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3學測國寫試題-01

一、

生活中,人們習慣使用「標籤」將複雜的事物簡化、分類,再附上標記。然而,有時 我們也將「標籤」使用在人的身上。哲學家叔本華說:「人們都從一個人所擁有的職位、 從事的生意、隸屬的民族和家庭—亦即總體上從世俗常規所給予此人的角色和位置判 斷他。所以,一個人就像商品一樣地被貼上標籤,並受到商品式的對待。至於根據其個人 素質,這個人本身是個什麼樣的人,人們只是依自己的需要隨意地提及,亦即在大多數時 候被擱置一邊,或者視而不見。」
人們或傳播媒體貼的標籤,有時會形成「刻板印象」,其中真假對錯值得深思。例如 稱某個世代為「草莓族」,提到南美洲就想到「這些民族很會踢足球」。

 


社會學家貝克指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標籤 對人的個性意識、自我認同有強烈的影響,因此當人被一種詞語或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可 能會往標籤所喻示的方向發展。許多企業因而賦予員工職稱正向的標籤,以放大標籤的 力量。例如,蘋果(Apple)直營零售店中,為顧客的產品進行故障診斷的工程師,職稱 是「Genius(天才)」,這個職稱間接鼓勵員工不斷了解最新技術知識,以提供顧客更好 建議和技術支持。星巴克(Starbucks)店員則有「咖啡大師」、「咖啡大使」等名稱識別, 象徵其所擁有的咖啡知識與對其專業服務的肯定。 你我也可以為自己貼上標籤,定義對自己的期待,並調整行為以符應標籤的內容,讓 他人留下深刻印象,以擁有更多展現個人價值的機會。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請依據甲、乙二文,說明「標籤」概念使用於人身上的正面與負面作用。文長限80字以內(至多4行)。(占4分)

答案

負面作用(甲文):標籤會將人簡化、商品化,形成刻板印象,使人們忽略個體的獨特素質,導致片面甚至錯誤的判斷,如「草莓族」的汙名化。
正面作用(乙文):標籤能產生「自我應驗預言」的積極效果,激勵人朝標籤喻示的正面方向發展(如「天才」工程師),並可作為自我期許與形象管理的工具。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寫試題-02

問題(二):日常生活中不乏「貼標籤」或「被貼標籤」的實例,請寫一篇短文,舉例說明你對標籤現象的看法。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占21分)

答案

我認為「標籤」是一把雙面刃,其影響深遠,端看我們如何理解與運用它。

標籤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它如同一個簡化的濾鏡,容易遮蔽個體的複雜性與能動性。例如,學生一旦被貼上「數學不好」的標籤,可能自我設限,放棄努力,甚至被師長區別對待,形成惡性循環。社會上的地域標籤(如某地人一定如何)、世代標籤(如「躺平族」),也常引發誤解與對立,阻礙了真正的理解與溝通。甲文中叔本華的憂慮正在於此:人被簡化為其標籤,獨特性被漠視。

然而,標籤亦非全無價值。如乙文所述,正向的標籤(如「咖啡大師」)能激發榮譽感與專業追求;個人為自己貼上「積極學習者」、「可靠夥伴」等標籤,也能成為自我督促、塑造理想形象的動力。標籤在此扮演了「導航」與「激勵」的角色。

因此,我的看法是:我們應警惕標籤的簡化與固化力量,避免輕易為他人貼上負面或僵化的標籤,並培養辨識與抵抗刻板印象的能力。同時,我們可以主動選擇並善用正向標籤,將其轉化為自我成長的助力。最重要的是,理解每個標籤背後都是一個立體而複雜的個體,保持開放心態,願意撕下舊標籤,看見真實的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寫試題-03

二、 看到山上那麼多參天大樹時,會勾起我的惻隱之心。在無法順暢呼吸的空間裡,樹木 之間為了生存必須展開激烈的競爭。為了能多接受一些陽光,它們只能拼命向上生長。 但是,只為生存而競爭的森林卻漸次死亡,因為陽光無法到達地面,所以溫度不夠高, 無法讓幼小的生命萌芽。小樹和花、草,以及與它們一起生活的小昆蟲沒有生存的空間。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完美,但這種森林其實與沒有希望的不孕之地無異。 根據我的經驗,密集栽種的樹苗體型壯大數十倍時,就需要開始砍樹,否則樹木會抱 怨空間太窄,活不下去。要想確保樹木能充分接受陽光照射的空間,就必須做出犧牲。因 此,幾年期間強行進行砍伐,樹木間距剛開始時是一公尺,現已擴大到七公尺。也就是說, 即使是粗略估算,也可知七棵樹中有六棵為之消失。 森林要想成為孕育新生命的希望之地,就需要有縫隙。如果樹木壽命結束或因為意外 災害而倒下,該位置就會產生空間,那麼,溫暖的陽光就會照射進來,被陽光照射的地面 混雜著前一年秋天凋落的樹葉,於是積聚起能夠孕育新生命的養分。因此,樹木的縫隙, 既是結束和開始共存的空間,也是由缺乏轉化為希望的空間。(改寫自禹鐘榮著、盧鴻金 譯《樹木教我的人生課》)

請回答下列問題:
根據上文所述,為什麼森林需要縫隙?由此聯想,人生是否也需要縫隙?請以「縫隙的聯想」為題,寫一篇文章,結合生活經驗或見聞,書寫你的感恩與體悟。(占25分)

答案

此題要求以「縫隙的聯想」為題,從森林需要縫隙聯想到人生。略解方向如下:
1. 破題與類比:闡述森林因過度密集競爭而漸成「不孕之地」,需要透過縫隙讓陽光、養分進入,方能孕育新生命,成為「希望之地」。進而點明,人生亦然,看似完滿緊湊的表象下,實則需要「縫隙」——即留白、停頓、餘裕與接納不完美的空間。
2. 闡述人生需要縫隙的體悟:結合生活經驗或見聞,從多個層面論證「縫隙」之於人生的必要性與積極意義。
- 時間的縫隙:在忙碌學業或工作中刻意留出的空白時光,允許自己發呆、閱讀無用之書、發展興趣。這並非浪費,而是讓心靈喘息、思緒沉澱,醞釀創造力與靈感的必要空間,避免身心耗竭。
- 人際的縫隙:在親密關係中保持適當的個人邊界與獨處時刻,尊重彼此的差異與獨立性。這份「縫隙」非關疏離,而是讓情感得以自由呼吸,使關係更健康、持久。
- 心境的縫隙:接納生命中的失落、失敗與不完美,視其為成長必經的「縫隙」。正如森林中倒下的樹創造了新空間,人生的挫折與缺憾,往往能讓我們停下慣性腳步,反思生命方向,看見新的可能性,孕育出更堅韌的智慧與更寬廣的胸懷。
- 學習與成長的縫隙:不過度填滿行程,允許自己有探索、犯錯與調整的餘地。這些探索的過程,正是知識內化與人格成熟的養分所在。
3. 表達感恩與總結:感恩那些生命中的「縫隙」時刻——可能是挫折後的暫停、獨處時的寧靜、計畫外的轉彎——它們如同森林中的光隙,帶來了溫暖、養分與新生的希望。總結「縫隙」並非空洞與缺乏,而是結束與開始共存、轉化與希望萌發的家園。學會欣賞並為人生保留縫隙,是我們能給予自己最珍貴的禮物之一。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01

下列「」內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排「圖」而去/同聲「攤」伐
(B)「篙」工撐桿/「蒿」目時艱
(C)桂「棹」蘭槳/「踵」厲奮發
(D)切勿「逡」巡/為惡不「俊」

答案

(A)闥ㄊㄚˋ/撻ㄊㄚˋ (B)篙ㄍㄠ/蒿ㄏㄠ (C)棹ㄓㄠˋ/踵ㄓㄨㄥˇ (D)逡ㄑㄩㄣ/悛ㄑㄩㄢ。故(A)讀音相同。
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02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
(A)德國隊蟬聯冠軍,呼聲最高,卻止步四強
(B)昨夜賓客蒞臨,主人倒屣相迎,賓主盡歡
(C)這棟大樓落實綠建築理念,設計不落巢臼
(D)離鄉背井的學子負跛北上,在外租屋不易

答案

(A)「蟬聯」正確 (B)「倒屣相迎」正確 (C)「不落巢臼」應為「不落窠臼」 (D)「負跛」應為「負笈」。故(B)完全沒有錯別字。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03

依據下文,對孔子來說,困難的是:
孔子為這個弟子與眾不同的難馴感到驚訝。單是好勇厭柔,不少人也是如此,但像
子路一樣輕蔑事物形式的人卻很罕見。「禮」雖然最終歸結於精神,卻必須從形式進入。
「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當孔子這麼講時,他非常樂意傾
聽,但一說明禮樂細則,他立刻顯得一臉無趣。一邊要與這種逃避形式主義的本能搏鬥,
一邊又要傳授他禮樂,即使對孔子來說,也是困難重重。(改寫自中島敦〈弟子〉)
(A)調整傳統講授方式,引導缺乏耐性的子路接觸禮樂
(B)自己雖也不喜歡禮樂形式,卻得想辦法讓子路接受
(C)讓子路理解禮樂的精神固然重要,形式也不可或缺
(D)以禮樂形式中所隱含的精神,改變子路的浮躁好勇

答案

文中強調子路輕蔑形式,但禮必須從形式進入,因此對孔子來說困難的是在讓子路理解精神重要的同時,也接受形式不可或缺。故(C)正確。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04

下文____處應填入可總括文中所舉四項事例的文句,最適合填入的是:
**_____。是以雞知將旦,不能究陰陽之厭數;鶴識夜半,不能極暴景之**
**道度;山鳩知晴雨於將來,不能明天文;蛇蝗知潛泉之所居,不能達地理。**
(《抱朴子》)
(A)英逸之才,非淺短所識
(B)官達者,才未必當其位
(C)小疵不足以損大器,短夾不足以累長才
(D)偏才不足以經周用,隻長不足以濟眾短

答案

文中舉四例說明動物各有專長但能力有限,無法通曉更深奧的道理,故應填入「偏才不足以經周用,隻長不足以濟眾短」總結。故(D)正確。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05

下列是一段古文,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
昔周公之相也,
甲、皆諸侯卿相之人也
乙、是以俊義滿朝,賢智充門
丙、謙卑而不鄰,以勞天下之士
丁、孔子無爵位,以布衣從才士七十有餘人
況處三公之尊以養天下之士哉?(《鹽鐵論》)
(A)甲乙丁丙 (B)甲丙乙丁 (C)丙甲丁乙 (D)丙乙丁甲

答案

先述周公謙卑勞士(丙),結果賢才滿朝(乙),再對比孔子無爵位卻有眾多弟子(丁),最後總結這些都是諸侯卿相(甲)。故順序為丙乙丁甲。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06

6-8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6-8題。
中國湖南省江水地區,一種神祕的菱形文字——女書——悄悄流傳超過百年。它是一種使用當地方言,須以「唱誦」方式表達與理解的表音文字。女人用它來自傳訴情、互通心跡、結交姊妹、祝禱祈願、傳說紀聞……。江水是典型的農業社會,女孩從小「不得亂步出娘房」,因此未嫁的女兒稱作「樓中女」。未嫁的女兒在娘樓做女紅時,邊唱歌、邊學說女書、寫女書、織女書字,進入正統教育體系之外的知識系統,且因熱愛女書而結為姊妹。當有姊妹出嫁,每個姑娘從婚前幾天便開始哭嫁,饒贈女書留念,感懷女性身不由己的共同命運,娘樓是她們建立封閉又親密的女性空間,但事實上又是「無
常」的象徵。在以哭嫁為主題的女書作品中,常常描述父系社會婚姻將女人從原生土壤進根剜起的滋味,顯示哭嫁不僅是少女面對未知命運的恐懼,更是女人剪斷血緣、地緣與人緣聯帶時的哀號。但也由於有女書,因而婚後她們並不像其他文盲婦女喪失向外通訊、結盟的能力。姊妹們的通信中許多樂少,但總是盡心相勸、彼此扶持。她們透過女書,在社會現實與磨難中掙扎、拉鋸、妥協,尋找生存之道。甚至在書寫過程中,執筆者也不止於代書,悲憐動解的同時,常將自己的身世寫了進去,形成風格特殊的「參與寫作」。關於女書的起源至今仍是個謎,江水女性發明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女書,但因以上話為奇,加上地方阻隔,僅局限於江水一帶流傳。也由於女性死後女書多作為殉葬而被焚毀,以及隨著教育的普及、傳統習俗、社會情境的改變等因素,女書逐漸式微。然而,女書的研究與應用方興未艾,尤其是在消費時代裡,女書反成為一種時尚符號,常出現在文創設計中。(改寫自鄭至慧、劉斐致等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上文「娘樓」與江水女性的關係,說明最適當的是:

答案

婚前女性在娘樓學習女書、結交姊妹,是體制外知識系統;婚後透過女書通信,娘樓成為情感寄託。故(D)正確。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07

6-8為題組

依據上文,關於女書的說明,不適當的是:
(A)女書是婦女可掌握自我話語權的發聲筒,也是姊妹相濡以沫情誼的表現
(B)以女書書寫他人故事,常在他人生命中照見自己,而融入個人身世感懷
(C)女書是江水婦女的生命刻痕,而今江水女性為復甦女書多投身文創設計
(D)藉由女書音樂與表演的交織,女性藉以面對現實困境、悲訴社會的不公

答案

(C)文中僅提及女書出現在文創設計中,未說江水女性為復甦女書多投身文創,故不適當。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