲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過,下砂石擊之。巫以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駭,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駭頗定,木間砂亂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復至前,復如初,手慄氣懾不能角,角墜;振其鈴,既而鈴墜,惟大叫以行。行聞履聲及葉鳴谷響,亦皆以為鬼號,求救於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門,其妻問故,舌縮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我寢,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膽裂,死,膚色如藍。巫至死不知其非鬼。(方孝孺《越巫》)

(A)仗恃靈力,發制鄉里 (B)惡行易改,心魔難除
(C)設置召魁,作法自斃 (D)無知自是,誤人害己

答案

(A)錯誤。越巫並無真實靈力。
(B)錯誤。文中未提其改惡向善。
(C)錯誤。非設置召魁,而是被人設計。
(D)正確。越巫無知卻自以為是,最終害人害己。
故正確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2

關於上文的寫作手法與文意,敘述最適當的是:
(A)以「相去各里所」暗示少年們對越巫心存畏怯,彼此守望照應
(B)以「即旋其角」、「角不能成音」、「手懼氣懈不能角」描寫越巫因又懼又急而法力愈加減弱
(C)以「且角且走」、「角墜;振其鈴,既而鈴墜,惟大叫以行」表現越巫從試圖自欺到心神失控的狼狽
(D)以「行聞履聲及葉鳴谷響,亦皆以為鬼號」凸顯越巫仍想藉由周遭聲響研判鬼的行蹤,求得活命機會

答案

(A)錯誤。「相去各里所」是為了分段嚇唬越巫,非因畏怯。
(B)錯誤。越巫本無法力,所謂「法力減弱」是其心理崩潰的表現。
(C)正確。生動展現越巫從試圖用法器驅鬼到完全崩潰的過程。
(D)錯誤。此句表現其極度恐懼下的幻聽,非冷靜研判。
故正確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3

依據上文,今日世風之弊在於:
上蔡先生云:「透得名利關,方是小歇處。今之士大夫何足道,真能言之鸚鵡也。」
朱文公曰:「今時秀才,教他說廉,直是會說廉;教他說義,直是會說義。及到做來,只是不廉不義。」此即能言鸚鵡也。夫下以言語為學,上以言語為治,世道之所以日降也。而或者見能言之鸚鵡,乃指為鳳凰、鴛鴦,唯恐其不在靈囿間,不亦異乎!(羅大經《能言鸚鵡》)

(A)禁養珍禽,玩物喪志
(B)模仿剽竊,寡廉鮮恥
(C)蔽於表象,不辨虛實不務隱隱
(D)器識福祿,唯學鸚鵡不慕鳳凰

答案

(A)錯誤。禁養珍禽是比喻,非實指。
(B)錯誤。文中批評的是言行不一,非模仿剽竊。
(C)正確。文中批判世人只重表面言辭(能言),不辨內在實質(不行),且不務根本(隱,指內在德行)。
(D)錯誤。偏離文中對「言行不一」的核心批判。
故正確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4

下列文句,最能呼應上文觀點的是:
(A)君子欲納於言而敏於行
(B)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
(C)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D)聽言觀行,不以功用為之的戰,言雖至察,行雖至堅,則妄發之說也

答案

(A)正確。強調少說多做,言行一致,與上文批判「能言鸚鵡」、重行輕言的觀點相呼應。
(B)錯誤。強調明哲保身,與批判精神不符。
(C)錯誤。強調言行的重要性,但未突出「行」的關鍵性。
(D)錯誤。強調言行須以功用為目的,與上文核心觀點不盡相同。
故正確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5

下列各組文句「」內的詞,前後意義相同的是:
(A)「去」國懷鄉,憂讒畏懼/欲呼張良與俱「去」
(B)祈而「為」琴,弦而鼓之/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C)「叩」而與語,理甚玄妙/「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
(D)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E)著貴自「奉」,禮異人臣/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

答案

(A)前者「離開」,後者「離開」,同義。
(B)前者「製作」,後者句末語氣詞,不同義。
(C)前者「詢問」,後者「詢問」,同義。
(D)前者「端正」,後者「高」,不同義。
(E)前者「供養」,後者「供給」,同義。
故正確答案為(A)(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6

下列文句畫底線的詞語,運用恰當的是:
(A)經歷過落後地區窮形盡相的生活,他比以往更積極投入公益
(B)他在人群中一向表現得誠實如深,沒有人真正知曉他的心思
(C)實力堅強的球隊卻場場皆輸,修遭淘汰,戰績如此差強人意
(D)小李無法兌現對好友的承諾,一直耿耿於懷,始終無法放下
(E)巷口小吃店熬過修繕營銷,目前已是近役遠來,門庭若市

答案

(A)錯誤。「窮形盡相」形容刻畫細緻,非指貧困生活。
(B)錯誤。「誠實如深」應為「諱莫如深」。
(C)錯誤。「差強人意」指勉強使人滿意,與語境矛盾。
(D)正確。「耿耿於懷」形容心事牽縈,運用恰當。
(E)錯誤。「近役遠來」應為「近悅遠來」。
故正確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7

(馮綾客孟嘗君):「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前、後句有「縱使……卻依然……」的語意邏輯關係,意指「孟嘗君固辭不往」這件事,縱使「梁使三反」也不會改變。
下列文句畫 與 處,具有相同語意邏輯關係的是:
(A)天地有好生之德,人心無不轉之時
(B)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
(C)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
(D)(連)橫不敏,昭告神明,發誓述作,兢兢業業,莫敢自遑
(E)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

答案

題幹邏輯:縱使A(梁使三反),依然B(固辭不往)。
(A)無此邏輯關係。
(B)縱使「不產於秦」,依然「繆公用之」,符合。
(C)縱使「歲寒」、「風雨」,依然「後凋」、「不已」,符合。
(D)無此邏輯關係。
(E)縱使「涉血於友于」、「剚刃於愛子」,依然「不以為疑」、「待之若舊」,符合。
故正確答案為(B)(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8

關於下列陸游《老學庵筆記》二則引文,敘述適當的是:
甲、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乙、今人謂賤丈夫曰漢子,蓋始於五胡亂華時。北齊魏愷自散騎常侍遷青州長史,固辭之。宣帝大怒,曰:「何物漢子,與官不受!」此其證也。承平日,有宗室名宗漢,自惡人犯其名,謂漢子曰兵士,舉宮皆然。其妻供羅漢,其子授漢書,宮中人曰:「今日夫人召僧供十八大阿羅兵士,大保請官教點兵士書。」都下傳為笑。
(A)「吏卒多被榜笞」,是違反田登禁忌的下場
(B)書榜「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表示吏人已經避開田登名諱
(C)宗漢不喜他人觸犯名諱,乃因「漢子」一詞在當時含有貶義
(D)「舉州皆謂燈為火」、「舉宮皆然」,顯示州民、宮人欣然認同避諱
(E)選用避諱之例,如「放火」、「十八大阿羅兵士」、「兵士書」,應寓有譏諷之意

答案

(A)正確。觸犯名諱者遭鞭打。
(B)正確。用「火」代「燈」以避諱。
(C)正確。文中說明「漢子」為賤丈夫之稱。
(D)錯誤。「舉州皆謂」、「舉宮皆然」是迫於權勢,非欣然認同。
(E)正確。避諱造成語意荒謬,陸游記錄帶有譏諷意圖。
故正確答案為(A)(B)(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9

關於下列甲、乙二詩的詩意或作法,敘述適當的是:
甲、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締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劉禹錫〈臺城〉)
乙、鹿耳潮來吼聲粗,匏身贅疣倚天孤。閱盡興亡渾閒事,未曾一著見全圖。(謝金鑾〈鹿耳門〉)
(A)甲詩譏刺君王耽溺享樂,導致國破家亡
(B)乙詩藉由自然景觀,寄寓歷史滄桑之感
(C)二詩均以景物今昔的變化,強化懷古的感傷
(D)二詩均運用典故,使意象更鮮明,情感更深刻
(E)二詩均透過刻畫景物,具體呈現詩人移動的蹤跡

答案

(A)正確。甲詩藉陳後主事諷刺荒淫亡國。
(B)正確。乙詩以鹿耳門潮聲寄寓歷史興亡。
(C)正確。甲詩今昔對比,乙詩潮聲見證興亡。
(D)正確。甲詩用《玉樹後庭花》典,乙詩「閱盡興亡」亦含典故意涵。
(E)錯誤。乙詩有景物刻畫,但未呈現詩人移動蹤跡。
故正確答案為(A)(B)(C)(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40

國文課堂上,學生想嘗試從「詞」的文學知識解說:「五代之詞,止於嘲風弄月,懷土傷離,節促情殷,辭纖韻美。人宋則由令化慢,由簡化繁,情不固於燕私,辭不限於綺語,上之可尋聖賢之名理,大之可發忠愛之熱忱。」下列解說,適當的是:
(A)五代詞以私情綺語擅揚,宋代詞家不復纖辭美韻,崇尚思理,風格弘闊
(B)五代詞因篇幅短而含音節,宋代詞則因篇幅長而音節漸失,難於演唱
(C)李煜詞在亡國前多「嘲風弄月」,亡國後則多「懷土傷離」
(D)蘇軾的詞,可視為「情不固於燕私,辭不限於綺語」的代表
(E)在辛棄疾的詞作中,可找到「大之可發忠愛之熱忱」的例子

答案

(A)正確。符合對五代、宋詞風格轉變的描述。
(B)錯誤。宋詞雖有慢詞,但並非失去音節。
(C)正確。李煜前後期詞風轉變符合描述。
(D)正確。蘇軾開拓詞境,符合「情不固於燕私」。
(E)正確。辛棄疾愛國詞作符合「發忠愛之熱忱」。
故正確答案為(A)(C)(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