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01

下列「」內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舁」出寶貨/吾生須「與」
(B)切而「哂」之/「諂」詞令色
(C)「迦」邏而行/外「地」內張
(D)若分「唸」域/暴「殄」天物

答案

(B)「哂」讀音為ㄕㄣˇ,「諂」讀音為ㄔㄢˇ,讀音不同。
(C)「迦」讀音為ㄐㄧㄚ,「地」讀音為ㄉㄧˋ,讀音不同。
(D)「唸」讀音為ㄓㄣˇ,「殄」讀音為ㄊㄧㄢˇ,讀音不同。
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02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
(A)辯論比賽上,辯士伶牙利齒能言善道
(B)老張刻意賣弄學問,反顯得矯柔造作
(C)科學交流會後,李同學覺得大有展獲
(D)他剽竊別人智慧,還恬不知恥地炫耀

答案

(A)「伶牙利齒」應為「伶牙俐齒」
(B)「矯柔造作」應為「矯揉造作」
(C)「大有展獲」應為「大有斬獲」
(D)完全正確無錯別字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03

依據下文,□□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
月亮從大大小小的雲朵裡照下來,就像是從厚薄不勻的□□中滲出來的,滴到
柏油路上,濃一塊,淡一塊,成了深深淺淺的□□。□□的城市。街上的人都那麼匆匆地
趕路,各找各的營養。(聶華苓〈月光.枯井.三腳貓〉)
(A)破海綿/皎潔/貪婪
(B)破海綿/青蒼/貧血
(D)舊報紙/皎潔/貧血

答案

「厚薄不勻」對應「破海綿」的吸水性,「深深淺淺」對應「青蒼」的顏色層次,「各找各的營養」對應「貧血」的城市隱喻。故選(B)。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04

丘成桐是知名數學家,下文將數學與文學並談,主要用意是強調:
《詩經》的「北風其涼」,假風以刺威虐;「雨雪霏霏」,因雪以怒征役──皆興發
於此而義歸於彼。有深度的文學作品必須有「義」、有「比興」,數學亦如是。我們
在尋求真知時,往往只能依循研究的大方向,憑著對大自然的感覺邁進,這種感覺因個人
的修養而定。文學家為了描述最佳意境,不見得忠實描寫現象界。如賈島追究「僧推
月下門」與「僧敲月下門」的區別,並不在乎所說的是不同的事實。數學家創造美好的
理論,也不必依隨大自然的規律,只要邏輯推導沒有問題,就可以盡情發揮想像力。
(改寫自丘成桐〈數學和中國文學的比較〉)
(A)數學家若兼具文學修養,即可將寫作原理轉用於創造數學理論
(B)數學家雖可不依大自然規律,但無法如詩人般不忠實描寫現象
(C)數學家在論證有效下,可如詩人般馳騁想像,憑感覺創造理論
(D)數學家的意圖,如同「比興」言在此而意在彼,有待讀者解謎

答案

文中強調數學與文學創作都需要想像力與感覺,數學家在邏輯有效的前提下可以像詩人一樣發揮創造力,不必拘泥於自然規律或事實描寫。故選(C)。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05

下文_____處,若要填入使文章前後連貫的文句,最適當的是:
吾聞之,六國合從,而辨說之材出;劉、項並世,而籌畫戰鬥之徒起;唐太宗欲治,
而諫議諫諍之佐來。此數輩者,方此數君未出之時,蓋未嘗有也。____。天下之廣,
人物之眾,而曰果無材可用者,吾不信也。(王安石〈材論〉)
(A)人君苟欲之,斯至矣
(B)古之人,於材有以致育成就之
(C)人之有異能於其身,猶維之在囊
(D)後之在位者,蓋未嘗求其說而試之以實也

答案

前文舉例說明人才因時勢需求而出現,後文強調天下人才眾多,中間應填入承上啟下之句。(A)「人君苟欲之,斯至矣」意為君主若想要人才,人才就會出現,與前後文意貫通。
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06

6-8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6-8題。
深夜,斜臥床榻,隨手抽取一本小几上疊放的書漫讀助眠,已是長年習慣。書宜輕巧易掌握,內容勿過於深奧嚴肅,否則刺激興奮,反失效果。那夜,從書堆抽出體積特小的日本岩波書店口袋望書,曾閱讀過部分而未竟,書頁間夾著一張書籤,姑且從有書籤的那頁讀起來。翻閱兩三頁後,忽有一張小小的短笺滑下,上面印著淺淺好看藍紫色的鉛印字:
山笑——根據《廣解苑》
併句的季節語。謂眾樹一齊吐芽的春季華麗景致。相對的,「山眼」指枯槁尖卻精采的山,「山麓」則是被紅葉裝扮的山,各為冬、秋季節語。見於北宋畫家、兼山水畫理論家郭熙的「四時山」。《廣解苑》雖未採入,但青青的夏季的山是「山滴」。
這幾行文字與我手中捧讀的書全不相關。把紙片反過來看,正中央印著岩波書店新印製的辭典《廣解苑》書脊樣本,原來正面文字是為第五版《廣解苑》做的廣告。
廣告何以題為「山笑」,又引用郭熙「四時山」的字句呢?根據《廣解苑》,「山笑」一詞,是併句(日本古典短詩)的季節語,典出於北宋郭熙的《山水訓》。按捺不住好奇,索性走到書房去查究。《山水訓》的原文是這樣的:「真山水之煙風,四時不同。春山淡泊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粒,冬山慘淡而如瞳。」雖然日文廣告詞引述的文字,把原文的「如笑」、「如滴」、「如粒」、「如瞳」改為「山笑」、「山滴」、「山粒」、「山眼」,以適合其語言習慣,且文章次序也略有變動,但郭熙的絕妙比喻,卻被生動地化為一副含帶高粱性質的文字裡,不得不令人佩服!至於在四季不同山色中擇取「山笑」為題,從我正在閱讀的書印刷發行時間推斷,應是配合此書是春季版的效果,也是神來之筆。
日本的文士不僅寫作漢詩文,即使和歌、併句也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這段廣告詞可以為證。查得這些飛燕大脈,我心中釋然,雖則睡意全消,卻經驗了一次愉悅的失眠。
(改寫自林文月《山笑》)

有關書中紙片訊息的解讀,敘述最適當的是:
(A)為目前正在閱讀之書的廣告文案
(B)《廣解苑》收錄併句四季的季節語詞條
(C)以「山笑」為廣告主題,是依循季節的順序
(D)《廣解苑》對季節語的解釋,和《山水訓》不完全相同

答案

紙片是《廣解苑》的廣告,非正在閱讀之書的廣告,故(A)錯。《廣解苑》未完全採入四季語,故(B)錯。選「山笑」是因配合春季版,非依季節順序,故(C)錯。《廣解苑》將「如笑」改為「山笑」等,解釋與《山水訓》不完全相同,故(D)正確。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07

6-8為題組

文本作者說自己「經驗了一次愉悅的失眠」,最可能的原因是:
(A)受到廣告的吸引而渴望讀完此書
(B)併句優美典雅文詞讓人陶醉不已
(C)驚佩郭熙的文句化用於廣告之妙
(D)能盡窺併句的發展脈絡而感到驕傲

答案

文中作者因好奇而查證,發現廣告巧妙化用郭熙文句,對此深感佩服,因而雖失眠卻感到愉悅。故選(C)。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08

6-8為題組某藏詩古卜遊戲APP受到上文啟發,與文具福氣包合作,擬印製如右上圖的祝福卡片置人包中,______內最適合選用的詩句是:
(A)欲去長江水闊茫,行船把定未遭風。戶內用心再作福,看看魚水得相逢
(B)登吟唧唧呼吼聲,千里戀戀空信歸。等得榮華公子到,秋冬拈拈雨霏霏
(C)綠柳蒼蒼正當時,任君此去作乾坤。花果結實無殘謝,福祿自有慶安門
(D)八十原來是太公,看看晚景遇文王。目下緊事休相問,勸君且守待運通

答案

上文主題為春季「山笑」,充滿生機與希望。(C)「綠柳蒼蒼正當時」符合春季意象,且「花果結實無殘謝,福祿自有慶安門」具祝福意涵,最適合置於祝福卡片。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09

9-10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9-10題。
甘蔗是煉糖原料。溫暖潮濕的臺灣適合甘蔗生長,元朝汪大淵《島夷志略》即有
「釀蔗漿為酒」的記載。荷蘭占領臺灣後,引進製糖技術,將成品銷往日本。日本因地理
環境,長期以來大量依賴外國的進口糖。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積極推動糖業現代化,
成立新式製糖廠。發達的糖業帶動了甜點、煉乳相關產業的發展。現今頗受歡迎的日本
明治巧克力,其製造商「明治製菜」,其實創立於臺灣。
市面上常見的甘蔗,有供榨汁用的白甘蔗與可直接啃食的紅甘蔗。啃甘蔗在焦桐
眼中,是複雜的口腔運動。《晉書》載名士顧愷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
云:『漸入佳境』。」余光中〈埔里甘蔗〉認為吃甘蔗:「無論是倒喫或者順吃/每一口
都是口福/第一口就咬入了佳境/卻笑東晉的名士/嚼來還是太拘謹。」同時分享心得:
「而真要喫得痛快/就務必冰得徹底/嚐到那樣的甜頭,幾乎/捨不得吐掉渣子/
直到嚥最後的一口/還舔著黏黏的手指頭/像剛斷奶的孩子。」
大伙一起啃甘蔗曾是許多人共同的回憶。洪愛珠在〈蘆洲老區涼水兩味〉中,憶起
幼時家族老小並肩而坐啃甘蔗,覺得「於當間礙緊,吮汁,樂呵呵吐出一碗渣來,是一種
粗爽樸素的消遣。」但現在如果突然想啃,也不易買到。因而不禁說道:「時間這躡步
之賊,是如此將一個許多人啃甘蔗的社會,置換成甘蔗難尋的社會。」

根據上文,關於甘蔗食用與糖業發展,敘述最適當的是:
(A)根據文獻記錄,元代即已種植甘蔗並熬蔗漿為糖
(B)臺灣製糖工業濫觴於日治時期,生產的糖銷往日本
(C)「明治製菜」創立於臺灣,以進口糖為原料生產巧克力
(D)日本積極在殖民地推動糖業現代化,期能解決對進口糖的依賴

答案

(A)元代記載為「釀蔗漿為酒」,非熬糖。
(B)製糖工業始於荷治時期,非日治。
(C)明治製菜創立於臺灣,但未提及原料來源。
(D)日本在殖民地推動糖業現代化,目的在解決對進口糖的依賴,符合文意。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10

9-10為題組
關於文中引述眾人吃甘蔗的經驗,敘述不適當的是:
(A)由顧愷之與時人對話可知,倒吃甘蔗並不是當時常見的吃法
(B)余光中與顧愷之看法不同,認為順吃或倒喫,無害甘蔗甜美
(C)余光中以剛斷奶的孩子為喻,流露的情懷與洪愛珠的躡步之賊相同
(D)洪愛珠陳述啃甘蔗時口腔中進行的連續動作,呈現焦桐所謂的複雜

答案

(C)余光中比喻為剛斷奶的孩子,表現童真與享受;洪愛珠用「躡步之賊」表達時光流逝的感慨,情懷不同。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