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22

21-22為題組

下列敘述,最符合上文寫作方式的是:
(A)全文大致先提出法律規定,再說明案件違背該法條,最後敘述判決結果
(B)說明案件時,先列被告自陳的事實,再敘原告的反駁,再舉證人的佐證
(C)以「其罪在子,其責在父」為綱領,依序指陳「子不子,父不父」之過
(D)時見教化口吻,除對悖倫者嚴辭訓斥,並期勉受託者負起維護禮教之責

[單選題]
答案

文中多處道德訓斥如「敗人倫,滅天理」,並期勉劉萬二「嚴與鈴束」,具教化口吻。故(D)正確。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23

23-24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3-24題。
唐代稱主掌考試為知貢舉。因知貢舉者有取捨大權,舉子便在考試前向其投詩獻文,
以博得青睺,一旦登第,感恩終生,於是產生特有的「座主」與「門生」關係。柳宗元
〈與顧十郎書〉中說:「凡號門生而不知恩之所自出者,非人也。」崔群的例子也反映
了當時這種社會意識。崔群在中唐時被譽為賢士,韓愈盛讚他「考之言行而無瑕尤」,
但他對座主與門生關係,卻表露出相當世俗的看法。《獨異志》云:
崔群為相,清名甚重。元和中,自中書舍人知貢舉,既罷,夫人李氏嘗
勸其樹莊田以為子孫之計。笑答曰:「余有三十所美莊良田遍天下,夫
人復何憂?」夫人曰:「不聞君有此業。」群曰:「吾前歲放春榜三十
人,豈非良田耶?」夫人曰:「若然者,君非陸相門生乎?然往年君掌
文柄,使人約其子(簡禮),不令就春闈之試。如君以為良田,則陸氏
一莊荒矣。」群惭而退,累日不食。
以莊園比喻門生,極易為唐代人所接受。及第的舉子若違世俗,就是柳宗元指斥
的「非人也」。(改寫自傳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

下列敘述,可藉由上文判斷確知的是:
(A)韓愈、陸贊皆曾於唐代知貢舉
(B)柳宗元於顧十郎知貢舉時登榜及第
(C)韓愈肯定崔群言行,但不認同其拘守座主門生關係
(D)柳宗元、崔群對座主門生關係的認知,不脫時人之見

[單選題]
答案

文中柳宗元強調門生應知恩,崔群以門生為良田,均反映當時社會對座主門生關係的重視,故(D)正確。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24

23-24為題組

上文《獨異志》中的崔群之妻說「陸氏一莊荒矣」,最可能的原因是:
(A)譏嘲陸贊未曾知貢舉,缺乏門生
(B)暗諷崔群受陸贊提拔,卻不報恩
(C)感嘆陸贊子孫不上進,門庭漸衰
(D)提醒崔群以陸贊為戒,買田躬耕

[單選題]
答案

崔群受陸贊提拔(為陸贊門生),卻阻止陸贊之子考試,等於讓陸贊「門生莊園」荒廢,故(B)正確。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25

下列文句畫底線的詞語,運用適當的是:
(A)就算勉強通過安全檢查,但心存僥倖的防災態度,仍不足為訓
(B)世事變化如白雲蒼狗,刻骨銘心的情感與誓約,已成過眼雲煙
(C)這篇文章見解獨特,不同流俗,有如空谷足音,是難得的佳作
(D)萦待兄弟是發明飛機的始作俑者,拜其所賜,才使天涯若比鄰
(E)小陳做事胸無城府欠缺規劃,同事常須為其善後,而心生抱怨

[多選題]
答案

(A)不足為訓:不能作為典範,運用適當。
(B)白雲蒼狗:世事變化無常,運用適當。
(C)空谷足音:難得之音訊或言論,運用適當。
(D)始作俑者:創惡例者,含貶義,用於發明飛機不當。
(E)胸無城府:形容坦率真誠,非指缺乏規劃,運用不當。
答案:(A)(B)(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26

中文文句中的「以」,可用於某項作為之後,表示該作為的目的,例如「保持距離(作為)」
以策安全(目的)。下列畫底線文句中的「以」,屬於此種用法的是:
(A)坦謫周庭,以當南日
(B)願陸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C)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D)挾飛仙以邀遊,抱明月而長終
(E)奈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多選題]
答案

(C)「殺身」作為以達「成仁」目的;(E)「作師說」作為以達「貽之」目的。故(C)(E)正確。
答案:(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27

下列各組「」內的詞,意義前後相同的是:
(A)三五年內,即「當」太平/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B)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向」時佔帆所出人者,時已淡為沙灘
(C)聞其自欺「爾」手/蒙賜月明之照,乃「爾」寂飲,何不呼燭娘來
(D)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
(E)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得」比勁節長垂,千人共仰

[多選題]
答案

(B)向:先前/先前 (D)敢:冒昧地/膽敢。故(B)(D)前後意義相同。
答案:(B)(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28

依據下文,關於臺灣的海洋歷史文化,敘述適當的是:
臺灣在廣島海洋中,島上不同族群,都有海洋活動的歷史經驗。部分史前族群和
平埔族人駕駛側翼板的船隻配合洋流、季風遠航,車南族有海系祭典,達悟人更是典型
的海洋民族。清帝國治臺期間,福建、廣東人民冒險渡過黑水溝來臺灣,其冒險打折、
追求「出頭天」的精神,成為臺灣強韌生命力的根源。1949年,大量移入的新住民,增
加了臺灣社群構成的多樣性。而波移民雖原籍地與背景不同,「過鹹水」則是共同的歷
史記憶。
明、清時期的閩南移民,帶來冒險謀利的商業性格。臺灣從南到北港口林立,顯示
蓬勃發展的生命力。大航海時代,東亞海域在國際貿易上的地位日漸重要,而臺灣因地
處此一海域的交通要衝,遂成為各國進行商業交易的集散地。西班牙、荷蘭先後占領臺
灣,將臺灣推向西方近代化的進程,也帶來商業文明的思維。回望歷史,中國、日本、
南亞與西方國家的文化在此地交流,並融合原民的南島文化,形成特殊的臺灣文化。(改
寫自載實村《臺灣的海洋歷史文化》)
(A)「過鹹水」的經驗,是不同時代漢人移民相同的歷史記憶
(B)商業文明思維與近代化進程,奠基於兩波漢人移民的拓墾
(C)被近代西方列強占據後,海上貿易才蓬勃發展,因而港口林立
(D)因地理條件、商品民族、渡海移民及經貿活動,形成文化特色
(E)除融合原民、漢人文化,亦受到日本、南亞與西方文化的影響

[多選題]
答案

(A)文中指出不同時代移民均有「過鹹水」經驗;(D)綜合地理、移民、經貿等因素;(E)提及多元文化融合。故(A)(D)(E)正確。
答案:(A)(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29

關於硃砂(主成分為硫化汞),符合下列資料所述的是:

行政院衛生署公告
自94年5月1日起,禁止中藥用硃砂製造、調劑、輸入、輸出、販賣或陳列。

地製藥用硃砂,須重複水飛法多次方可,耗時費力。若不計著私下以機器研磨,會因機器運轉的高溫,使硃砂產生劇毒,一旦入藥,極其危險。
中醫師:硃砂性寒而無毒,入火則熱而有毒,能殺人。

(A)水飛法是將硃砂先以清水反覆淘洗,再曬乾即成粉末
(B)今日若以機器研磨取代水飛法,將因高溫使硃砂含有劇毒
(C)升煉法主要用於煉製水銀,水銀加入硫黃之後可再產生銀朱
(D)銀朱精升煉獲得,不僅速度快,毒性也比水飛法獲得的頭朱低
(E)藥用硃砂若以安全方式炮製,非全不可用,但臺灣目前完全禁用

水飛 升煉
▲惟取好砂,軋碎如微塵,入紅注清水澄淺。
▲過三日夜,其上浮著不堪入藥,傾入別紅。其下沉結著,曬乾即頭未也。
▲次砂不入藥,作爐置砂水中,下水以水,上覆以金,器外加火,則煙飛於上,水銀溜於下。
▲水銀乃至陰毒物,因火燒丹砂而出,或加鹽、鐵塊而為輕粉,或加硫黃升而為銀朱。
[多選題]
答案

(B)符合文中機器研磨高溫產生劇毒;(C)符合升煉法煉水銀,加硫黃成銀朱;(E)符合臺灣目前完全禁用。故(B)(C)(E)正確。
答案:(B)(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30

30-31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0-31題。

鄭成功起兵茶毒濱海,民間患之。有問善知識云:「此何孽肆毒若是?」答曰:「乃
東海大鯨也。」問何時而滅?曰:「歸東即逝。」凡成功所犯之處,如南京、溫、台並
及臺灣,舟至海水為之暴漲。順治辛丑攻臺灣,紅毛先望見一人冠帶騎鯨,從鹿耳而入,
隨後成功將舟由是港進。癸卯成功未疾時,轄下夢見前導稱成功至,視之,乃鯨首冠帶
乘馬,由鯨身東入於外海。未幾,成功病卒,正符「歸東即逝」之語。(《重修福建臺
灣府志.叢談》)

鄭成功,倭產也。誕降之前一日,天晴霽無片雲。薄暮,忽有雷破土窟而出,煙霾
漲天,人對面不可辨。少頃,狂風疾雨,拔古木且盡,屋瓦皆飛,平地水深數尺。正錯
愕間,空中有聲,如天崩地裂,繞郭顛簸不止。眾相驚以地震,曰:「弗去懼壓。」則
皆走,亟覓山村避之。天明,謙者言島中有鯨鮑長數十丈,天矯起波間。金光閃爍,噹
氣如雷鳴,風濤暴漲,隱隱有金戈鐵馬之聲不絕。舟航廉碎,湧入海盡死,竟夜哭聲震
天。雞鳴,鳳始定,魚亦不見。相諱以為妖怪云。是夕,成功生,人奇之。
自成功生後,倭視翁氏禮加讚。及長,據金廈,兵敗勢蹙,將以海外為遣逃數,乃
決計東行。時臺地屬荷蘭左賢王,忽夜夢一偉人盛服騎鯨魚入鹿耳門,侍衛甲兵甚眾,
道無阻者。及寤,異之。未幾,報鄭兵至矣。(《臺灣紀事.鄭事紀略》)

關於甲、乙二文中鄭成功的事蹟,敘述適當的是:
(A)出生之日傳說大鯨現身,引發巨浪破壞船隻
(B)出生後因降伏害人的大鯨,其母受侵人禮敬
(C)擁有騎鯨的天賦,因而率軍船征戰無往不利
(D)率兵剿滅海賊,解救了久被荼毒的濱海人民
(E)病死於臺灣,符應高僧大鯨歸東即逝的預言

[多選題]
答案

(A)乙文描述鄭成功出生時大鯨現身引發風浪;(E)甲文描述鄭成功病卒臺灣,符「歸東即逝」。故(A)(E)正確。
答案:(A)(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國綜試題31

30-31為題組

關於甲、乙二文的寫作方式,敘述適當的是:
(A)分從神異事蹟、中日混血角度,解釋鄭氏軍事才能卓越之因
(B)均藉描述海水暴漲,以凸顯鄭氏船隊之軍威浩大、軍容壯盛
(C)均記載鄭成功與鯨魚密切關聯的夢境,以凸顯鄭氏乃非常人
(D)皆欲寫鄭成功攻臺時獲神靈天助,登陸鹿耳門後,勢如破竹
(E)皆以清廷統治的觀點,看待鄭氏攻打荷人、占領臺灣的事蹟

[多選題]
答案

(B)兩文均提及海水暴漲與鄭氏軍事行動相關;(C)兩文均透過夢境或異象連結鄭成功與鯨魚;(D)兩文均暗示鄭成功攻臺獲神助。故(B)(C)(D)正確。
答案:(B)(C)(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