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14題

13-14為題組
女婿面對岳父的戲謔,以岳父的思維模式加以回應,因而改變形勢。下列人物應答時使用的語言技巧,與文中女婿相同的選項是:
(A) (馮綾) 辭曰:「貴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
(B) 諸葛令、王丞相共爭姓族先後,王曰:「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令曰:「譬言豔、馬,不言馬、豔,豔寧勝馬邪。」
(C) 賈母問他:「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頭們搥一搥。」劉姥姥道:「那裡說的我這麼嬌嫩了?那一天不跌兩下子,都要搥起來,還了得呢!」
(D) 一個較有年紀的說:「該死的東西!到市上來,只這規紀亦就不懂?要做什麼生意?汝說幾斤幾兩,難道他的錢汝敢拿嗎?」「難道我們的東西,該自送給他的嗎?」參不平地回答

[單選題]
答案

文中女婿用岳父的類比邏輯反擊。(B)諸葛令用王丞相的「王葛」順序類比「驢馬」,以同樣邏輯反駁,技巧相同。故正確選項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15題

下列符合管仲對自己描述的選項是:
管仲曰:「吾始固時,曾與鮑叔貫,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任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遺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剁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史記·管晏列傳》)
(A) 治國才能不如鮑叔牙
(B) 因鮑叔牙提拔而顛名
(C) 諒大事難免不拘小節
(D) 未因功名而不顧小節

[單選題]
答案

管仲自述「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即(C)「諒大事難免不拘小節」之意。故正確選項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16題

下列文句重底線處的詞語,運用正確的選項是:
(A) 李博士的精采引言帶動與會者的熱烈討論,充分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B) 被告殺害父母,且全無悔意,檢察官認為他罪不容誅,主張求處死刑
(C) 現正值流威高峰期,民眾風聲鶴唳,非萬不得已,都避免到公共場所
(D) 陳伯伯和陳伯母聽講情深,總是同進同出,形影相弔,真是令人歎羨
(E) 當時警匪對峙,雙方皆予彈上膛,眼看槍戰一觸即發,情勢間不容髮

[多選題]
答案

(A)「拋磚引玉」用於自謙,此處用法不當。(B)「罪不容誅」形容罪大惡極,使用正確。(C)「風聲鶴唳」形容驚慌疑懼,使用正確。(D)「形影相弔」形容孤獨,非指恩愛。(E)「間不容髮」形容情勢危急,使用正確。故正確選項為(B)(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17題

右圖是一則戒菸廣告,「持槍」的剪影用來類比「持菸」的手勢,意謂兩者同具危險性。下列文句「;」的前後,具有類似表意方式的選項是:
(A)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B) 物不產於秦,可費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
(C) 欲流之遠者,必凌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D)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E) 松柏後凋於歲寒,雖鳴不已於風雨;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

[多選題]
答案

題幹為類比修辭(持菸類比持槍)。(C)以凌泉源類比積德義,(E)以松柏、雖鳴類比獨醒之人,皆運用類比。故正確選項為(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18題

文學作品常將個人的情感投射到外在景物,再透過對景物的狀寫,反映出人物的
情思。例如《聽海》的歌詞:「聽海哭的聲音,嘆息著誰又被傷了心,卻還不清
醒。……聽海哭的聲音,這片海未免也太多情,悲泣到天明。」表面上是海在悲
泣,其實真正哭泣、嘆息的是聽海的人。下列文句,運用這種手法的選項是:
(A)白雲迴望台,青鸞入看無
(B)青青河畔草,錦綿思遠道
(C)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D)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E)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多選題]
答案

(C)紅燭垂淚實為人垂淚,(E)行宮月傷心、夜雨鈴腸斷實為人傷心腸斷,皆為情感投射。故正確選項為(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19題

儒家認為人擁有主體性和道德意志,故能志學進德、踐仁臻聖;此亦孔子「仁慈
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之意。下列文句,表達上述意涵的選項是:
(A)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
(B)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C)譬如為山,未成一簟,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簟,進,吾往也
(D)興新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
也,非不能也
(E)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
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

[多選題]
答案

(B)強調有為者皆可成舜,(C)強調為學在己,(D)強調王之不王是「不為」非「不能」,(E)強調用力於仁無力不足,皆體現道德主體性。故正確選項為(B)(C)(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20題

透過電腦演算搜集數據,已廣泛應用於各領域,對文獻研究也頗有助益。下列關
於古代文獻和數據分析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透過北宋文人書信中出現的人名,可大致勾勒出他們的交友網絡
(B)統計南宋詞家所用的詞牌,可推論出南宋詞在敘寫內容上的特色和演變
(C)統計分析白居易詩的韻腳,有助於推斷白居易情感表達和韻腳運用的關係
(D)若以「人主」、「人民」二詞搜尋先秦思想典籍,應該會有不少資料集中於
《韓非子》
(E)舊說《紅樓夢》作者或非一人,若比較各回的遣詞風格,應可獲得討論作者
問題的相關證據

[多選題]
答案

(A)書信人名可建構社交網絡。(B)詞牌與內容相關性需具體分析,不能直接推論特色演變。(C)韻腳分析有助理解詩歌情感表達。(D)《韓非子》多論君民關係,符合。(E)風格分析可為作者考證提供證據。故正確選項為(A)(C)(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21題

閱讀下列二文,選出符合作者觀點的選項:
甲、藏書畫者,多取空名,偶傳為鐘、王、顧、陸之筆,
見者爭售,此所謂「耳鑒」。又有觀畫而以手摸之,
相傳以謂色不隱指者為佳畫,此又在耳鑒之下,謂
之「描骨聽聲」。(沈括《夢溪筆談》)

乙、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容來也。世之觀畫
者,多能指摘其間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
於與理冥造者,罕見其人。如房遠《畫評》言:「王
維畫物,多不同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
蓉、蓮花同畫一景。」(沈括《夢溪筆談》)
(A)耳鑒經由名家認可,是評斷書畫作品優劣的重要參考
(B)耳鑒雖然是甄別畫作的好方法,但不知以手摸畫確實
(C)世人品鑒書畫,往往重視創作者的名聲及其表現技巧
(D)高妙的畫境可由創作者自由創造,不必符合真實情境
(E)畫作好壞關鍵在於形象是否逼肖,空間布置是否妥適

[多選題]
答案

甲文批評「耳鑒」(重名聲)、「描骨聽聲」(重技巧)的淺薄品鑒方式。乙文主張「以神會」,並以王維畫不拘四時為例,說明畫境可超越現實。故(C)(D)符合作者觀點。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22題

適當運用典故,可豐富文章內涵,也可使表意委婉含蓄。關於下列文句使用典故的目的,詳釋正確的選項是:
(A)是以郵書兼說,猶存其名;管乘楚机,語多可採——連橫以燕相穿鑿附會郵人書信事,說明臺灣舊有史籍頗多誤謬闕漏
(B)釀酒臨江,横禦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我——客用曹孟德之典,意在強調年命雖不可永,但事功終不為人所忘
(C)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曹丕藉西伯、周旦二人之事,指出人的創作意識會隨境遇不同而調整修正
(D)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鄭子、莫弘、師襄、老聃——韓愈引孔子之例,闡明「術業有專攻」、「師不必賢於弟子」,使士大夫恥於從師的觀念不改自破
(E)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墓——歸有光藉巴蜀寡婦事,申明不甘久處於敗屋、終將有所為的抱負,同時表達對祖母、母親的感念

[多選題]
答案

(A)連橫用燕相解讀郢書典故,說明臺灣文獻多有誤解。(C)曹丕用文王演《易》、周公制禮說明創作不因境遇而廢。(D)韓愈用孔子師諸人闡明從師之道。(E)歸有光用巴寡婦清事表達自勵與感念親恩。故正確選項為(A)(C)(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國文試卷第23題

閱讀下列二詩,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李白(聽蜀僧濤彈琴)
蜀僧抱絲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綠綺:琴名。

洛夫(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贈李白)

客人乘醉而去
心情寂寂如廊下羅列的空酒罈
洗手時驟然想起當年
流放夜郎的不甘不快以及一點點不在乎
水盆裡從此風波不息
餘年的豪情已化作煉丹爐中的泉泉
響亮的詩句如同鈴聲過了尋常百姓的廝磨
入世出世豈在酒與月亮之辨
霜飛髮揚,最後他在
鐘聲裡找到赤裸的自己

(A)洛夫詩的「客人」和「他」,即李白詩的「蜀僧濤」
(B)洛夫詩以「廊下羅列的空酒罈」比喻李白懷才不遇的落寞
(C)李白詩的「暮」、「秋」和洛夫詩的「霜飛」,都含有對時間的感懷
(D)李白詩的「流水」和洛夫詩的「水盆風波不息」,都形容心情的洶湧紛亂
(E)洛夫詩借李白原詩的兩句加以延展,呈現李白的生命際遇和波折後的體悟

[多選題]
答案

(A)洛夫詩的「客人」、「他」指李白,非蜀僧。(B)空酒罈喻李白寂寥心境。(C)兩詩時間意象皆含感懷。(D)李白「流水」喻琴聲清心,洛夫「水盆風波」喻內心不平。(E)洛夫詩確由李白詩句展開對李白生命的詮釋。故正確選項為(B)(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