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08

8-9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8-9題。
經保育人士多年努力,黃石公園終於在1995年放生14隻灰狼。灰狼進入生態系統後,開始獵捕加拿大馬鹿。鹿群為了生存,便減少出現在河谷。當河谷的植物不再成為鹿群的螢甲,就逐漸恢復原先的茂盛,有些樹甚至以五倍速度成長。環境學家蒙比爾特在YouTube介紹上述這一連串的改變,並指出因鹿減少而增生的植被,使河岸不易被沖刷成曲折的模樣。
2010年有所研究發現:雖然鹿在幾年內減少60%,但樹木從未迅速長高,且鹿仍到狼群出沒頻繁的區域見食,因為他們在遼闊的黃石公園裡相遇機率極低。動物學家米德爾頓引述這項研究,認為狼群絕跡確實衝擊黃石公園生態,但過去因此而產生的巨變,不可能藉狼群重返而在短時間內復原。生態學家參可奈弟也指出,鹿的減少確實讓樹木變多,但1990年代末大會則已開放獵捕加拿大馬鹿,而黃石公園的美洲獅與灰狼也對鹿群減少有所貢獻。所以,他認為「『狼改變了河流』」,此外,米德爾頓承認這個案例讓大家意識到肉食物物對生態系統的重要,但他強調,提供正確訊息仍是環境學家的職責。(改寫自〈「改變美國自然生態的狼英雄」是事實還是神話?〉)
上文______內,最適合填入的文句是:
(A)其中雖有些許真相,但似乎過於誇大
(B)是不折不扣的假新聞,完全缺乏實證
(C)將來可能推翻,但在目前可信度最高
(D)不可等閒視之,而是應該追蹤的警訊

答案

從三位學者的研究可見,狼群對生態的影響確實存在,但沒有蒙比爾特宣稱的那麼戲劇化,因此「其中雖有些許真相,但似乎過於誇大」最符合文意。
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09

8-9為題組

「三位學者的言談」是上文重要素材。關於此素材的運用手法,最適當的敘述是:
(A)引述三人對「狼英雄」的看法時,僅敘述其論點而省略論據
(B)先綜述各方對「狼英雄」反應,再以三人為代表分述其觀點
(C)以前該形式呈現三人對「狼英雄」的看法,使讀者有參與感
(D)以三人觀點的出現順序,隱然表達對製造「狼英雄」的質疑

答案

文中先介紹蒙比爾特的「狼英雄」說法,再依序引述米德爾頓、參可奈弟的質疑研究,最後以米德爾頓的結論作結,透過觀點出現順序隱然表達對「狼英雄」神話的質疑。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10

10-12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0-12題。
2020年壓軸的天文現象是木星合土星。從地球看,兩顆星在12月21日的視覺距離僅約6.5角分,幾乎黏在一起。由於木星繞太陽一周將近12年,土星則要29.5年,因此平均約20年才會兩星相合。
古人稱一個運動中的天體逼近另一天體曰「犯」,所以史書記載這兩星相合為「歲星(木星)犯填星(土星)」。但哪顆星犯哪顆星,是如何判斷呢?
以公轉速度而言,木星比土星跑得快。但因地球軌道短於外側行星的軌道,所以從地球上看V星的運動(如右圖),會發生順行(如A1→A2)、逆行(如A2→A3)的變化。而當木星在順逆行轉換、看似靜止不動時(古人稱為「留」),視覺上便可能土星快於木星。例如西元828年11月5日到21日,明顯是木星順行衝向土星,但21到25日,卻是土星以及方向接近木星,跑了2.2角分,但順行的木星只跑了1角分。以現代天文學看,木星每天頂多移動0.2度,小於宋元之際觀測誤差,約等於清代觀測誤差。如果真要依據這五天的變化寫雜犯雜,古人恐怕辦不到。
古代「填星犯某星」的記載很少,《明實錄》的「填星犯太白(金星)」,到正史中改為「太白犯填星」。又象整唐代之前國運占星術的《開元古經》,雖有「歲星犯太白」的古辭,但史書尚未寫「太白犯歲星」。故可確定快慢印象是判斷雜犯雜的依據。
(改寫自歐陽亮《都是星星惹的禍?木星合土星——歲星犯填星》)
談論專業知識的文章,通常預設讀者具備相關背景知識,而不加以說明。下列四個已確知的天文學知識,未被上文預設為背景知識的是:
(A)金星的公轉速度比土星快
(B)角分與度是測量角度的單位,1度=60角分
(C)清代的觀測誤差,小於宋元之際的觀測誤差
(D)木星、土星與太陽的距離,較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遠

答案

文中明確說明「清代的觀測誤差,小於宋元之際的觀測誤差」是現代天文學的發現,而非預設讀者已知的背景知識。其他選項在文中都被當作已知概念使用。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11

10-12為題組

上文舉出西元828年的事例,主要是用來說明:
(A)古代的天文記載常有國運占星色彩,故未必合乎事實
(B)古代觀測技術不如現代精密,但保存的史料有利考證
(C)古人無法完全依據木星、土星的移動速度判斷雜犯雜
(D)古人只知木星、土星同向移動,不知二者會逆向靠近

答案

文中舉828年事例是為了說明在「留」的期間,視覺上可能土星快於木星,古人難以根據實際移動速度判斷誰犯誰。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12

10-12為題組

上文若要介紹「古人如何從木星合土星占驗未來」,並援引下列史事,印證《開元古經》收錄的某項預言,則此預言最可能是:
(東晉)咸安二年正月己酉,歲星犯填星。……七月,帝疾甚,詔桓溫曰:「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賴侍中王坦之毀手詔,致使如王導輔政故事。溫聞之大怒,將謙坦之等。
(A)填星與歲星合,相犯為內亂
(B)填星所在,歲星從之,伐者利
(C)填星與歲星合,有軍在外,戰不勝,失地
(D)歲星與填星鬥,此謂離德,不出三月,必有亡國

答案

史事描述宮廷內部的權力鬥爭(桓溫與王坦之的衝突),符合「內亂」的預言特徵。
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13

13-14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3-14題。
結出林水庭園以砂石為主,但是幾乎每一方石庭都缺少不了綠色的點綴。該及日本庭園之綠意,除了草木之外,青苔也是構成的一大要素,甲、尤其是京都的庭園,如果沒有青苔,勢將減色不少。若本是繁殖於地面的一種鮮穀植物,只要氣候低濕,可以不種自衛。但是日本的庭園常尚蒼老之美,乙、因此它也就變成了代表庭園歷史的一種標誌了。由於若本身具有一種厚重的質感,其色雖濃翠,卻不紡織,丙、加以苔本身所給予人時間之聯想,丁、所以在文學上,任何一個名詞,只要冠以「苔」字,立刻能造成蒼涼悲寂的效果,如「苔階」、「苔徑」、「苔井」、「苔池」。而當你面對京都的苔庭時,這蒼涼悲寂的情調就更具體的呈現在眼前了。(改寫自林文月〈京都的庭園〉)
依據文章,「而青苔非歷時長久不能蔓衍」應填入: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而青苔非歷時長久不能蔓衍」與乙處前文「日本的庭園崇尚蒼老之美」形成因果關係,說明青苔成為庭園歷史標誌的原因。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14

13-14為題組。

上文有關「苔」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庭園設計者藉衍生的文學意象營造悲戚感
(B)容易生長因而成為打造庭園最主要的元素
(C)經過氣候與時間醞釀,形成庭園蒼寂的況味
(D)濃翠亮麗點綴暗沉砂石,凸顯庭園色澤對比

答案

文中強調青苔需要時間蔓衍,其蒼老之美與時間聯想形成庭園的蒼寂況味,符合日本庭園的審美追求。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15

15-17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5-17題。
我乘戰士有勇,大將有謀,成軍在胸,地利足恃,猶不如務之登岸而設伏殲之。不然,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身,東馳西突,以角逐於勝負不可知之地,我即無患,而彼之所扶者小,我之所勞者大,設防設守,形勢不亦憑乎!然務之上岸,非有成軍,則斷不可。蓋敵一登陸,民心易動,軍心易震,非宿將強兵不能得手也。生,盡人也,為盡灣計,盡北可務之近岸,盡南則不可。蓋盡北港道深通而有屏蔽,彼之駐輪甚便;若登岸,則反失所恃。盡南則港門雖深,風浪甚苦,四圍無山,港中非可駐輪;彼不登岸,不能久居也。若盡中諸港,沙線淺灘,難駛鐵船。然澎湖不守,則敵人得之,安穩收泊。有時展輪四掠,有時載小艇覆闊,盡中難防,盡南、北亦可慮。(洪編〈籌海議〉)
關於上文對清末臺灣攻守情勢的分析,敘述最適當的是:
(A)基於後勤準備已充足而可誘敵深入
(B)由海戰與陸戰兩方面揭示敵我利弊
(C)因船艦操作耗人力而主張放棄海戰
(D)從軍民齊心的優勢判斷可無懼陸戰

答案

文中分別討論海戰的劣勢(「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身」)和陸戰的條件(「非宿將強兵不能得手」),從海陸兩方面分析攻守利弊。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16

15-17為題組。

關於①、②是否符合上文看法,最適當的研判是:
①應加強澎湖海防,避免敵軍入侵盡北、盡中、盡南三地。
②依盡北、盡南地形評估,引誘敵軍自盡北登岸,是可行的戰略。
(A)①、②皆符合
(B)①符合、②不符合
(C)①符合、②無法判斷
(D)①無法判斷、②符合

答案

①符合:文中強調「澎湖不守,則敵人得之,安穩收泊」,說明澎湖防衛的重要性。
②不符合:文中指出盡北「彼之駐輪甚便;若登岸,則反失所恃」,不建議引敵在盡北登岸。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17

15-17為題組。

若依據上文設計一款戰爭攻略遊戲「海戰1894」,遊戲腳本中,根據不同的項目,會讓敵我雙方戰力值互有增減。設計者為此遊戲設定的戰力值項目**最不可能出現:**
(A)將士經驗
(B)地理環境
(C)攻守路線
(D)外援力量

答案

文中完全未提及外部援助或盟軍支援的概念,只討論本土的軍事資源和地理條件。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