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1學測國綜試卷11

9-11為題組。
11.右框中的六組詞語,前三組取自上文,後三組取自高中教材。其中畫底線的詞,位置都在「數詞」與「名詞」之間。關於這些詞的用法,敘述最適當的是:
(A)①②③對於後面所接的名詞,能提供形貌的訊息
(B)①③④意思相當於「個」,其後皆為可數的名詞
(C)除了②⑤外,其餘與後面的名詞間,均可加「的」
(D)①③④⑤⑥若不出現,亦可清楚表達而不影響語意

答案

「一位大嬸」、「一口寶鼎」、「一盤星輝」中的量詞提供具體形貌訊息,符合(A)所述。(B)錯誤:並非都相當於「個」;(C)錯誤:②⑤也可加「的」;(D)錯誤:量詞省略會影響語意清晰度。
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國綜試卷12

12-13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2-13題。

難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向佛前,一一懺悔。不次歲月,異年譜也;不分門類,別志林也。偶抬一則,如遊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謂癡人前不得說夢矣。昔有西陵腳夫,為人擔酒,失足破其甕,念無以償,癡坐佇想曰:「得是夢便好。」一寒士鄉試中式,方赴鹿鳴宴,恍然猶意非真,自嗚其臂曰:「莫是夢否?」一夢耳,惟恐其非夢,又惟恐其是夢,其為癡人則一也。余今大夢將寤,猶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嘍。(張岱《陶庵夢憶.自序》)

12.依據上文,關於張岱撰《陶庵夢憶》,敘述最適當的是:
(A)內容是對五十年人生的回憶
(B)對信手拈來的寫法感到欣喜
(C)常於深夜寫書,至雞鳴破曉時才肯擱筆
(D)早年已悟繁華如夢,遂於書中深自懺悔

答案

文中「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顯示內容是對五十年人生的回憶。(B)錯誤:文中無提及寫法;(C)錯誤:僅提及「雞鳴枕上」非寫作時間;(D)錯誤:懺悔是寫作時的心境,非早年已悟。
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國綜試卷13

12-13為題組。

13.關於上文「腳夫」、「寒士」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腳夫和寒士能以豁達心境待人接物
(B)腳夫和寒士各有其專注執著的興趣
(C)腳夫失足破甕,無法承受突發逆境,憾其非夢
(D)寒士名落孫山,對於學識缺乏信心,疑其是夢

答案

腳夫破甕後希望是夢,寒士中舉後懷疑是夢,兩者都因現實與期望落差而產生夢幻感。(A)錯誤:非豁達心境;(B)錯誤:無提及興趣;(D)錯誤:寒士是「中式」非名落孫山。
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國綜試卷14

14-17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4-17題。
甲 一人為萬物之靈,志有萬端之異。學琴學詩均從所好,工書工畫各有專長,是故咳唾珠玉,誦仙闢詩學之源;節奏鏗鏘,蔡女撰胡笳之拍,此皆不墮聰明,而有志竟成者也。若夫銀鉤鐵畫,固屬難窺;儷白妃青,亦非易事。余因停機教子之餘,調藥助夫之暇,竊慕管夫人之墨竹,紙上生風;敢藉陶彭澤之黃花,圖中寫影。庶幾秋姿不老,四座流芬,得比勁節長垂,千人共仰,竟率意而鴉塗,莫自知其鳩拙云爾!(張李德和〈畫菊自序〉)
乙 茲就詞章論,世多警女子之作,大抵裁紅刻翠,寫怨言情,千篇一律,不脫閨人口吻者。予以為抒寫性情,本應各如其分,惟須推陳出新,不褻窠臼,尤貴格律雋雅,情性真切,即為佳作。詩中之溫、季,詞中之周、柳,皆以柔豔擅長,男子且然,況於女子寫其本色,亦復何妨?(呂碧城〈女界近況雜談〉)
14. 依據甲文,關於作者自述「莫自知其鳩拙云爾」的心態,最不可能的是:
(A)無法預先了解後人對自己畫作的評價,也就不在意任何評論
(B)既然有志於丹青之道,總要努力以赴,愚拙與否便毋須介懷
(C)只能利用相夫教子以外的時間從事創作,故自婉言技巧尚拙
(D)以率意塗抹謙稱自己的畫作,凸顯想要創作的欲望非常強烈

答案

「莫自知其鳩拙云爾」是自謙之詞,表達作者雖自認笨拙但仍堅持創作。(A)錯誤:文中未提及不在意後人評價;(B)正確:表達努力以赴的心態;(C)正確:說明創作時間有限;(D)正確:顯示創作欲望強烈。
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國綜試卷15

14-17為題組。

15. 依據乙文,敘述最適當的是:
(A)為推陳出新,不襲窠臼,男女皆應拋棄格律的束縛
(B)詞章以閨人口吻成其本色,故男女表現宜各如其分
(C)女子習寫詞章,可模仿以柔豔詩詞著稱的男性作家
(D)女子創作可不忌裁紅刻翠,但直寫自己的真誠感受

答案

乙文主張「抒寫性情,本應各如其分」,強調真誠感受的重要性,認為女子創作可寫本色,不必忌諱「裁紅刻翠」的題材。(A)錯誤:未主張拋棄格律;(B)錯誤:非強調男女有別;(C)錯誤:未主張模仿男性作家。
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國綜試卷16

14-17為題組。

16. 關於甲、乙二文所蘊含的創作觀念,下列推論最不適當的是:
(A)甲文的「之餘、之暇」透露出張李德和的創作並未違背傳統性別角色規範
(B)乙文認為「閨人」與「柔豔」皆為女性創作本色,女性其實不必引以為非
(C)甲文「志有萬端之異」與乙文「情性真切」,都從性別角度論證創作合宜性
(D)乙文所舉前輩作家,較甲文所舉前輩作家更具破除當時性別刻板印象的意味

答案

(C)錯誤:甲文「志有萬端之異」談的是個人志向差異,乙文「情性真切」強調真誠感受,兩者都未從性別角度論證創作合宜性。(A)正確:甲文顯示作者在家庭角色之餘創作;(B)正確:乙文為女性創作辯護;(D)正確:乙文舉男性柔豔作家來破除性別刻板。
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國綜試卷17

14-17為題組。

17. 下列詩詞與乙文所提及的柔豔風格,最相近的是:
(A)世機消已盡,巾履亦飄然。一室故山月,滿瓶秋澗泉
(B)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無由見顏色,還自託微波
(C)瀟橋雪。茫茫萬徑人蹤滅。人蹤滅。此時方見,乾坤空闊
(D)游宦成羈旅。短檣吟倚閑凝疴。萬水千山迷遠近,想鄉關何處

答案

乙文提及的柔豔風格特徵是婉約細膩、情感纏綿。(B)李商隱詩句「湘篁染淚多」充滿哀婉情感,符合柔豔風格;(A)為淡泊隱逸;(C)為蒼茫壯闊;(D)為羈旅愁思但較為直抒。
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國綜試卷18

18-19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8-19題。
周厲王使芮伯帥師伐戎,得良馬焉,將以獻於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無厭,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師歸而獻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獲為不止一馬,而皆求於子。子無以應之,則將曉於王,王必信之。是賈禍也。」弗聽,卒獻之。榮夷公果使有求焉,弗得,遂譖諸王曰:「伯也隱。」王怒逐芮伯。君子謂芮伯亦有罪焉。爾知王之漬貨而啟之,芮伯之罪也。(劉基《郁離子.獻馬》)
18. 下列文句的「厭」,與「王欲無厭,而多信人之言」的「厭」意義相同的是:
(A)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B)館人「厭」之,忍弗言。將行,贈之以狗
(C)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
(D)近世「厭」常而反古,專尚奇麗。吾為衣食所迫,不能免俗

答案

「王欲無厭」的「厭」意為滿足。(A)「學而不厭」的「厭」也是滿足之意;(B)厭惡;(C)厭煩;(D)厭倦。
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國綜試卷19

18-19為題組。

19. 依據上文,關於文中人物對獻馬的看法,敘述最適當的是:
(A)芮季和榮夷公相同,都想從芮伯那裡獲得一匹良馬
(B)榮夷公和周厲王相同,都認為芮伯不應只獻一匹馬
(C)榮夷公和君子相同,都認為芮伯隱藏了其他的良馬
(D)芮季和君子相同,都認為芮伯之舉使王想得更多馬

答案

芮季預言獻馬會招禍,君子也認為芮伯明知王貪婪還獻馬是過錯,兩人都認為此舉會引發更多貪求。(A)錯誤:芮季是勸阻非求馬;(B)錯誤:周厲王未表達看法;(C)錯誤:君子未說芮伯隱藏馬匹。
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國綜試卷20

20-22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0-22題。

國定古蹟鄭崇和墓介紹(位於苗栗縣後龍鎮) 墓碑部分文字
墓始建於道光7 年,規制悉依《大清會典事例》,占地廣大,氣勢宏偉,又於同治6 年重修。鄭崇和生於乾隆21 年,卒於道光7 年。康熙年間,始祖鄭懷仁自福建漳州遷入金門(涪江)。乾隆40 年,三世長子鄭國周率四弟國唐、五弟國慶及國唐四子崇和來臺,定居後龍。鄭崇和少時好讀書,但屢試不算,後來捐為監生。他先在後龍教書,後遷至竹塹。鄭家因從事土地開墾,遂成為竹塹鉅富。鄭崇和生活儉約,厚待親族,也留心公共事務,濟助鄉里,義行深受肯定,去世後即獲朝廷同意入祀鄉賢祠。
鄭崇和先是收養大哥鄭崇聰之子用鐘,後生三子:用錫、用錦、用銘。用鍾雖無功名,但以經營實業著稱。用錦是秀才,用銘是歲貢生,用錫是道光3 年進士,官至禮部員外郎。鄭崇和父以子貴,去世後也獲誥贈。
鄭崇和之妻卒於道光25 年,原葬寶斗仁山,後移葬與鄭崇和同穴。在臺灣現存古墓中,鄭崇和墓規模僅次於嘉義王得祿(一品官)墓,與新竹鄭用錫墓相似。

20.依據資料甲,下列關於鄭崇和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十九歲時,隨祖父、父親、叔叔遷居後龍
(B)生前即因兒子們功名有成,晉升為通奉大夫
(C)長子由大房過繼,是鄭家家業發達關鍵人物之一
(D)妻子姓陳,仙逝較早,故於鄭崇和過世後才同葬”

答案

從墓碑文字「顯祖妣鄭門陳太夫人」可知妻子姓陳,且鄭崇和卒於道光7年,妻子卒於道光25年,顯示妻子較晚去世,故於鄭崇和過世後才同葬。(A)錯誤:遷臺時鄭崇和應未成年;(B)錯誤:誥贈是死後追封;(C)錯誤:長子用鐘雖過繼,但文中未明說是家業發達關鍵。
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