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28

28-30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8-30題。 1982到1985年是羅大佑的「黑潮時期」,那個一頭捲髮、黑衣墨鏡的孤傲身影,以 一人之力把臺灣流行音樂從「天真」帶向「世故」。他的歌充滿時代感,沉鬱滄桑的歌 詞語言,一洗「校園民歌」的學生腔、文藝腔,展示著一個深沉抑鬱的「大人世界」, 從青春情愛到歷史國族,勾引了所有自命早熟的青年。他對歌詞與旋律的「咬合」極為 在意,常說「歌是語言的花朵」,文字化為唱詞,在唇齒舌間吞吐滾動,必須與旋律的 收放起伏密密吻合。
就在羅大佑掀起「黑色旋風」的時刻,另一位出身「校園民歌」的音樂人李宗盛也 嶄露頭角。情歌向來是歌壇主流,一不小心,便會跌入陳腔濫調、無病呻吟的醬缸。李 宗盛擅以作論方式寫歌,總能找到獨特的切入角度,短短篇幅便唱盡你堵在心頭的感 歎。1986年的個人專輯《生命中的精靈》,是華語樂壇少見的「內省」之作,深深挖掘 生命內在的惶惑與悲歡,坦誠真摯。他對歌詞意象結構之銳意經營,對詞曲咬合之殫精 竭慮,簡直有鐘錶師傅般的耐心。他獨特的語言質地,直白而不失詩意,語感鮮活,乍 看像散文,唱起來卻句句都會發光。 羅大佑始終沉鬱而孤傲,時時把整個時代挑在肩上,連情歌都滿是滄桑的傷痕。李 宗盛則擅長從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提煉詩意,煽情卻不濫情,輕盈卻不輕佻。他們二人 示範了創作、製作的精湛手藝。羅大佑的歌承載著大時代的悲壯情緒,和那個集體主義、 理想主義的時代有著千絲萬縷的糾纏。李宗盛的歌則幾乎都是個人主義式的內省,那些 百轉千迴的辯證同樣只屬於「大人世界」,你得見識過江湖風雨才能體會。羅大佑的滄 桑尚屬於一個猶然年輕的時代,李宗盛的世故則是一代人集體告別青春期的儀式。(改 寫自馬世芳〈煙花與火焰的種子〉)

依據上文,關於羅、李二人歌曲的內容,敘述不適當的是:
(A)羅大佑的歌,反映理想主義時代對歷史國族的關切,深沉抑鬱
(B)李宗盛的歌,往往契人人心,讓聽者的悲喜彷彿都能獲得傾吐
(C)羅大佑的「大人世界」,把整個時代挑在肩上,省視個人生命內在的惶恐
(D)李宗盛的「大人世界」,擅長從柴米油鹽的日常中,提煉老於世故的省察

[單選題]
答案

(A)正確。符合文中對羅大佑的描述。
(B)正確。符合文中對李宗盛歌曲感染力的描述。
(C)不適當。文中指出省視個人生命內在惶恐是李宗盛歌曲的特點,非羅大佑。
(D)正確。符合文中對李宗盛的描述。
故正確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29

依據上文,關於羅、李二人的歌詞創作,敘述最適當的是:
(A)二人均貌意經營歌詞的意象結構,直白而不失詩意
(B)二人均極為在意歌詞與旋律的「咬合」,故精心琢磨
(C)羅大佑擅長以「校園民歌」的文藝腔,寫作沉鬱滄桑的歌詞,充滿時代感
(D)李宗盛長於以作論方式寫歌,將邏輯辯證融入詩化的語言中,煽情而輕盈

[單選題]
答案

(A)錯誤。直白而不失詩意是李宗盛的特點,非羅大佑。
(B)正確。文中明確指出二人都注重詞曲「咬合」並精心琢磨。
(C)錯誤。羅大佑是「一洗『校園民歌』的學生腔、文藝腔」。
(D)錯誤。李宗盛語言直白,非「詩化語言」;且「輕盈」形容不準確。
故正確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0

下列羅、李二人歌詞中,最符合上文所謂「歷史國族」情懷的是:
(A)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
(B)我所有目光的焦點/在你額頭的兩道弧線/它隱隱約約它若隱若現/襯托你/襯托你靦腆的容顏
(C)不捨你那黑白分明亮亮的眼睛/只是你年紀還小/無從明瞭我的心情/時間不停/時間不停/原諒我依然決定遠行
(D)烏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臉/怎麼也難忘記你容顏的轉變/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麼溜走/轉頭回去看看已匆匆數年

[單選題]
答案

(A)正確。以顏色意象隱喻民族處境,充滿時代與家國關懷,符合羅大佑的「歷史國族」情懷。
(B)錯誤。屬個人情感描寫。
(C)錯誤。屬個人離別之情。
(D)錯誤。屬個人青春懷舊。
故正確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1

31-32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31-32題。
依據上文,對於越巫形象的描寫,最適當的是:
越巫自詡善治鬼物。人病,立壇場,鳴角振鈴。跳擲叫呼,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饗酒食,持其貲去,死則諉以己故,終不自信其術之妄。恆誇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惡少年慍其誕,瞷其夜歸,分五六人棲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過,下砂石擊之。巫以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駭,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駭頗定,木間砂亂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復至前,復如初,手慄氣懾不能角,角墜;振其鈴,既而鈴墜,惟大叫以行。行聞履聲及葉鳴谷響,亦皆以為鬼號,求救於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門,其妻問故,舌縮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我寢,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膽裂,死,膚色如藍。巫至死不知其非鬼。(方孝孺《越巫》)

(A)仗恃靈力,發制鄉里 (B)惡行易改,心魔難除
(C)設置召魁,作法自斃 (D)無知自是,誤人害己

[單選題]
答案

(A)錯誤。越巫並無真實靈力。
(B)錯誤。文中未提其改惡向善。
(C)錯誤。非設置召魁,而是被人設計。
(D)正確。越巫無知卻自以為是,最終害人害己。
故正確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2

關於上文的寫作手法與文意,敘述最適當的是:
(A)以「相去各里所」暗示少年們對越巫心存畏怯,彼此守望照應
(B)以「即旋其角」、「角不能成音」、「手懼氣懈不能角」描寫越巫因又懼又急而法力愈加減弱
(C)以「且角且走」、「角墜;振其鈴,既而鈴墜,惟大叫以行」表現越巫從試圖自欺到心神失控的狼狽
(D)以「行聞履聲及葉鳴谷響,亦皆以為鬼號」凸顯越巫仍想藉由周遭聲響研判鬼的行蹤,求得活命機會

[單選題]
答案

(A)錯誤。「相去各里所」是為了分段嚇唬越巫,非因畏怯。
(B)錯誤。越巫本無法力,所謂「法力減弱」是其心理崩潰的表現。
(C)正確。生動展現越巫從試圖用法器驅鬼到完全崩潰的過程。
(D)錯誤。此句表現其極度恐懼下的幻聽,非冷靜研判。
故正確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3

依據上文,今日世風之弊在於:
上蔡先生云:「透得名利關,方是小歇處。今之士大夫何足道,真能言之鸚鵡也。」
朱文公曰:「今時秀才,教他說廉,直是會說廉;教他說義,直是會說義。及到做來,只是不廉不義。」此即能言鸚鵡也。夫下以言語為學,上以言語為治,世道之所以日降也。而或者見能言之鸚鵡,乃指為鳳凰、鴛鴦,唯恐其不在靈囿間,不亦異乎!(羅大經《能言鸚鵡》)

(A)禁養珍禽,玩物喪志
(B)模仿剽竊,寡廉鮮恥
(C)蔽於表象,不辨虛實不務隱隱
(D)器識福祿,唯學鸚鵡不慕鳳凰

[單選題]
答案

(A)錯誤。禁養珍禽是比喻,非實指。
(B)錯誤。文中批評的是言行不一,非模仿剽竊。
(C)正確。文中批判世人只重表面言辭(能言),不辨內在實質(不行),且不務根本(隱,指內在德行)。
(D)錯誤。偏離文中對「言行不一」的核心批判。
故正確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4

下列文句,最能呼應上文觀點的是:
(A)君子欲納於言而敏於行
(B)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
(C)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D)聽言觀行,不以功用為之的戰,言雖至察,行雖至堅,則妄發之說也

[單選題]
答案

(A)正確。強調少說多做,言行一致,與上文批判「能言鸚鵡」、重行輕言的觀點相呼應。
(B)錯誤。強調明哲保身,與批判精神不符。
(C)錯誤。強調言行的重要性,但未突出「行」的關鍵性。
(D)錯誤。強調言行須以功用為目的,與上文核心觀點不盡相同。
故正確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5

下列各組文句「」內的詞,前後意義相同的是:
(A)「去」國懷鄉,憂讒畏懼/欲呼張良與俱「去」
(B)祈而「為」琴,弦而鼓之/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C)「叩」而與語,理甚玄妙/「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
(D)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E)著貴自「奉」,禮異人臣/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

[多選題]
答案

(A)前者「離開」,後者「離開」,同義。
(B)前者「製作」,後者句末語氣詞,不同義。
(C)前者「詢問」,後者「詢問」,同義。
(D)前者「端正」,後者「高」,不同義。
(E)前者「供養」,後者「供給」,同義。
故正確答案為(A)(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6

下列文句畫底線的詞語,運用恰當的是:
(A)經歷過落後地區窮形盡相的生活,他比以往更積極投入公益
(B)他在人群中一向表現得誠實如深,沒有人真正知曉他的心思
(C)實力堅強的球隊卻場場皆輸,修遭淘汰,戰績如此差強人意
(D)小李無法兌現對好友的承諾,一直耿耿於懷,始終無法放下
(E)巷口小吃店熬過修繕營銷,目前已是近役遠來,門庭若市

[多選題]
答案

(A)錯誤。「窮形盡相」形容刻畫細緻,非指貧困生活。
(B)錯誤。「誠實如深」應為「諱莫如深」。
(C)錯誤。「差強人意」指勉強使人滿意,與語境矛盾。
(D)正確。「耿耿於懷」形容心事牽縈,運用恰當。
(E)錯誤。「近役遠來」應為「近悅遠來」。
故正確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7

(馮綾客孟嘗君):「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前、後句有「縱使……卻依然……」的語意邏輯關係,意指「孟嘗君固辭不往」這件事,縱使「梁使三反」也不會改變。
下列文句畫 與 處,具有相同語意邏輯關係的是:
(A)天地有好生之德,人心無不轉之時
(B)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
(C)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
(D)(連)橫不敏,昭告神明,發誓述作,兢兢業業,莫敢自遑
(E)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

[多選題]
答案

題幹邏輯:縱使A(梁使三反),依然B(固辭不往)。
(A)無此邏輯關係。
(B)縱使「不產於秦」,依然「繆公用之」,符合。
(C)縱使「歲寒」、「風雨」,依然「後凋」、「不已」,符合。
(D)無此邏輯關係。
(E)縱使「涉血於友于」、「剚刃於愛子」,依然「不以為疑」、「待之若舊」,符合。
故正確答案為(B)(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