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24題

一、候選素材說明(占9分)
宇宙及人間皆能夠發現出現或改變和轉化的軌跡,如落花化作春泥,咖啡造成為製衣的原料,老屋再生為新的文化空間,或是改變耕作方式,重新找回土地的生命……。請就相關知識或見聞,提出一項事例,並說明所選事例和成果展主題間的關聯,以參加甄選。文長約100-150字(約5-7行)。

[非選擇題]
答案

本題為非選擇題,要求考生提出一個關於「改變與轉化」的具體事例,並說明其與展覽主題的關聯。答案應包含:1.具體事例描述;2.該事例如何體現改變與轉化;3.與主題的明確連結。評分重點在於事例的適切性、說明的清晰度及與主題的關聯性。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25題

二、參展素材分析(占18分)
某組選擇琦君(醫)為素材,擬透過女子因青絲的改變,而心境有所轉化,來詮釋展覽主題。該組將根據框線內節錄的文字,說明:五叔婆、母親、姨娘的頭髮曾出現哪些生理上、髮式上的變化?其中反映出她們面對人生的哪些心態、感受,以及調適之道?你是該組成員,請協助完成分析。文長約250-300字(約12-14行)。

一 到七月七,家家戶 戶的女人 都要有一 大半天披 頭散髮。比 如我的 五叔婆 吧, 她 既矮小又 乾癟,頭 髮掉了一 大半,卻 用墨炭 畫 出一個四 四方方的 額角,又 把樹皮 似 的頭頂全 抹黑了。洗 過頭以 後,墨炭 全沒有了,亮著半 個光禿禿 的頭頂,只 剩 後 腦 勺一小撮 頭髮,飄 在背上,在廚 房裡 搖來晃去 幫我母親 做飯。可 是母親烏 油油的 柔 髮卻像一 匹緞子似 的垂在肩 頭,微風吹 來,一綹綹 的短髮不 時拂著她 白嫩的面 頰。 我 心裡在想,如 果爸 爸在家,看見 媽媽 這一頭烏 亮的好髮,一 定會 上街買一 對亮晶 晶 的水鑽髮 夾給她 。父親不久 回來了, 沒有買水 鑽髮夾, 卻帶回一 位姨娘。 ……我 們 全家搬到 杭州以後,母親不 必忙廚房,而且許 多時候,父 親要她 出來招呼 客人, 她 那尖尖的 螺絲髻兒 實在不像 樣,所以父 親一定要 她改 梳一 個式樣。母 親就請她 的 朋 友張伯母 給她梳了 個鮑魚頭。在當時,鮑魚頭 是老太太 梳的,母 親才過三 十歲, 卻 要打扮成 老太太,姨娘看了 只是抿嘴 兒笑,父 親就直皺 眉頭。 ……她( 劉嫂 )每 天 早上十點 鐘來,給姨 娘梳各式 各樣的頭,什麼鳳凰 髻、羽扇髻、同心髻、燕 尾 髻, 常 常換樣子,襯 托著姨 娘細潔的 肌膚,嬝 嬝 婷 婷 的 水 蛇 腰 兒,越 發 引 得 父 親 笑 瞇 了 眼 。 劉嫂勸 母 親 說:「 大 太 太, 你 也 梳個 時 髦 點的 式 樣 嘛。 」 母 親搖 搖 頭 ,響也不 響 。…… 我 長大出外 讀書以後,寒暑假 回家,偶 然給母親 梳頭,頭 髮捏在手 心,總覺 得 愈 來愈少。想起 幼年 時,每年 七月初七 看母親烏 亮的柔 髮 飄在兩肩,她 臉上 快樂的 神 情,心裡 不禁一陣 陣酸楚。在 上海求 學時,母 親來信說 她患了風 溼病,手 膀抬 不 起 來 , 連 最 簡 單 的 螺 絲 髻 兒 都 盤 不 成 樣 , 只 好 把 稀 稀 疏 疏 的 幾 根 短 髮 剪 去 了 。 不 久,姨娘因 事來上海。自從父 親去世以 後,母親 和姨娘反 而成了患 難相依的 伴侶, 母 親早已不 恨她了。她穿 著灰 布棉袍,鬢邊 戴著 一朵白花,頸 後垂 著的再不 是當年 多 采多姿的 鳳凰髻或 同心髻,而是 一條 簡簡單單 的香蕉卷。她 臉上 脂粉不施,顯 得 十 分哀戚 。 …… 來 臺灣以後,姨娘已 成了我唯 一的親人,當年如 雲的青絲,如今也 漸漸落 去, 只 剩了一小 把,且已 夾有絲絲 白髮。

[非選擇題]
答案

本題要求分析散文中三位女性的頭髮變化及其反映的心態與調適:
1.五叔婆:掉髮、墨畫額角→自卑與掩飾
2.母親:烏亮柔髮→螺絲髻→鮑魚頭→剪短髮→順應命運的無奈
3.姨娘:多采多姿髮髻→香蕉卷→脂粉不施→歷經變故後的樸素
需具體說明生理/髮式變化,並分析對應的心境轉折與調適方式。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26題

三、引導寫作(占27分)
104年8月8日,蘇迪勒颱風來襲,臺北市龍江路有兩個郵筒遭強風吹落的招牌砸歪,因而被戲稱為「歪腰郵筒」。由於歪腰郵筒姿勢可愛,民眾紛紛到該地拍照,使「受災」郵筒意外產生療癒功效。此一新聞甚至引起外國媒體注意,美、日皆對臺灣人民在天災及苦悶的生活中所展現出的幽默感印象深刻。稍後,中華
郵政更推出特製郵戳(右圖)及「人生嘛,歪腰也無妨」等
一系列主題式明信片,頗受歡迎。

請就上述新聞事件,以「我看歪腰郵筒」為題,寫一篇完整的文章,陳述你的看法、感想、或評論,內容須切合「歪腰郵筒」所引發的現象或迴響,文長不限。

[非選擇題]
答案

本題要求以「我看歪腰郵筒」為題,針對此社會現象進行評論。寫作重點:
1.描述歪腰郵筒現象及其社會迴響
2.分析此現象反映的台灣社會特質(幽默感、創意、韌性等)
3.探討苦悶生活中的療癒需求
4.評論官方與民間的互動
5.提出個人見解與反思
需結構完整,論述清晰,見解深刻。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01

下列「」內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詩詠關「唯」/「惟」心之痛
(B)葦「茗」繫巢/乘「韜」建節
(C)「綱」繆牖戶/「偶」儼佻達
(D)中道崩「殂」/自邇「祖」遠

[單選題]
答案

本題旨在測試對字音的辨識能力。解題時需仔細辨別各選項中「」內字的讀音是否相同。
(A)「唯」音ㄨㄟˊ,「惟」音ㄨㄟˊ,讀音相同。
(B)「茗」音ㄇㄧㄥˊ,「韜」音ㄊㄠ,讀音不同。
(C)「綱」音ㄍㄤ,「偶」音ㄡˇ,讀音不同。
(D)「殂」音ㄘㄨˊ,「祖」音ㄗㄨˇ,讀音不同。
故正確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02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
(A)公聽會上經過激烈討論後,結果依然莫衷一是
(B)出人意表、震憾人心的魔術表演,贏得滿堂彩
(C)社會教育淺移默化的習染力量,常常被人忽略
(D)再接再勵,抑或裹足不前,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單選題]
答案

本題旨在測試對錯別字的辨識能力。解題時需仔細檢查各選項中是否有用字錯誤。
(A)「莫衷一是」用字正確。
(B)「震憾」應為「震撼」。
(C)「淺移默化」應為「潛移默化」。
(D)「再接再勵」應為「再接再厲」。
故正確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03

下列是一段古文,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
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
甲、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
丙、相與並爭,不可勝數
號為霸王。(《史記·項羽本紀》)
(A)甲丙丁乙 (B)乙丁丙甲 (C)丙丁甲乙 (D)丁乙丙甲

[單選題]
答案

本題旨在測試對古文文意邏輯與連貫性的理解。解題時需根據上下文意,判斷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與邏輯關係。
原文脈絡為:秦失政→陳涉起義→豪傑蜂起→(豪傑)相爭→項羽崛起並滅秦→稱霸。
因此,順序應為:丙(相與並爭,不可勝數)→ 丁(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 甲(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 乙(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故正確答案為(C)丙丁甲乙。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04

下表摘自國家發展委員會於107年彙整的「107~109年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報告。依據這份國防類產業需求調查,下列敘述最適當的是:

國防類產業 新增需求人數 107~109 年平均
107 年 108 年 109 年
1 國防航大業 696 301 113 370
2 國防船艦業 183 105 95 128
3 航空業 430 440 460 443
教育背景需求 工作經驗需求
教育程度 百分比 (%) 學門 百分比 (%) 年資 百分比 (%)
碩士以上 41.0 工程及工程業 56.5 5 年以上 38.5
大學 59.0 資訊通訊科技 23.2 2~5 年 46.1
高中以下 0.0 商業及管理 13.0 2 年以下 12.8
法律、語文 7.3 不限 2.6

(A)國防航大業的三年總需求量最大,但航空業有逐年增量的趨勢
(B)觀察107~109年的狀況,超過八成的應徵者具有兩年以上的工作年資
(C)教育程度均須具備大專以上,半數以上的職缺須具工程及工程業專長
(D)提供給商業管理、法律、語文科系畢業者的職缺較少,但年資門檻也較低”

[單選題]
答案

本題旨在測試解讀圖表數據並進行正確推論的能力。
(A)錯誤。國防航太業三年總需求為696+301+113=1110,航空業為430+440+460=1330,航空業總需求較大,且航空業需求逐年增加,國防航太業則逐年減少。
(B)錯誤。表格顯示工作經驗需求中,「2年以上」年資者占比為38.5% + 46.1% = 84.6%,但這是「職缺要求」的年資比例,並非「應徵者」實際具備的年資。
(C)正確。教育程度需求中,大學(59.0%)與碩士以上(41.0%)合計100%,故均需大專以上學歷。學門需求中,工程及工程業(56.5%)超過半數。
(D)錯誤。商業及管理(13.0%)、法律、語文(7.3%)職缺相對較少,但年資門檻並未特別說明較低。
故正確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05

依據下文,鄭板橋所「志」的「慎」最可能是:
(鄭板橋)為秀才時,三至市江,售書賣畫,無識者,落拓可憐。復舉於鄉,旋登甲榜,聲名大震。再至市江,則爭來先生墨妙者,戶外履常滿。先生因寒士,至是益盛自寶重,非重價,不與索。沈凡民先生代編小印,文曰「二十年前舊板橋」,志慎也。
(宣鼎〈雅賺〉)
(A)世人皆從,唯重聲名 (B)小人當道,懷才不遇
(C)宦海浮沉,身不由己 (D)聲聞過實,浪得虛名

[單選題]
答案

本題旨在測試對文言文文意及作者心境的掌握。解題關鍵在於理解鄭板橋刻「二十年前舊板橋」印章的用意。
文中描述鄭板橋未成名時(二十年前)落魄無人識,成名後眾人爭相求字畫,他因此更加自重,非高價不賣。刻此印是為了「志慎」,即記取教訓,提醒自己保持謹慎,不要因成名而迷失,並感嘆世人只看重他成名後的身分,而非其才學本質。這反映了對「世人皆從,唯重聲名」現象的警惕與自省。
(B)懷才不遇是成名前的狀態,與「志慎」的當下心境不符。
(C)文中未提及官場浮沉。
(D)鄭板橋並非認為自己浪得虛名,而是對世態炎涼有所感慨。
故正確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06

依據甲、乙二文,最符合文意的解說是:
甲、楊德祖為魏武主簿,時作相國門,始構樓梯,魏武自出者,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楊見,即令填之。既竟,曰:「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世說新語·捷悟》)
乙、梁蕭琛醉伏於御筵,武帝以棗投之,琛取栗擲上,正中面。帝動色,琛曰:「陛下投臣以赤心,臣敢不報以戰慄。」上大悦。(《續世說·捷悟》)
(A)楊德祖透過文字部件的組合方式,察覺魏武調其好大喜功
(B)蕭琛運用諧音雙關,將宴會上失禮的行為解釋為恭敬之舉
(C)楊德祖與蕭琛皆善於揣摩逢迎,洞悉主上行為背後的暗示
(D)楊德祖急中生智未讓主上失望,蕭琛大智若愚令主上激賞

[單選題]
答案

本題旨在測試對兩則文言短文的理解與比較分析能力。
甲文:魏武帝(曹操)在門上題「活」字後離去,楊德祖(楊修)理解「門」中加「活」即為「闊」字,推測曹操嫌門太大,於是下令改小。這體現了楊修的機智和對文字謎題的領悟力,但並未涉及「好大喜功」的批評或「揣摩逢迎」。
乙文:蕭琛在宴會上醉酒,梁武帝用棗投他,蕭琛則取栗子回擲,正中武帝臉部。在武帝變臉之際,蕭琛機智地解釋:「陛下投給我的是赤心(棗的諧音與赤色相關),我回報的是戰慄(栗的諧音)。」此舉利用諧音雙關,將失禮行為巧妙轉化為表達忠誠與敬畏的言辭,使武帝轉怒為喜。
(A)錯誤。甲文中魏武是嫌門大,並非調侃楊修好大喜功。
(B)正確。乙文中蕭琛確實運用「棗」與「赤心」、「栗」與「戰慄」的諧音雙關,化解尷尬場面。
(C)不完全正確。楊德祖是理解謎題,蕭琛是隨機應變,二者情境與動機不盡相同,且「揣摩逢迎」的形容過於負面。
(D)「大智若愚」用於蕭琛不盡貼切,他是在醉酒狀態下本能反應後才機智化解。
故正確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07

依據下文,不符合文意的解說是:
余曾論畫,以為人禽宮室器用皆有常形。至於山石竹木、水波煙雲,雖無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當,雖曉畫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託於無常形者也。雖然,常形之失,止於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當,則舉廢之矣。以其形之無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謹也。世之工人,或能曲盡其形,而至於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蘇軾《淨因院畫記》)
(A)畫作成敗的關鍵,往往在於常理得當與否
(B)常形失誤,較常理失當容易被一般人發現
(C)欺世盜名的畫作,往往以無常形之物掩飾不足
(D)高逸者多繪山石竹木、水波煙雲,故能辨常理

[單選題]
答案

本題旨在測試對蘇軾畫論的理解能力。解題關鍵在於掌握「常形」與「常理」的區別及其在畫作中的重要性。
蘇軾認為:人物、動物、宮室、器用等有固定形態(常形),山石竹木、水波煙雲等沒有固定形態(無常形)但有內在規律(常理)。常形的失誤大家都看得出來;常理的失當,即使懂畫的人也未必能察覺。因此,欺世盜名者常畫無常形之物來掩蓋技藝不足。若常理不當,整幅畫就失敗了。
(A)符合文意,因文中強調「常理之不當,則舉廢之矣」。
(B)符合文意,因文中說「常形之失,人皆知之」。
(C)符合文意,因文中指出「欺世而取名者,必託於無常形者也」。
(D)不符合文意,文中說能辨別常理的是「高人逸才」,但並未說高人逸才「多繪」這些無常形之物,只說他們能辨別其中的常理。
故正確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