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2學測國寫試題-01

一、
「福爾摩斯,中午吃火腿三明治好嗎?」
「好啊!不過華生,請不要出去太久。」
結果我花了約一個小時才回家,福爾摩斯見到我,咕噥道:「華生,你好像給自己製
造了一些麻煩!吃的東西,你是在貝克街的南邊或北邊買的?」
「我到南邊去。那裡的麵包店一條麵包賣一便士,北邊卻要兩便士,貴得要命。同樣
一條麵包,居然賣兩倍的價格。」
「可是南邊的肉店價格比較貴,不是嗎?」
「嗯,沒錯,不過火腿只貴四分之一,北邊賣十二便士,南邊賣十五便士。」
「所以我們的午餐總支出是十六便士,但是如果你到北邊買,只要十四便士。這算盤
打得可真奇怪,華生,你犯了一個錯誤。」
福爾摩斯繼續說:「老實說,我看到你從南邊的麵包店出來、進肉鋪之前,經過了賣
三明治的米莉女士店門口。我看到她的盤子裡還有沒賣完的三明治。每天早上的尖峰時刻
過後,她會以每份一便士的價格出清,因為不賣完的話,到頭來只好丟掉。我並不是嫌你
的三明治做不好,不過她的三明治的確非常好吃。為什麼你不乾脆用更便宜的價格買更好
吃的三明治,也可以省下做三明治的麻煩?」
「但是我已經買了麵包,而且我喜歡親自做三明治。再說,明天以前麵包不吃完會壞
掉,那未免太浪費。福爾摩斯,不要忘了非洲還有小孩在挨餓!」
「就算你草草做一份三明治,而不買米莉可口的三明治,也幫不了他們。假使你買了
米莉的三明治,把麵包丟掉,然後將省下的幾便士投入捐獻箱,還可以做一些好事。華生,
你又犯了一個錯誤。」(改寫自科林‧布魯斯著,盛逢時譯《數字的陷阱‧不幸商人案》)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根據上文,請說明福爾摩斯認為華生犯了哪兩個「錯誤」?文長限80字以內(至多4行)。(占4分)

答案

福爾摩斯認為華生犯了兩個錯誤:
1. 經濟決策錯誤:華生為省一便士去南邊買便宜麵包,卻在更貴的南邊肉店買火腿,總支出(16便士)反而比在北邊購買(14便士)更高,未做出最經濟的選擇。
2. 機會成本錯誤:華生未選擇直接購買米莉女士更便宜(一便士)且美味的三明治,反而花費時間自製,且可能面臨麵包浪費的問題。將省下的錢捐出更能幫助非洲飢童。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寫試題-02

問題(二):從上文對話中約略可以看出福爾摩斯、華生不同的生活態度,請分析二人的差異,並說明你比較傾向哪一種。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占21分)

答案

從對話中可見福爾摩斯與華生展現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
福爾摩斯代表「理性效率主義」:他精於計算機會成本與邊際效益,追求決策的最優化(如總支出最低、省時美味)。他冷靜、客觀,甚至帶點功利色彩,認為直接捐款比情感式節省更能解決問題(非洲飢童)。其生活核心是邏輯與效率。
華生則代表「情感體驗主義」:他重視過程中的個人感受與情感價值,如享受親手製作三明治的樂趣,並對食物浪費有直接的情感不適(想到非洲飢童)。他的選擇常基於習慣、直覺與道德情感,而非純粹的效益計算。其生活核心是體驗與情感連結。

我個人較傾向於華生的態度,但認為需融入福爾摩斯的理性長處。純然的理性計算雖高效,但可能使生活過於機械化,失去人情味與過程中的樂趣。華生對親力親為的享受、對浪費的情感不忍,展現了人性中溫暖、同理的一面,這些是構成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元素。然而,在資源有限或重大決策上,適度借鑑福爾摩斯的理性分析,能避免因情感或習慣導致的非理性浪費。因此,理想的生活態度應是在華生的情感基礎上,輔以福爾摩斯的理性視角,在感性与理性間取得平衡,既享受過程的溫度,也追求決策的智慧。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寫試題-03

二、
我覺得童年是一種氣味的記憶。 我的童年,有許多果樹氣味的記憶。夏天暑熱的午後,廟埕後有一棵巨大的龍眼樹。 我從小學翻牆出來,背著書包,爬上龍眼樹,躲在密密的枝葉裡。外面日光葉影搖晃,隱 約聽見老師或母親尋來,在樹下叫著我的名字,但那呼喚的聲音,被蟬聲的高音淹沒了。 我一動不動,找到一處適合蜷窩身體的枝椏,好像變成樹的一部分,而那時,龍眼樹密密 的甜熟的氣味就包圍著我。我閉起眼睛,好像在假寐,也像在作夢,夢裡一串一串纍纍的 龍眼,招來許多蜜蜂果蠅。我童年的夢,很甜很香,好像一整個夏天都窩在那棵樹上,包 圍在濃郁的氣味裡做了一個醒不來的夢。(改寫自蔣勳《給青年藝術家的信》)

請回答下列問題:

生活中充斥各種氣味。氣味透過嗅覺傳遞,喚起人們的記憶和感受,一如文中龍眼樹甜熟的氣味喚起作者的童年記憶。請以「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為題,寫一篇文章,書寫你熟悉的花草樹木的氣味,及其所召喚的記憶和感受。(占25分)

答案

此題要求以「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為題進行書寫。略解方向如下:
1. 破題與連結:從氣味是強大的記憶載體入手,點出特定花草樹木的氣息,如同時光機的開關,能瞬間將我們帶回過往的某個場景與心境。
2. 氣味與記憶的描寫:選擇一至數種你熟悉且承載深刻記憶的花草樹木氣味進行細膩描繪。例如:
- 桂花盛開時節,那濃郁而甜軟的香氣,如何瀰漫在整個巷弄,讓你想起外婆家秋天的庭院,以及她做的桂花糕點的溫暖。
- 雨後草地上泛起的清新泥土與青草味,如何將你帶回無憂無慮的童年午後,與玩伴追逐嬉戲的場景。
- 檳榔花在夜間散發的獨特幽香,如何伴隨著夏夜的涼風與蟲鳴,成為你對鄉下老家夏夜的集體記憶。
- 樟木箱或檜木家具散發的沉穩木香,如何讓你憶起祖父的老家、老書房的寧靜,以及家族歷史的厚重感。
- 阿勃勒落花時略帶腐熟的甜味,如何標記了畢業季的來臨,混雜著對青春流逝的淡淡感傷與對未來的憧憬。
描述時,不僅寫氣味本身,更要透過氣味,勾勒出相關的人物、事件、場景與當時的氛圍,使記憶立體化。
3. 感受與體悟的抒發:深入闡述這些氣味所召喚的內在感受。是鄉愁、是溫暖、是寧靜、是傷感,還是對逝去時光的眷戀?這些氣味記憶如何形塑了你對某地、某人或某段時光的獨特情感?它們之於你現在的意義是什麼?是心靈的慰藉、是力量的源泉,還是提醒你勿忘根本的印記?
4. 結語:總結氣味記憶的魔力,它讓無形的過往得以依附,讓情感有了具體的憑藉。這些來自花草樹木的氣息,已然成為你生命故事中,不可或缺的芬芳篇章。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01

下列「」內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胡「茄」之拍/僧侶「梨」袋
(B)櫻起「閒」牆/做「睨」萬物
(C)驀然而「路」/「指」擊對手
(D)「吁」嗟而去/「迂」談鬧論

答案

(A)「茄」讀ㄐㄧㄚ,「梨」讀ㄌㄧˊ,不同音
(B)「閒」讀ㄐㄧㄢˋ,「睨」讀ㄋㄧˋ,不同音
(C)「路」讀ㄌㄨˋ,「指」讀ㄓˇ,不同音
(D)「吁」讀ㄒㄩ,「迂」讀ㄩ,讀音相同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02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
(A)收藏家的稀世珍品樣樣價格不斐
(B)這起工安意外明顯是人謀不彰所導致
(C)叔叔感慨從小命難時乖,一路工讀自學
(D)天燈乘載大家的願望,在歡呼聲中冉冉升空

答案

(A)「不斐」應為「不貲」或「不菲」
(B)「人謀不彰」應為「人謀不臧」
(C)「命難時乖」應為「命蹇時乖」
(D)完全正確無錯別字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03

下列文句畫底線處的詞語,運用最適當的是:
(A)這宗戀案經專案小組擘肌分理,已掌握部分有利線索
(B)經理很欣賞這名愛將,但也常愛屋及烏地相護其過失
(C)新品銷量短期內便來者可追,超越廣受好評的老品牌
(D)闖過準決賽就能占到得籠望蜀的位置,可望角逐冠軍

答案

(A)「擘肌分理」比喻分析事理細密,運用恰當
(B)「愛屋及烏」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愛與他有關的人或物,不適用於包庇過失
(C)「來者可追」指未來的事還可以補救,與文意不符
(D)「得籠望蜀」應為「得隴望蜀」,比喻貪得無厭
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04

關於表一、表二,最適當的解讀是:

詩人 孟浩然 王昌齡 王維 李白 杜甫
人數 178 104 159 333
詩數 255 114 247 460
占現存詩總量的比率 92.73% 62.64% 65.34% 43.27%
孟浩然 王昌齡 王維 李白 杜甫
孟浩然 0 3 5 0
王昌齡 4 1 2 0
王維 2 1 0 0
李白 0 1 0 3
杜甫 0 0 0 3

(A)孟浩然、王昌齡、杜甫皆認識王維,故於表一數字「159」中各計一次
(B)孟浩然較另四位詩人尤好寫詩交友,王昌齡給每名親友的詩至多兩首
(C)杜甫的親友比孟浩然少,他與孟浩然的熟識度,比與王維來得高
(D)李白有不少詩是因問候、懷想親友而寫,但對象不含王維

答案

從表二可見李白給王維的詩數為0,表示李白問候懷想親友的詩中不含王維。表一顯示李白此類詩作數量最多(460首),但對象不包括王維。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05

溝通交涉時,說話者會自居某個角色,或讓受話者處於某個角色,以利達成目的。下列關於甲、乙的解說,最適當的是:
甲、獨之或謂泰穆公:「且君嘗為吾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吾,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關秦,將焉取之?」
乙、樊曾謂項羽:「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

(A) 說話者自居旁觀者的角色 受話者處於被嫉妒的角色
(B) 說話者自居的人情的角色 受話者處於被辜負的角色
(C) 受話者處於被嫉妒的角色 說話者自居旁觀者的角色
(D) 受話者處於被辜負的角色 說話者自居的人情的角色
答案

甲文中燭之武以晉國背信棄義、貪得無厭來說服秦穆公,讓秦穆公處於被晉國辜負的角色;乙文中樊噲強調劉邦功勞高卻未得封賞,讓項羽處於辜負有功之人的角色。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06

依據下文,□□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
乾姜纖白,甚美。其部人曰:「將軍何為翠麗人經此?地有神,善霜少女,而美者□□□□,宜謹護之。」乾姜□□□,夜勤兵環其廬,匿鄉密室中,謹閉其目,而以女奴十餘□之。爾夕,陰風晦黑,至五更,寂然無聞。守者急而假寐,忽若有物驚寤者,即已失妻矣。(〈補江總自猿傳〉)
(A)其來有自/疑懼/迎候
(B)其來有自/倨傲/伺守
(C)尤所難免/倨傲/迎候
(D)尤所難免/疑懼/伺守

答案

前文說「地有神,善霜少女」,故美麗女子「尤所難免」受害;將軍聽到此事後「疑懼」;派女奴「伺守」監視保護。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07

關於下文「做菜」與「作文」之間的譬喻,說明最適當的是:
滿洲菜多燒煮,漢人菜多糞湯,童而習之,故擅長也。漢詩滿人,滿詩漢人,各用所長之菜,轉覺入口新鮮,不失邯鄲故步。今人忘其本分,而要格外討好。漢詩滿人用滿菜,滿詩漢人用漢菜,反致依樣葫蘆,有名無實,畫虎不成反類犬矣。秀才下場,專作自己文字,務極其工,自有過合。若逢一宗師而舉仿之,逢一主考而舉仿之,則擬皮無真,終身不中矣。(袁枚《隨園食單》)
(A)學做料理須知各地菜餚特色,習文當須辨宗門流派
(B)做菜須向前輩方家學習以精進,為文當須追摹宗師
(C)漢人未自幼學習而做不好滿菜,學寫文章亦宜趁早
(D)料理講究發揮個別的特長,作文亦以呈顯本色為尚

答案

文中強調「各用所長之菜」、「專作自己文字」,反對「依樣葫蘆」、「摹仿」,主張發揮本色特長。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